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汉不吃眼前亏

hǎo hàn bù chī yǎn qián kuī [ hao han bu chi yan qian kui]
繁体 好漢不吃眼前虧
注音 ㄏㄠˇ ㄏㄢˋ ㄅㄨˋ ㄔ 一ㄢˇ ㄑ一ㄢˊ ㄎㄨㄟ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谚语)​聪明人在形势不利时,宁可暂时让步,以待来日。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7回:“好汉不吃眼前亏,且让他一步,再作道理。”

成语用法

好汉不吃眼前亏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口语。

好汉不吃眼前亏的国语词典

(谚语)​聪明人在形势不利时,宁可暂时让步,以待来日。

好汉不吃眼前亏的网络释义

好汉不吃眼前亏

  • 俗语。指聪明人能识时务,暂时躲开不利的处境,免得吃亏受辱。
  • 好汉不吃眼前亏造句

    本来好汉不吃眼前亏,但你却故犯众怒,引来非义,真是咎由自取!
    本来好汉不吃眼前亏,但你却故犯眾怒,引来非义,真是咎由自取!
    好汉不吃眼前亏,二十五万买平安,不能因小失大才是明智。
    尽管金子哀求她,好汉不吃眼前亏,去跟许团长说两句软话,但慕容楚楚就是不去。
    他眼睛一瞪,心下却一虚,口里虚声恫吓着,脚下却好汉不吃眼前亏,与那十来个手下连连倒退着推了车走了,口里却连连道“好小子,你等着,你就等着灭门吧!”。
    好汉不吃眼前亏,文?算吃到苦头了,连连叫饶,手枪子弹打不穿防弹衣,但是每一发子弹都想铁拳一样打在文?身上,够受。
    面对这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的丧门神慕容洛,牛勇明只得好汉不吃眼前亏,声音低低地喊了声“我是牛勇明,我是小偷!”。
    好汉不吃眼前亏江山好改,秉性难移牡丹虽好,全仗绿叶扶持宰相肚里好撑船。
    看来等级都不低,那个剑士居然凑齐了全套的装备,看来是个高手,好汉不吃眼前亏,我还是闪吧。
    好汉不吃眼前亏,人家人多咱当然只有跑的份了。
    好汉不吃眼前亏,一个懒驴打滚,想先爬起来再说。
    好汉不吃眼前亏,收拾包裹,我们连夜赶路回郓城县。
    “我说好汉不吃眼前亏强龙不压地头蛇,大家还愣着干什么?人家上百条枪指着我们呢!我们赶紧照做啊!”路明非高举双手,“太君不要开枪,我是良民!我跟这帮土八路一点关系都没有!”。
    毕竟这是人家的地头,好汉不吃眼前亏,三十六着走为上着。
    大哥不如放弃了,好汉不吃眼前亏,走为上着!

    汉字详情

    hǎo,hào [hao]
    部首: 323
    笔画: 6
    五笔: VB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VND
    四角: 47447

    详细解释

    hǎo

    形容词

    (1) (会意。从女,从子。本义:美,貌美)

    (2) 指女子貌美

    好,美也。——《说文》

    凡美色或谓之好。——《方言二》

    不可谓好。——《国语·晋语》。注:“美也。”

    是女子不好。——《史记·滑稽列传》

    鬼侯有子而好。——《战国策·赵策》

    秦氏有好女。——《乐府诗集·陌上桑》

    (3) 又如:好皮囊(好看的外貌);好鸟(美丽的鸟);好不丑(反语。即好不俊,俊得很);好美(美貌);好闲(容貌美丽,举止闲雅);好妇(美貌的妇女)

    (4) 善,优良,良好

    领恶而全好者与。——《礼记·仲尼燕居》。注:“善也。”

    父信谗而不好。——《楚辞·惜诵》

    又是江南好风景。——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好雨知时节。——唐· 杜甫《春夜喜雨》

    江南好。——唐· 白居易《忆江南》

    注曰不好。——宋· 洪迈《容斋续笔》

    (5) 又如:好天良夜(美好的时节);好日(吉日;好天;又指结婚佳期);好头脑(好对象;好人物);好言(善言;好话)

    (6) 交好;友爱

    妻子好合。——《诗·小雅·常棣》

    欲与王为好。——《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结好孙权。——《三国志·诸葛亮传》

    情好日密。

    游处相好。——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7) 又如:好会(诸侯间友好的会盟);好达达(妇女对男子的昵称)

