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手

shī shǒu [ shi shou]
注音 ㄕ ㄕㄡˇ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失手 shīshǒu

(1) 指手没有把握好,造成不好的后果

他一失手打碎了一个茶杯
accidentally drop

(2) 不是故意地伤害人

失手把人打死了
inadvertently kill and wound

词语解释

  1. 因不慎从手中掉下。

    《后汉书·蓟子训传》:“尝抱邻家婴儿,故失手堕地而死。” 唐 杜牧 《破镜》诗:“佳人失手镜初分,何日团圆再会君?”《二刻拍案惊奇》卷三:“ 雷焕 回言道:‘先曾渡 延平津 口,失手落于水中了。’” 周立波 《张满贞》:“ 龙妈 的四岁的孙子失手打烂一只玻璃杯。”

  2. 泛谓无意中造成某种不好的后果。

    元 李翀 《日闻录》:“偶一宣使,在旁研墨,失手误溅其衣。”《水浒传》第三九回:“今日这哥哥失手,伤了女儿些个,终不成经官动词,连累官人?”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汪越》:“前者为小姑拆洗白綾衫,乃失手误浸粥盆中。”

  3. 喻失利,失败(多指意外的)。

    唐 方干 《题赠李校书》诗:“名场失手一年年,月桂尝闻到手边。” 宋 陈师道 《送孝忠落解南归》诗:“妙年失手未须恨,白璧深藏可自妍。” 鲁光 《中国姑娘》:“她为这最后一场的失手,感到无限惋惜。”

引证解释

⒈ 因不慎从手中掉下。

《后汉书·蓟子训传》:“尝抱邻家婴儿,故失手堕地而死。”
唐杜牧《破镜》诗:“佳人失手镜初分,何日团圆再会君?”
《二刻拍案惊奇》卷三:“雷焕回言道:‘先曾渡延平津口,失手落于水中了。’”
周立波《张满贞》:“龙妈的四岁的孙子失手打烂一只玻璃杯。”

⒉ 泛谓无意中造成某种不好的后果。

元李翀《日闻录》:“偶一宣使,在旁研墨,失手误溅其衣。”
《水浒传》第三九回:“今日这哥哥失手,伤了女儿些个,终不成经官动词,连累官人?”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汪越》:“前者为小姑拆洗白綾衫,乃失手误浸粥盆中。”

⒊ 喻失利,失败(多指意外的)。

唐方干《题赠李校书》诗:“名场失手一年年,月桂尝闻到手边。”
宋陈师道《送孝忠落解南归》诗:“妙年失手未须恨,白璧深藏可自妍。”
鲁光《中国姑娘》:“她为这最后一场的失手,感到无限惋惜。”

失手的国语词典

因不小心而造成的错误。

失手的网络释义

失手 (汉语词汇)

  • 英文释义:accidentally drop 指手没有把握好,造成不好的后果。
  • 失手的翻译

    英语: a slip, miscalculation, unwise move, accidentally, by mistake, to lose control, to be defeated
    德语: Missgriff (S)​
    法语: par mégarde, accidentellement, par erreur

