繁体 奼紫嫣紅
注音 ㄔㄚˋ ㄗˇ 一ㄢ ㄏㄨㄥˊ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姹紫嫣红 chàzǐ-yānhóng

(1) 形容花的品种繁多,五颜六色,景色艳美

姹紫嫣红三春晖,赏心悦目百事兴
beautiful flowers of brilliant purples and reds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明 汤显祖《牡丹亭 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成语辨析

姹紫嫣红和“万紫千红”、“花团锦簇”;都有“花多、色彩艳丽”的意思。但姹紫嫣红只用来形容花;“花团锦簇”和“万紫千红”不但可以用来形容花草;还可以用来比喻景象繁荣兴旺;事物丰富多彩。

成语用法

姹紫嫣红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鲜花的美丽。

引证解释

⒈ 指各种色彩艳丽的花。

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頽垣。”
清黄景仁《飞雪满群山·冰花》词:“空花先现处,是姹紫嫣红后身。”
秦牧《长街灯语·寄北方》:“桃花、梅花、剑兰、菊花……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摆满了花架。”

姹紫嫣红的国语词典

形容花开得鲜艳娇美。

姹紫嫣红的网络释义

姹紫嫣红

  • 姹紫嫣红,汉语成语。
  • 拼音:chà zǐ yān hóng,
  • 意思是 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
  • 姹紫嫣红的翻译

    日语: 色(いろ)とりどりの花が美(うつく)しく咲(さ)き乱(みだ)れるさま

    姹紫嫣红造句

    你的花园将绿草成茵,姹紫嫣红。
    春暖花开,公园里姹紫嫣红,蜂飞蝶舞,人们流连于花红柳绿之间。
    看到满园姹紫嫣红的鲜花,她莞尔一笑,脸上多日的阴霾终于一扫而净了。
    春天,公园里百花齐放,到处姹紫嫣红。
    花园里百花争奇斗艳,一片姹紫嫣红的景象。
    春天来了,处处姹紫嫣红,花儿们争先恐后的开放着。
    蝴蝶翩翩起舞的落在了姹紫嫣红的花朵上。
    我来到紫竹院公园,只见满园春色,姹紫嫣红,鸟语花香,十分迷人。
    公园里百花开放,姹紫嫣红,绚丽多彩。
    阳春三月,百花盛开,一片姹紫嫣红。
    树荫下一片姹紫嫣红,繁盛的花朵们在微风中嬉闹。
    满园的春花争奇斗艳,姹紫嫣红,煞是好看!
    我喜欢春天的姹紫嫣红,夏天的热烈奔放,秋天的丰收喜悦,冬天的银妆素裹。
    春天到了,漫步在花园里,那姹紫嫣红、五彩缤纷的春景,让人赏心悦目。
    花园里,姹紫嫣红的花朵大部分都盛开了,真好看。
    春天一到,百花怒放,顷刻间姹紫嫣红。
    看到满园姹紫嫣红的鲜花,真是十分美丽。
    夏日的植物园里的花朵姹紫嫣红,争奇斗艳丽。
    夏天来了,校园里孩子们的衣服姹紫嫣红的,真好看!
    城市广场的春天,满目都是姹紫嫣红。

    汉字详情

    chà [cha]
    部首: 323
    笔画: 9
    五笔: VPTA
    五行:
    仓颉: VJHP
    四角: 4341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女,宅声。本义:少女) 少女;美女

    奼,少女也。——《说文》

    河间姹女工数钱。——《汉书·五行志》

    (2) 又如:姹女(美女。道教指水银)

    形容词

    娇美,艳丽 。如:姹娅(姹姹。形容美丽多姿)

    英文翻译

    beautiful, colorful; girl

    方言集汇

    ◎ 粤语:caa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za5 [宝安腔] ca5 [梅县腔] za5 [台湾四县腔] za5 [海陆丰腔] za5
    ◎ 潮州话:ca3 têh8(tshà thêh)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五馬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丑下麻二開上聲開口二等ţʰathrax/theaa
    [zi]
    部首: 627
    笔画: 12
    五笔: HXX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PVIF
    四角: 22903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糸( ),此声。本义:紫色,蓝和红组成的颜色)

    (2) 同本义

    紫,帛黑赤色也。——《说文》

    恶紫之夺朱也。——《论语》。孔注:“间色之好者。”

    玄冠紫緌。——《礼记·玉藻》

    紫衣狐裘。——《左传·哀公七年》

    红紫不以为亵服。——《论语》

    紫绮为上襦。——《乐府诗集·陌上桑》

    佩紫怀黄。——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披紫衣。——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

    披紫裳。

    绾黄纾紫。——清· 周容《芋老人传》

    (4) 又如:紫棠色(黑里带红的颜色);紫玉(紫色的宝玉;箫笛。古人多截紫竹为箫笛,因称箫笛为紫玉);紫衣(紫色的衣服;紫色的袈裟);紫衫(紫色的衣衫)

    (5) 古人因相传“老子”有紫气,故以紫为祥瑞的颜色 。如:紫房(道家称仙人所居的地方。也称“紫府”);紫皇(道教传说的天帝)