    (8) 健康 。如:他看起来很好;他的健康状况仍然是很好的;好身手(体格雄壮,身手矫健)

    (9) 容易 。如:这个问题好回答;这事好办;好吃的果儿(容易对付的人)

    (10) 完成;完毕

    田车既好。——《诗·小雅·车攻》

    凤生将书封好,一同玉蟾蜍交付 龙香。——《二刻拍案惊奇》

    (11) 又如:工具都准备好了

    (12) 表示赞许、同意或结果;是,同意 。如:好,我十点钟不找你

    (13) 便于;宜于

    缁衣之好兮。——《诗·郑风·缁衣》

    (14) 又如:好合(志意相合)

    副词

    (1) 很,甚,太 ——表示程度,多含感叹语气。如:好大的眼睛;好深的沟;好乔(十分古怪);好杀(极言其好);好是(真是,很是)

    (2) 用在数量词、时间词前面,表示多或久 。如:等了好半天;来了好多人;过了好久;好歇(好一会儿);好几时(很长时间);好早晚(时候很晚)

    (3)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效果好 。如:好看;好听;好吃

    助动词

    (1) 可以 。如:我好进来吗?

    (2) 应该 。如:天快要下雨了,你好走了吧

    (3) 宜于;便于;以便

    青春作伴好还乡。——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4) 又如:想法打蛇的头,好打晕它;你作个决定,我好回他;你交代下来,我好去叫他

    (5) 另见 hào

    hào

    动词

    (1) 喜好;喜爱

    好憎者,心之暴也。——《淮南子·精神》

    人之好我。——《诗·小雅·鹿鸣》

    好治不病。——《韩非子·喻老》

    敏而好学。——《论语》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唐· 柳宗元《三戒》

    自幼好武术。——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好表现;好善(喜爱行善);好涵高躅(喜欢混迹于高人之列);好戏子(好奇);好玩(爱玩儿)

    (3) 指常常容易发生 。如:好晕船;好伤风;土豆子好烂

    (4) 另见 hǎo

    英文翻译

    good, excellent, fine; well

    方言集汇

    ◎ 粤语:hou2 hou3
    ◎ 客家话:[陆丰腔] ho3 hau5 [梅县腔] hau3 hau5 [海陆丰腔] ho3 hau5 hau3 [客英字典] hau3 | hau5 [宝安腔] hau3 | hau5 [客语拼音字汇] hau3 hau4 ho3 [台湾四县腔] ho3 hau5 hau3 [沙头角腔] hau3 hau5 [东莞腔] hau5 hau3 [梅县腔] hau5
    ◎ 潮州话:ho2(hó) haon3(hàu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二晧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呼晧上聲開口一等xɑuhaux/xav
    hàn [han]
    部首: 331
    笔画: 5
    五笔: ICY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EE
    四角: 3714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難(省去隹)声。音熯。本义:水名。即汉水)

    (2) 同本义,又叫汉江,长江的最大支流

    汉, 汉水也。上流曰漾。——《说文》

    徐偃王处 汉东。——《韩非子·五蠹》

    达于汉阴。——《列子·汤问》

    汉之阴。

    收众汉南。——《资治通鉴》

    (3) 又如:汉女(传说中的汉水女神);汉津(汉水);汉阴(汉水南岸。水南岸背太阳叫阴,水北岸面太阳叫阳);汉渚(汉水水边;汉水)

    (4) 银河。也称云汉、银汉、天汉

    星汉灿烂。——曹操《步出门夏门行》

    (5) 又如:汉沂(银河边);汉清(即清汉,天河)

    (6) 朝代名,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国号汉,共历24帝,统治406年

    匈奴留 汉使。——《汉书·李广苏建传》

    不知有汉。——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其实汉贼。——《资治通鉴》

    废汉自立。

    (7) 又如:汉宇(汉室。指汉朝。也称汉家);汉军(汉朝的军队;元、清时称以汉人编成的军队);汉风(汉代的威风或诗风);汉唐(汉代和唐代。因两代的文治武功都很盛,故常常并称)

    (8) 民族名。汉族的简称 。如:汉民族(即汉族);汉礼(汉族礼仪)

    (9) 汉族人 。如:汉军旗(汉族依照满洲兵制编入汉军各旗的人);汉旅(汉人军队);汉儿(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对汉人的称呼)

