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好为人师
(1) 不谦虚,不知求教而喜欢教人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上》:“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成语辨析
人;不能写作“仁”;师;不能写作“帅”。
成语用法
好为人师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引证解释
⒈ 谓喜欢以教导者自居。
引《孟子·离娄上》:“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一:“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自以为是’和‘好为人师’那样狂妄的态度是决不能解决问题的。”
好为人师的国语词典
喜欢做别人的老师。指人不谦虚,喜欢教导别人。
好为人师的网络释义
好为人师
好为人师的翻译
好为人师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hǎo
形容词
(1) (会意。从女,从子。本义:美,貌美)
(2) 指女子貌美
好,美也。——《说文》
凡美色或谓之好。——《方言二》
不可谓好。——《国语·晋语》。注:“美也。”
是女子不好。——《史记·滑稽列传》
鬼侯有子而好。——《战国策·赵策》
秦氏有好女。——《乐府诗集·陌上桑》
(3) 又如:好皮囊(好看的外貌);好鸟(美丽的鸟);好不丑(反语。即好不俊,俊得很);好美(美貌);好闲(容貌美丽,举止闲雅);好妇(美貌的妇女)
(4) 善,优良,良好
领恶而全好者与。——《礼记·仲尼燕居》。注:“善也。”
父信谗而不好。——《楚辞·惜诵》
又是江南好风景。——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好雨知时节。——唐· 杜甫《春夜喜雨》
江南好。——唐· 白居易《忆江南》
注曰不好。——宋· 洪迈《容斋续笔》
(5) 又如:好天良夜(美好的时节);好日(吉日;好天;又指结婚佳期);好头脑(好对象;好人物);好言(善言;好话)
(6) 交好;友爱
妻子好合。——《诗·小雅·常棣》
欲与王为好。——《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结好孙权。——《三国志·诸葛亮传》
情好日密。
游处相好。——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7) 又如:好会(诸侯间友好的会盟);好达达(妇女对男子的昵称)
(8) 健康 。如:他看起来很好;他的健康状况仍然是很好的;好身手(体格雄壮,身手矫健)
(9) 容易 。如:这个问题好回答;这事好办;好吃的果儿(容易对付的人)
(10) 完成;完毕
田车既好。——《诗·小雅·车攻》
凤生将书封好,一同玉蟾蜍交付 龙香。——《二刻拍案惊奇》
(11) 又如:工具都准备好了
(12) 表示赞许、同意或结果;是,同意 。如:好,我十点钟不找你
(13) 便于;宜于
缁衣之好兮。——《诗·郑风·缁衣》
(14) 又如:好合(志意相合)
副词
(1) 很,甚,太 ——表示程度,多含感叹语气。如:好大的眼睛;好深的沟;好乔(十分古怪);好杀(极言其好);好是(真是,很是)
(2) 用在数量词、时间词前面,表示多或久 。如:等了好半天;来了好多人;过了好久;好歇(好一会儿);好几时(很长时间);好早晚(时候很晚)
(3)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效果好 。如:好看;好听;好吃
助动词
(1) 可以 。如:我好进来吗?