    失手造句

    这位体操运动员太紧张了,一失手从双杠上掉了下来。
    小明失手打翻热水盆,吓得呆若木鸡。
    我一失手,打碎了一只杯子。
    看到同伴失手被公安抓住了,另外一名小偷心里涌起了兔死狐悲的感觉。
    这场网球赛才开始,我方就屡屡失手,真是出师不利。
    队长快速运球进攻,却无人接应,终于孤掌难鸣而失手。
    一招失手,屠长老不敢大意,炼魔手亦如擎天之柱轰向那团剑气。
    现在却为将失手澳大利亚于这个远东国家而恐慌。
    腾飞说,生手怕熟手,熟手怕高手,高手怕“千手”,“千手”怕失手;十赌九骗,唯一不骗你的那次是为了“钓你的鱼”。
    七夕之夜,七时七分整;将此短信,转发诸亲朋。接收此信,即为有缘人;继续转发,美梦能成真;失手删除,友情亦甘醇;保存收藏,爱情定永恒!
    职员:请办理挂失手续费。
    加上他回来之后认真研究过一个月,自认为能够忽悠住一些半瓶子醋,可没想到人有失手,马失前蹄,在一本家谱上失了风,这让陈骞感觉很晦气。
    还有一次,已当上皇帝的袁世凯正在宫中午睡,一位侍婢走进来送燕窝汤,不慎失手,将盛燕窝汤的玉杯掉到地上摔碎。
    钟笔怕事情闹大,那她在大家心中更无立足之地,忙说“没事,没事,一时失手而已。
    本来他的身价刚提高到是一万两,也就是说,他杀一个人最高可以拿八千两,可听说他想做最后一次后就歇手,这次他要杀一个值八万两的人,失手也是正常的。
    即使丹道宗师,也难免有失手的时候,将一鼎天材地宝炼制成没有用的费丹。
    后来,‘表演’的絮烦了,我也偶尔的‘失手’一两次,打偏个五、六环的。
    男子耍刀时失手误将刀插入同事后脑。
    但有一回却出事了,师徒二人那日在壁衣间对练,老者居然失手把六郎打死。
    “嘀嘀嗒嗒,嘀嘀嗒嗒……”一场春雨从天而降,大概是天上的仙人失手打翻了酒杯,杯中的琼浆便直泻人间吧。

    汉字详情

    shī [shi]
    部首: 103
    笔画: 5
    五笔: RWI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HQO
    四角: 258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2) 同本义

    失,纵也。——《说文》。段注:“在手而逸去为失。”

    失得勿恤。——《易·晋》

    故人情不失。——《礼记·礼运》。注:“犹去也。”

    君子不失足于人。——《礼记·表记》。注:“失其容止之节也。”

    掌国中失之事。——《周礼·师氏》。注:“失,失礼者也。”

    塞翁失马,今未足悲。——魏泰《东轩笔录》

    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累官故不失州郡也。——《资治通鉴》

    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告子上》

    (3) 又如:失状(丢失财物的清单);失脱(丢失;失掉);失国(丧失国家);失鉴(失去检点);失瞻(失敬);失翁马(比喻暂时遭受损失,却因此得到好处);失民(丧失民心);失本(失去根本);失正(失其正道);失名(丧失名节);失合(失去配偶);失偶(丧失配偶);失鹿(失去天下);失道(失去准则;违背道义);失众(失去民心;失去众心);失柄(丧失统治权力)

    (4) 错过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孟子·梁惠王上》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5) 又如:失眼(没有看准;看错了);失人(错过人才;错用人才);失候(错过适当的时刻)

    (6) 不自禁,忍不住

    庄公失言。——《谷梁传·庄公二十五年》

    丞相何故失惊?——《三国演义》

    (7) 又如:失喜(喜欢到极点,不能自禁);失手;失笑;失足;失惊(吃惊)

    (8) 违背

    论功计劳,未尝失法律。——章炳麟《原法》

    (9) 又如:失礼;失约;失命(违误命令)

    (10) 遗漏

    细过不失。——《商君书·开塞》

    (11) 又如:失恩(不顾恩义);失脱(疏忽失误)

    (12) 迷失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王勃《滕王阁序》

    (13) 又如:失心风(神经错乱;精神病);失志(心地糊涂)

    (14) 不知 。如:失觉(认不出);失望(记不得;忘记);失晓(不知道天已亮);失忘(忘记)

    (15) 消失;消灭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清· 姚鼐《登泰山记》

    (16) 通“佚”或“泆”。淫泆,放荡,放纵

    秦穆公出游而车败,右服失,野人得之。——《淮南子·汜论》。 王念孙云:“失,同佚。”

    非吾敢横失能尽之难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德薄而位尊者谓之失。——《管子·立政》

    虞于湛乐,淫失其身。——《国语·周语下》

    名词

    (1) 过错,错误

    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史记·魏公子列传》

    帝知其冤而宥其失。——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又如:失误(过失,过错);失闪(差错;意外事故);失花儿(差错)