    (10) 男子的俗称 。如:醉汉(喝醉了的男子);单身汉(没有妻子的人);莽汉(粗鲁冒失的男子);老汉;壮汉

    (11) 国名

    (12) (公元 221—263)三国之一。史称季汉,又称蜀汉。刘备所建

    (13) (公元 304—329)东晋十六国之一。西晋时刘渊称汉,后改为赵,史称前赵

    (14) (公元311—347)东晋十六国之一。西晋时李雄称帝,国号成,至李寿时,改号为汉,史称成汉,也称后蜀

    (15) (公元917—971)五代十国之一。刘隐称帝,国号汉,史称南汉

    英文翻译

    Chinese people; Chinese language

    方言集汇

    ◎ 粤语:hon3

    宋本广韵

    [bu]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GII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F
    四角: 10900

    详细解释

    副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词

    同“否”(fǒu)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词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容词

    (1) 通“丕”()。大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英文翻译

    no, not; un-; negative prefix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fau2
    ◎ 客家话:[宝安腔] but7 [梅县腔] but7 [东莞腔] but7 [客英字典] but7 [陆丰腔] but7 [沙头角腔] but7 [台湾四县腔] but7 [海陆丰腔] but7 [客语拼音字汇] bud5
    ◎ 潮州话:bug4 (puk 旧时:put) houn2(hóu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甫鳩平聲開口三等pĭəupiu/piou
    chī [chi]
    部首: 319
    笔画: 6
    五笔: KTNN
    五行:
    仓颉: RON
    四角: 6801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乞声。本义:口吃,结巴) 同本义

    吃,言蹇难也。——《说文》

    昌为人吃。——《汉书·周昌传》

    (2) 又如:吃子(口吃的人);吃吃(形容口吃或有话说不出口)

    动词

    (1) (形声。从口,契声。本义:吃东西。按:“吃”在古代一般不当“吃东西”讲。“吃东西”的意义古代写作“喫”。汉字简化后“喫”写作“吃”)

    (2) 吃东西。与“喝”形成对照

    友闻白羊肉美,一生未曾得喫,故冒求前耳。——《世说新语·任诞》

    临岐意颇切,对酒不能吃。——杜甫《送李校书二十六韵》

    (3) 又如:吃面包;吃喝;吃用(泛指吃、穿等生活资料和用费);吃相(吃喝时的姿态、样子)

    (4) 饮;喝 。如:吃血(饮血酒);吃茶(喝茶)

    (5) 吸;吸收 。如:这种纸不吃墨

    (6) 忍受;遭受 。如:吃辛吃苦(忍受辛苦);吃比(受到处罚);吃受(忍受)

    (7) 表示被动,用法同“被” 。如:吃惊受怕(受惊骇);吃孽(遭殃);吃板子(挨板子);吃拳(被拳打);吃笑(被耻笑)

    (8) 指在某一出售食物的地方吃 。如:吃食堂

    (9) 指依赖某种事物来生活 。如:吃荤饭(靠包揽词讼和敲勒索为生);吃野食(偷情);吃门户饭(旧指靠妓院生活);吃生意饭(靠经商为生);吃自在饭(吃现成饭)

    (10) 用;费 。如:吃力(费力,用力;累;疲倦)

    (11) 歼灭或摧毁一大部分 。如:又吃掉敌军一个师

    (12) 犹跌 。如:吃交(跌交);吃乔(吃交;跌交);吃蹶(跌倒;摔倒)

    (13) 欺压 。如:吃人(比喻旧社会剥削阶级残酷的剥削和压迫穷人)

    (14) 浸入水中 。如:吃载(船只的载重量。吃:吃水,船身入水的深度);吃水十二尺深的船

    介词

    被;让;由于

    自从嫁得你哥哥,吃他忒善了,被人欺负,才得到这里。——《金瓶梅》

    英文翻译

    eat; drink; suffer, endure, bear

    方言集汇

    ◎ 粤语:gat1 hat1 hek3 jaak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iet7 kit8 ngiet7 ngat7 [客语拼音字汇] cid5 gid5 kiad5 kid6 [梅县腔] ket7 [东莞腔] nget7 [客英字典] ngiet7 ket7 ngat7 [宝安腔] ngiet7 [台湾四县腔] kiet7 kit8 ngiet7 ngat7 [陆丰腔] ket7
    ◎ 潮州话:ngeg4(ngurk) [揭阳、潮阳]ngiag4(ngia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九迄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居乙質B開入聲開口三等眞Bkĭĕtkivt/kiot
    yǎn [yan]
    部首: 512
    笔画: 11
    五笔: HVE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BUAV
    四角: 670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目,艮( gèn)声。本义:眼珠)