(2) 应该 。如:天快要下雨了,你好走了吧
(3) 宜于;便于;以便
青春作伴好还乡。——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4) 又如:想法打蛇的头,好打晕它;你作个决定,我好回他;你交代下来,我好去叫他
(5) 另见
hào
动词
(1) 喜好;喜爱
好憎者,心之暴也。——《淮南子·精神》
人之好我。——《诗·小雅·鹿鸣》
好治不病。——《韩非子·喻老》
敏而好学。——《论语》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唐· 柳宗元《三戒》
自幼好武术。——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好表现;好善(喜爱行善);好涵高躅(喜欢混迹于高人之列);好戏子(好奇);好玩(爱玩儿)
(3) 指常常容易发生 。如:好晕船;好伤风;土豆子好烂
(4)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ho3 hau5 [梅县腔] hau3 hau5 [海陆丰腔] ho3 hau5 hau3 [客英字典] hau3 | hau5 [宝安腔] hau3 | hau5 [客语拼音字汇] hau3 hau4 ho3 [台湾四县腔] ho3 hau5 hau3 [沙头角腔] hau3 hau5 [东莞腔] hau5 hau3 [梅县腔] hau5
◎ 潮州话:ho2(hó) haon3(hàuⁿ)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好 | 呼晧 | 曉 | 豪 | 上聲 | 晧 | 開口一等 | 效 | 豪 | xɑu | haux/xav |
详细解释
wéi
动词
(1) (爲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
(2) 假借为“伪”。做,作,干,搞
我生之初,尚无为。——《诗·王风·兔爰》
子为不知,我将不墜。——《左传·定公十二年》
为善者,非善也,故善无以为也。——《管子·枢言》
变化则为生,为生则乱矣。——《管子·心术上》
为,施也。又,成也。——《广雅》
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世说新语·巧艺》
为之难。——《论语》。皇疏:“犹行也。”
可以为师。——《论语》
人之为学。——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推为长。——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为之者较少。——蔡元培《图画》
(3) 又如:为事(办事;成事);为诈(作假);为薪(取薪);为善(做善事);为道(学道,实践圣道);为头(居首;从头开始);为人(做人);为后(立后);为底(治足茧)
(4) 制作;创作
造作,为也。——《尔雅》
以为乐器。——《周礼·春官·典同》。注:“为,作也。”
其为衣裘何?以为冬以圉寒,夏以圉暑。——《墨子·节用上》
夫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梁,俯而见其大根,则轴解而不可为棺槨。——《庄子·人间世》
应声便为诗。——《世说新语·文学》
(5) 治理
为,治也。——《小尔雅》
诸葛瑾为 豫州。——《世说新语·排调》
(6) 又如:为国(治国);为政(治理国家;执掌国政)
(7) 变成,成为
何遽不为福。——《淮南子·人间训》
不能为祸。
终为忠臣。——《世说新语·自新》
而改为入。——宋· 洪迈《容斋续笔》
(8) 又如:由徒为师
(9) 是
不为远者小。——《列子·汤问》
不为近者热。
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谓为三横。——蔡元培《图画》
(10) 又如:十尺为一丈
(11) 学习,研究
群臣为学,门子好辩,商贾外积,小民右仗者,可亡也。——《韩非子》
(12) 种植;营作
东周欲为稻, 西周不下水, 东周患之。——《战国策》
(13) 设置;建立 。如:为法(制定法律;成为法律);为命(撰写政令、盟会的文辞);为山(建立功业)
(14) 使
井渫不食,为我心恻。——《易·井》
(15) 以为;认为
为汝多智。——《列子·汤问》
惊为生人。——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我将为无人会使此法。——《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16) 演奏 。如:为乐(奏乐;作乐)
名词
姓
介词
(1) 被 ——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不为酒困。——《论语·子罕》
为乡里所患。——《世说新语·自新》
为予群从所得。——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为操所先。——《资治通鉴》
悉为逆据。——《广东军务记》
(2) 又如: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为贼所盗;为敌所败
(3) 于,在 ——表示时间或处所
今之时人,辞官而隐处为乡邑之下。——《淮南子》
(1) 和 ——表示并列关系
得之为有财,古之人皆用之。——《孟子·公孙丑下》
犀首以梁为 齐战于 承匡而不胜。——《战国策》
(2) 则,就 ——表示承接关系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
(3) 如,若 ——表示假设关系
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史记》
(4) 或,抑 ——表示选择关系
助教顾良戏之曰:“汝姓何,是荷叶之荷,为河水之河?” 妥应声曰:“先生姓顾,是眷顾之顾,为新故之故?”——《北史·何妥传》
《太誓》之注不解“五至”,…不知为一日五来,为当异日也。”——《诗·周颂·思文》疏
不审先生梁朝出仕,为复隐居?——《太平广记》
(5) 又如:为复(还是,抑或);为是(抑或;还是);为当(抑或;还是)
助词
(1) 的,之 ——用于名词性偏正结构中
岂弟君子,四方为则。——《后汉书》
(2) 宾语前置的标志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 弈秋之为听。——《孟子》
(3) 附于单音形容词后,表示程度、范围的加深或扩大。如:大为高兴;广为宣传
(4) 附于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意。如:广为流传;更为重要
(1) 用于句尾,表示反诘、疑问,多与“何”相配合使用。如:何乐而不为
(2) 用于句尾,表示感叹
予无所用天下为。——《庄子》
何命焉为。——《墨子·公输》
相为倚伏。——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相为应答。——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另见
wèi
动词
(1) (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2) 帮助;佑助
福禄来为。——《诗·大雅·凫鷖》
(3) 又如:为虎添(傅)翼
(4) 通“谓”。言说;告诉
宋,所为无雉兔孤狸者也。——《墨子·公输》
管仲, 曾西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孟子·公孙丑上》
孰为盾而忍弑其君者乎?——《谷梁传·宣公二年》
太子怒,入为王泣曰…——《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介词
(1) 因为,由于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为是(因为是,为的是);为甚(为什么)
(3) 替,给
为王吹竽。——《韩非子·内诸说上》
为长安君计短。——《战国策·赵策》
为楚王作剑。—— 晋· 干宝《搜神记》
为王作剑。
为国戍轮台。——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 又如:为容(替人美言推荐);为我去商店买东西;他的律师为他处理这个事件;为人谋而不忠乎?