    英文翻译

    lose; make mistake, neglect

    方言集汇

    ◎ 粤语:sat1
    ◎ 客家话:[梅县腔] shit7 [客语拼音字汇] sid5 [客英字典] shit7 [台湾四县腔] siit7 [沙头角腔] sit7 [海陆丰腔] shit7 [东莞腔] sit7 [宝安腔] sit7 [陆丰腔] shi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五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式質質A入聲開口三等眞Aɕĭĕtsjit
    shǒu [shou]
    部首: 432
    笔画: 4
    五笔: RTGH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Q
    四角: 205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2) 同本义

    手,拳也。——《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

    艮为手。——《易·说卦》

    三阴在手。——《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

    则不手拜。——《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

    头至手曰拜手。——《公羊传·宣公六年》注

    携手同行。——《诗·邶风·北风》

    携手同归。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邶风·击鼓》

    (3) 又如:手纽(手铐);手杻(手铐之类的刑具);手脚了得(手脚厉害,指有武功);手帕交(旧时妓女间的结拜姐妹);手击子(和尚念经时手中所敲的有柄小磬);手本(下属见上司所呈的名帖);手式(犹手势,以手作势示意);手灵(手指灵巧);手械(手铐);手梏(手铐);手格(徒手搏斗);手理(手掌的纹路)

    (4) 某些有代替人手作用的机械部分或动物的感触器 。如:扳手;触手;机械手

    (5) 专司某事或擅长某种技艺的人

    得快射手八百。——《宋书·黄回传》

    (6) 又如:国手;能手;助手;多面手;第一把手;水手;拖拉机手;弹药手;手作(手工业者;手艺,本领)

    (7) 笔迹

    天子识其手,问之,果为书。——《汉书·郊祀志上》

    (8) 又如:手墨(亲手写的墨迹);手痕(手迹;笔迹);手卷(只能卷舒供案头欣赏而不能悬挂的长卷)

    (9) 手艺;本领

    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 宋· 姜夔《满江红》

    (10) 又如:手爪(手艺,技艺;手指);手熟(手艺纯熟);手戏(百戏杂技的一种);手高(手段高强);手里有活(手里有些功夫);手长的(手快或手段灵活的人)

    (11) 手中;手里。指控制掌握的范围 。如:手掌(手掌心。比喻所控制的范围);手上(指某人统治、管理或当家的时期);手底下(管辖之下,管理之下)

    副词

    (1) 亲自,亲手

    匪手携之。——《诗·大雅·抑》

    今存基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手钞(亦作“手抄”。亲手抄录)

    动词

    (1) 拿着,执持

    庄公升坛, 曹子手剑而从之。——《公羊传·庄公十三年》

    (2) 又如:手瓮(可用手提的盛水陶器);手袂(以手执人衣袖。表示离别依依不舍之情);手谈(下棋);手笔(谓执笔写作);手照(手持的照明用具);手罩(手持的风灯);手磬子(僧尼所用的手持打击乐器);手烛(手执之烛);手镘(以手持镘。作泥水工);手炮(手掷的炸药包)

    (3) 用手击杀

    博豺狼,手熊罴。——司马相如《上林赋》

    (4) 又如:手格(徒手格击);手战(徒手搏斗);手搏(徒手搏斗。指角力、摔跤、拳击之类的搏斗)

    (5) 取

    宾载手仇。——《诗·小雅·宾之初筵》。传:“取也。”

    (6) 又如:人手一册;手影戏(用手向灯取影,显出种种形象的一种技艺)

    量词

    用于技能;本领 。如:他露了两手绝招

    形容词

    (1) 亲手所写的 。如:手命(亲手所写的文书);手教(亲自教育);手批(官员亲手批示的公文);手奏(亲手写的奏章)手疏(亲手书写奏章)

    (2) 小巧的,便于携带的 。如:手册;手杖

    英文翻译

    hand

    方言集汇

    ◎ 粤语:sau2
    ◎ 客家话:[梅县腔] shu3 shiu3 [海陆丰腔] shiu3 [客英字典] shiu3 [宝安腔] su3 siu3 [客语拼音字汇] su3 [陆丰腔] shiu3 [台湾四县腔] su3 [沙头角腔] su3 [东莞腔] si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四有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書九上聲開口三等ɕĭəusjux/sj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