    (2) 同本义

    眼,目也。——《说文》

    眼,限也。瞳子限限而出也。——《释名》

    巽为多白眼。——《易·说卦》

    比干剖心, 子胥抉眼,忠之祸也。——《庄子·盗跖》

    (3) 泛指眼睛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杜甫《新安吏》

    (4) 又如:眼馋肚饱(贪得无厌;不知足);眼意心期(眼中传意,心中期待);眼黄地黑(心怀叵测,见财起意);眼空四海(目中无人,妄自尊大);眼张失道(睁大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惊而痴呆的样子);眼里出火(形容极贪婪的神情);眼同检验(会同人员,共同检验);眼皮子薄(比喻气量小,喜欢斤斤计较);眼上眼下(上下端详);眼盻盻(喻指极为厌恶憎恨的人)

    (5) 眼力 。如:眼明手快(眼光锐利,手脚灵活);眼光忒忒(眼神贼溜溜的样子);眼忙心乱(眼神发急,心情慌乱);眼离了(视物昏花模糊);眼紧(眼光);眼辨(眼力好)

    (6) 耳目;眼线

    当下就带孙小二做眼,飞马赶到 北关门下。——《警世通言》

    (7) 见证

    教地方公同作眼,将梁公家家财什物变卖了。——《古今小说》

    (8) 又如:眼证(当场目睹可作证的人;见证人)

    (9) 指孔;洞穴

    泉眼无声惜细流。——杨万里《小池》

    (10) 又如:眼子(孔洞);眼孔(孔;小洞)

    (11) 任何网状物的线间空隙 。如:网眼;筛眼

    (12) 事物的关键所在 。如:节骨眼儿

    (13) 围棋用语。成片的白子或黑子中间的空心,在这个空心中对手不能下子

    探春因一块棋受了敌,算来算去总得了两个眼。——《红楼梦》

    量词

    ——主要用于井的量词。如:两眼井

    英文翻译

    eye; eyelet, hole, opening

    方言集汇

    ◎ 粤语:ngaan5
    ◎ 客家话:[沙头角腔] ngan3 [客英字典] ngan3 ngien3 [海陆丰腔] ngien3 ngan3 [东莞腔] ngan3 [陆丰腔] ngan3 [梅县腔] ngian3 ngan3 [台湾四县腔] ngien3 ngan3 [宝安腔] ngan3 [客语拼音字汇] ngan3 ngia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六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五限山開上聲開口二等ngrenx/ngaaenŋæn
    qián [qian]
    部首: 213
    笔画: 9
    五笔: UEJ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TBLN
    四角: 80221

    详细解释

    动词

    (1) (本义:前进)

    (2) 同本义

    前,进也。——《广雅》

    然而驱之不前,却之不止。——《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相如视 秦王无意偿 赵城,乃前曰。——《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罗敷前致词。——《乐府诗集·陌上桑》

    听妇前致词。——唐· 杜甫《石壕吏》

    狼不敢前。——《聊斋志异·狼三则》

    驰而前。——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孔子下车而前。——《庄子》

    (3) 又如:前却(进退);前迈(前行,前进);前旌(仪仗中前行的旗帜)

    (4) 引导

    尸谡祝前。——《仪礼·特牲礼》。注:“犹导也。”

    张若、 謵朋前马。——《庄子·徐无鬼》

    (5) 又如:前王(古代举行仪式时在前面引导帝王);前马(在马前引导或护卫)

    (6) 进见

    允乞更一见,然后为诏。诏引前。——《魏书》

    (7) 通“翦”。剪裁

    无前则徵多,徵多故富。——《韩非子·八经》

    名词

    (1) 前面,与“后”相对;正面

    在前上处。——《诗·邶风·简兮》

    百夫荷素质之旗于王前。——《周书·克殷》

    近出前后。——唐· 柳宗元《三戒》

    犬坐于前。——《聊斋志异·狼三则》

    恐前后受敌。

    (2) 又如:前队(前锋);前途(前面;前边);前件(前已述及的人或事物;逻辑学用语。与“后件”对称。假言判断中规定条件的判断叫“前件”,以前件为条件的判断叫“后件”);前行(前锋);前和(枪的前额);前轨(犹前辙);前军(先头部队)