(5) 为了
为市鞍马。——《乐府诗集·木兰诗》
则众何为。——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不为怨者故。
生为之饱。——清· 周容《芋老人传》
(6) 又如:为国捐躯(为国家献出生命);为好成歉(将好事变成坏事);为许(为此)
(7) 表示动作行为所向,可译为“向”、“对”、“朝”
为具言所闻。——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不足为外人道。
为弟子说前代事。——清· 周容《芋老人传》
(8)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2) 同本义
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说文》
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礼记·礼运》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列子·黄帝》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又如:人王(人中之王);人满(人多);人寰(人世);人欲(人的嗜欲);人人言(人的评论);人色(人的正常面色);人头号令(用人头示众以示儆戒);人淘里(人群里)
(4) 某人;某种人;某些人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智伯说,又令人请地于 魏。——《韩诽 子·十过》
(5) 又如:人兵(兵马);猎人;主持人;盲人;工人;介绍人;行人;证人;法人;报人;强人;恩人
(6) 人材;杰出人物 。如:人材(有才学、品貌好的人);人英(俊杰,英杰);人龙(比喻人中俊杰)
(7) 指人手,干事的人 。如:人役(仆役;奴婢;差役,差人);人奴(家奴;奴仆);人匠(工匠;匠人)
(8) 别人,他人
与人罕言语。——明· 魏禧《大铁椎传》
(9) 又如:人去不中留(本人坚决要离去,他人要留是留不住的);人皆下之(人家都瞧不起他);人物(别人的东西);人我(他人与我);人言(别人的评议)
(10) 民,百姓
吴广素爱人。——《史记·陈涉世家》
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清· 林觉民《与妻书》
(11) 又如:人帐(常人);人佚(民佚);人黎(平民,百姓);人听(即民听,指老百姓的视听);人上(众人之上);人宗(众人的楷模);人等(众人,许多人)
(12) 智人 。如:北京人;蓝田人;弗洛里斯巴德人
(13) 指成年人
以一人生三计之。——清· 洪亮吉《治平篇》
(14) 又如:人种(能传种接代的男人)
(15) 人事,泛指人生所接触到的一切社会现象 。如:人遐世远(人情世事久远);人非物换(人和东西都不同于过去的了);人心浇薄(人情淡漠);人功(人事,指人情事故);人故(人事,人之所为);人术(谓处置人事的谋略);人瑞(人事方面的吉祥征兆);人籍(载有人事内容的典籍);人验(指可资验证的人事)
(16) 尘世;人世 。如:人家(人间);人我相(佛教指没有真正解脱时的状况);人曹官(人间的官员);人道(佛教六道之一。犹人界);人代(人世);人宇(人间);人封(人间;尘世);人境(尘世)
(17) 人的身体 。如:我今天人不舒服;他人在心不在
(18) 指人情事理 。如:人功道理(人情事理);人意儿(人情)
(19) 男女性交 。如:人道惧绝(丧失了性交能力);人道(指男女交合);人事(男女间情欲之事)
(20) 伴侣
上与神明为友,下与造化为人。——《淮南子》
(21) 果仁。后作“仁”
核者,人也。古曰核,今曰人。——《尔雅·释木》郝懿行义疏
(22) 通“仁”。仁爱
谓之好人。——《管子·侈靡》
术礼义而情爱人。——《荀子·修身》
故君子责人则以人,责己则以义。——《吕氏春秋·举难》
代词
(1) 每人 一定人群中的每一个
人皆贺之。——《淮南子·人间训》
(2) 又如:人人(每个人;所有的人);人不可貌相
形容词
人为,人造成的 。如:人厄(人为的困苦、灾难);人火(因人为过失造成的火灾);人均(人为的乐声);人患,人妖(人为的灾祸)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ngin2 [沙头角腔] gnin2 [客英字典] ngin2 [海陆丰腔] ngin2 [客语拼音字汇] ngin1 ngin2 [东莞腔] ngin2 [宝安腔] ngin2 [台湾四县腔] ngin2 [陆丰腔] gnin3