    (6) 与帝王、皇宫有关的事物

    正阳门径通黄道,长朝殿端拱紫垣。——《水浒传》

    (7) 又如:紫微垣(星座名。星相家认为由它的明暗可以判断皇家的兴衰)

    名词

    (1) 紫色的衣服和绶带

    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韩非子》

    怀金垂紫。——《后汉书》

    (2) 姓

    英文翻译

    purple, violet; amethyst;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zi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ih3 [宝安腔] zu3 [台湾四县腔] zih3 [客语拼音字汇] zi3 [沙头角腔] zu3 [客英字典] zih3 [陆丰腔] zih3 [东莞腔] zu3 [梅县腔] zii3
    ◎ 潮州话:z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將此支A開上聲開口三等支Atsĭeciex/ziee
    yān [yan]
    部首: 323
    笔画: 14
    五笔: VGHO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VMYF
    四角: 4142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女,焉声。本义:美好的样子)

    (2) 笑容美好

    嫣,巧笑态也。——《正字通》

    (3) 身材高大而美丽

    嫣,长美的样子。——《玉篇》

    (4) 又如:嫣妍(美好的样子)

    (5) 颜色浓艳

    日斜柳暗花嫣。——冯延已《三台令》

    (6) 又如:姹紫嫣红

    英文翻译

    charming, fascinating; gay

    方言集汇

    ◎ 粤语:jin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jen1 [台湾四县腔] jen1 [梅县腔] jan1 [海陆丰腔] ren1 [客语拼音字汇] yan1 [宝安腔] je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許延仙A開平聲開口三等仙Axĭɛnhjen/xien
    hóng,gōng [hong,gong]
    部首: 332
    笔画: 6
    五笔: XA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VMM
    四角: 21112

    详细解释

    gōng

    (2) 通“工”。女工,从事手工劳动的女性

    农夫释耒,红女下机。——《汉书·郦食其传》

    吾已食禄,又夺园夫女红利虖。——《汉书·董仲舒传》

    (3) 通“功”。

    (4) 功服。丧服名

    服大红十五日,小红十四日。——《汉书·景帝纪》

    (5) 劳绩,功绩

    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汉书·景帝纪》

    (6) 另见 hóng

    hóng

    形容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工声。本义:粉红色)

    (2) 同本义

    红,帛赤白色也。——《说文》。段注:“按,此今人所谓粉红、桃红也。”

    缙红繎。——《急就篇》。颜注:“红,色赤而白也。”

    红,绛也,白色似绛者也。——《释名·释采帛》

    红紫不以为亵服。——《论语·乡党》

    (3) 又如:红衣(荷花瓣儿);红香(花瓣);红脂(蟹黄)

    (4) 后也指各种红色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 白居易《忆江南》

    (5) 又如:红巾(红色巾。对绿林好汉的称呼,因为他们常用红巾包头,史籍上因称红巾);红灼灼(形容鲜红);红颩颩(亦作“红彪彪”。形容鲜红);红轮(红日)

    (6) 象征革命、进步 。如:红区;红军

    (7) 指得宠、出名、走运或事业兴旺等 。如:红人;红火;红角儿

    名词

    (1) 美人的代称 。如:红泪(泛指女子的眼泪);红袖(指美女);红闺(少女的卧房,同红楼);红袖添香(指有美女相伴)

    (2) 红色物品

    (3) 红衣服或红布。如:穿红带绿的妇女

    (4) 染料。如:酸性红;碱性红;红点子(清代官吏的委任状,对人名和日期一定要用红笔点圈、钓一下);红椅子(旧时榜文最后一名底下常用红笔勾记,表示名单终止。后因称最后一名“坐红椅子”)

    (5) 胭脂。如:对脸敷红

    (6) 红绫等织物 ——旧时常用作礼物。如:红抹额(束在额头上的红巾);红勒帛(用红帛制的腰带);红罗(红帛);红缨帽子(清朝的礼帽,帽上披有红缨)

    (7) 血的婉辞 。如:吐红(吐血);下红(便血或女性生殖道出血);红铅(妇女月经);红刀子(带血的刀子)

    (8) 花的代称,花多红色,故借红代花

    晓看红湿处。——唐· 杜甫《春夜喜雨》

    (9) 又如:红芳(指红花);红林(盛开红花的树林);红萼(红花);红葩(红花)

    (10) 喜事,嫁娶庆贺之事 。如:红白(红事与白事);红白大礼(喜事与丧事的礼仪);红鸾(算命者所说吉星中的一种,主婚配等喜事)

    (11) 红利(指工商业将除去开销以外的盈余) 。如:分红(分配红利)

    (12) 草名 。如:红草(即荭草。泛指红色的草);红兰(兰草的一种)

    (13) 顺利;成功 。如:他唱戏唱红了

    (14) 春秋时鲁国地名。在今山东省境内

    秋,蒐于红。——《春秋》

    动词

    (1) 变红,呈现红色 。如:红头涨脸(发怒时面色泛红的样子);红蚕(老熟的蚕,体呈红色,故称);红兽(烧红的兽炭)

    (2) 另见 gōng

    英文翻译

    red, vermillion; blush, flush

    方言集汇

    ◎ 粤语:hung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