    (3) 与“后”相对,时间在先

    我未之前闻也。——《礼记·檀弓》。注:“犹故也。”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史记·秦始皇纪赞》

    前知其如此。——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前时之闻。——宋· 王安石《伤仲永》

    前人之述。——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说前代事。——清· 周容《芋老人传》

    (4) 又如:前倨后恭(先傲慢,后谦恭);前光(先人的光辉);前番(前一次;上一次);前埭(上次);前限(前次的限期);前半三世(前半生);前家(前妻);前家儿(前妻之子);前星(指太子);前行(旧时美称吏员);前绪(前人的功业)

    (5) 预先;事前

    可以前知。——《礼记·中庸》。注:“亦先也。”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答司马谏议书》

    (6) 又如:日前;生前;午前;前知(预知;有预见;事先知道);前算(事前筹划);前虑(事前的谋虑);前觉(犹先觉)

    (7) 目前

    事效见前。——《汉书·严助传》。注:“前,目前也。”

    (8) 通“箭”。箭竹

    有竹前檀柘之壤。——《管子·山国轨》

    形容词

    (1) 从前的 。如:前部长;前主任

    (2) 未来的 。如:前景;前程;前途

    英文翻译

    in front, forward; preceding

    方言集汇

    ◎ 粤语:cin4
    ◎ 客家话:[梅县腔] cien2 [东莞腔] cen2 [客英字典] cien2 [台湾四县腔] cien2 [沙头角腔] cien2 [宝安腔] cen2 [海陆丰腔] cien2 [客语拼音字汇] qian2 [陆丰腔] tsian3
    ◎ 潮州话:zoiⁿ5 [揭阳、潮阳]zaiⁿ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一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昨先先開平聲開口四等dzʰienzen/dzen
    kuī [kui]
    部首: 105
    笔画: 3
    五笔: FNV
    五行:
    仓颉: MMVS
    四角: 100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亏,( )声。本义:气损)

    (2) 同本义

    亏,气损也。——《说文》。段注:“引申凡损皆曰亏。”

    (3) 又如:亏柔(犹虚弱);亏退(衰退止息)

    (4) 欠缺,短少(应该有的而缺少)。与“盈”、“满”相对

    虽监门之服养不亏于此。——《韩非子·五蠹》

    为山九仞,巧亏一篑。——《书·旅獒》

    日极则仄,月满则亏。——《管子·白心》

    (5) 又如:亏失(缺失);亏欠(欠了人情);亏累(债务;亏损);亏紊(亏缺紊乱);亏替(亏缺衰败)

    (6) 损耗,损害

    贿秦而力亏。—— 宋· 苏洵《权书·六国论》

    (7) 又如:亏缺(亏空);亏污(亏损沾污);亏误(失误);亏输(失败;损失)

    (8) 输

    请与对弈,互有盈亏。——《聊斋志异》

    (9) 毁坏

    不亏不崩。——《诗·鲁颂·閟宫》

    (10) 又如:亏污(亏损污染);亏害(损害);亏损(亏待,损害);亏图(图谋损害);亏名(损害名誉)

    (11) 减损;减少

    厚者亏之,薄者靡之。——《韩非子·扬权》

    (12) 又如:亏成(缺损与完满;失败与成功);亏全(缺损与完满)

    (13) 违背

    有善於前,有过於后,不为亏法。——《商君书·赏刑》

    (14) 又如:亏负(亏待;做对不起他人的事);亏心事(违背良心的事;问心有愧的事);亏制(违制。放宽法度)

    (15) 相异;不适应

    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吕氏春秋·察今》

    (16) 损失,丧失

    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曹植《赠白马王彪》

    (17) 又如:吃亏;使出版家受亏;自负盈亏

    (18) 月相从全月到新月的时期

    天道亏盈。——《易·谦》

    (19) 又如:亏盈(亏缺或盈满);月满则亏

    副词

    (1) 难为, 幸而。表示徼幸之词 。如: 亏杀(表示徼幸之词。同多亏、 幸好); 亏不尽(徼幸之词。同多亏、幸而)

    (2) 多亏; 幸亏 。如:亏不尽(亏得,多亏);亏你提起这件事, 否则我就忘了

    作反语用,表示斥责或讥讽。如:这样的事,真亏你做得出来

    英文翻译

    lose, fail; damage; deficient

    方言集汇

    ◎ 粤语:kwai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wui1 [台湾四县腔] ji1 wu1 [海陆丰腔] ri1 wu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