◎ 潮州话:nang5 (nâng) ring5 (jîng)[揭阳]rêng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仁 | 如鄰 | 日 | 眞A | 平聲 | 眞 | 開口三等 | 眞A | 臻 | njin/rin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币,从垖。垖(
)是小土山,帀( )是包围。四下里都是小土山,表示众多。本义:古代军队编制的一级。二千五百人为一师)(2) 同本义
师,二千五百人为师。——《说文》
王乃犬巡六师。——《书·伪泰誓》
陈师鞠旅。——《诗·小雅·采芑》
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周礼·地官·小司徒》
(3) 师今为隶属于军的单位,下辖若干旅或团
(4) 泛指军队
十年春,齐师伐王。——《左传·庄公十年》
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汉· 贾谊《过秦论》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 晋人御师必于 殽。”——《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5) 又如:水师(水军);挥师(指挥并带领军队);师旅(军队的通称,亦用来指战争);师船(师舶,兵船,兵舰);师老(军队疲劳,士气低落,战斗力衰弱);师吏(军吏);师令(军令);师干(本指军队的防御力量。后指军队);师禁(军队的禁令)
(6) 军师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论语·先进》
(7) 民众,徒众
溥彼韩城, 燕师所完。——《诗·大雅·韩奕》
师,众也。——《尔雅》
师锡帝曰。——《书·尧典》
天子所都曰京师。地下之众者,莫过于水,地上之众者,莫过于人,京大师众也。
(8) 又如:师锡(众人的意见;舆论)
(9) 古代行政区划单位
八家而为邻,三邻而为朋,三朋而为里,五里而为邑,十邑而为都,十都而为师,州十有二师焉。——《尚书大传》
(10) 老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唐· 韩愈《师说》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1) 又如:师儒(乡里教人道艺的人);师生关系;师风(老师的风度);师台(对老师的尊称);师保(负责教导贵族子弟的官);师课(由书院负责人主持的对学生进行的月考)
(12) 对僧、尼、道士的尊称 。如:师太(对年长尼姑的尊称);师丈(对老僧的尊称);师姑堂(尼姑庵);师婆(巫婆);师哥(寺院中伺候客人的小和尚);师娘(巫婆);师巫(巫师);师姥(巫婆);师姨(比丘尼。即女僧)
(13) 长,首领
甸师,下士二人。——《周礼》
(14) 亦以称专司一事的神道或官员
(15) 首都,京城
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后汉书·张衡传》
(16) 擅长某种技术或在某个领域里有特殊技能的人
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宋· 苏轼《石钟山记》
(17) 又如:工程师;医师;厨师;技师;师工(技工。亦指厨师与烧火工人);师家(师傅门下)
(18) 乐师;乐官
师旷鼓琴。——《盐铁论·相刺》
(19) 又如:师工(古称主事制曲奏乐的人。即乐师);师襄(春秋卫国的乐官)
(20) 学习的榜样 。如: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21) 姓
动词
(1) 效法;学习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唐· 韩愈《师说》
(2) 又如:师古(效法古代);师仰(师法敬仰);师师(互相效法);师式(学习或效法的典范);师效(效法)
(3) 出兵征伐,进军
若国作民而师田行役之事。——《周礼·地官·州长》
(4) 又如:师祭(古代军队出兵时所行祭祀祈祷之礼);师期(出师的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