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手

dé shǒu [ de shou]
注音 ㄉㄜˊ ㄕㄡˇ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得手 déshǒu

(1) 顺利达到目的;取得成功

做这笔买卖得手
succeed in

词语解释

  1. 犹言得心应手。

    宋 陈长方 《步里客谈·太史公有侠气》:“ 太史公 有侠气,故於 赵奢 、 穰苴 、 仪 、 秦 、刺客等作传更得手。” 明 高攀龙 《与管东溟书》:“蒙先生印许,谓 攀龙 于本体上颇为得手。得手则岂敢云,略知下手而已。”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八章:“他的冷枪不算得手,接着就跨入胜利的坦途,每天都可以打死一两个甚至两三个敌人。”

  2. 指事情办得顺利或达到目的。

    《西游记》第三十回:“若得手,拿住妖精再救师父不迟。”《红楼梦》第十二回:“ 贾瑞 听了,喜之不尽,忙忙的告辞而去,心内以为得手。” 陈士榘 《七溪岭战斗》:“这边 老七溪岭 红二十八团的攻击已经得手, 朱军长 便命令红三十一团一营和红二十九团立刻向 新七溪岭 的敌人出击。”

  3. 特指贪官觅得钱多。

    明 叶子奇 《草木子·杂俎》:“ 元朝 末年,官贪吏污,始因 蒙古 、 色目 人罔然不知廉耻之为何物,其问人讨钱,各有名目:所属始参曰拜见钱……觅得钱多曰得手。”

引证解释

⒈ 犹言得心应手。

宋陈长方《步里客谈·太史公有侠气》:“太史公有侠气,故於赵奢、穰苴、仪、秦 、刺客等作传更得手。”
明高攀龙《与管东溟书》:“蒙先生印许,谓攀龙于本体上颇为得手。得手则岂敢云,略知下手而已。”
魏巍《东方》第五部第八章:“他的冷枪不算得手,接着就跨入胜利的坦途,每天都可以打死一两个甚至两三个敌人。”

⒉ 指事情办得顺利或达到目的。

《西游记》第三十回:“若得手,拿住妖精再救师父不迟。”
《红楼梦》第十二回:“贾瑞听了,喜之不尽,忙忙的告辞而去,心内以为得手。”
陈士榘《七溪岭战斗》:“这边老七溪岭红二十八团的攻击已经得手, 朱军长便命令红三十一团一营和红二十九团立刻向新七溪岭的敌人出击。”

⒊ 特指贪官觅得钱多。

明叶子奇《草木子·杂俎》:“元朝末年,官贪吏污,始因蒙古、色目人罔然不知廉耻之为何物,其问人讨钱,各有名目:所属始参曰拜见钱……觅得钱多曰得手。”

得手的国语词典

顺利、成功。

得手的网络释义

得手

  • 词目:得手
  • 拼音:dé shǒu
  • 基本解释
  • [succeed in] 顺利达到目的;取得成功
  • 做这笔买卖得手
  • 得手的翻译

    英语: to go smoothly, to come off, to succeed
    德语: gelungen, gut geglückt
    法语: aller en douceur, se détacher, réussir

    得手造句

    姐姐麻痹大意,叫小偷累累得手。
    事业就像女人,谁去追求,谁就能够得手。
    抢匪得手后,立刻跳上接应的车子,扬长而去。
    随着指挥得手落下,悠扬的乐曲戛然而止,而观众们仍然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
    小偷得手后,还堂而皇之地从大门口走了出去。
    方洛这两掌乃是声东击西,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不料一击便已得手。
    涨得手舞足蹈时是卖股的时机,跌得惊恐万状时是买股的时机。上升的时候不买股,下跌的时候不卖股,卖要卖在下跌前,买要买在上升前。
    他左路传中帮助队友曼祖基奇轻松射空门得手,毫无疑问这一晚荷兰人是拜仁捧杯的最大功臣。
    九月末,大将军章邯与楚国武信君项梁在定陶的会战有了结果,过于自信的项梁在没有唤回侄儿项羽等猛将的情况下,被章邯偷袭得手,兵败被杀。
    东西并不多,然而默笙却觉得手上这些东西,是她生命中所不能承受之重。
    七夕到了,玫瑰涨了,影院爆棚了,餐厅满座了,巧克力卖光了,商家赚疯了,情人们行动了,木讷的忘词了,油嘴的哄骗了,成功的高兴了,被拒的失落了,胆小的退缩了,胆大的得手了,已婚的重温了,离婚的再找了,专一的私定了。花心的肯定忙不过来了,大过节的都不主动给我发个短信!
    先生,徐某有一事不明,先生神机莫测,可为何前日被……那个被徐某部下侥幸偷袭得手?
    昨天听到姐姐要回国的消息,我高兴得手舞足蹈,逢人就说。
    地一声响,已是连枝带叶将那凌霄果硬生生扯了下来!得手!“吼!!!”。
    那天看到你,一个人扶着电线杆,顶着个爆炸式头型,兴奋得手舞足蹈,满面通红。问你啥事这么高兴,你嘴唇哆嗦了半天,才挤出一句话来:被电到了!
    他有一个奇怪的嗜痂之癖,不倦地剌探同事们的隐私,搜集他们心中点滴的龌龊,偶然的卑鄙,一旦得手,他就乐不可支。
    一名小偷在公交车上行窃得手后,被失主发现,见失主追下车,嚣张的小偷边恐吓失主边仓皇逃窜,最终被正在巡逻的南宁市巡警一大队民警逮个正着。
    听说明天去郊外春游,同学们高兴得手舞足蹈。
    我在球场挣饭吃的日子已经结束,我现在是游乐场和市中心篮球场的常客。我还是不时觉得手痒,把球传得比暴龙队的。
    他得到高考榜上有名的消息,欢喜得手舞足蹈。

    汉字详情

    dé,děi,de [de,dei]
    部首: 303
    笔画: 11
    五笔: TJG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OAMI
    四角: 26241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金文字形,右边是“贝”(财货)加“手”,左边是“彳”,表示行有所得。手里拿着财货,自然是有所得。本义:得到,获得)

    (2) 同本义(本来没有而争取得来成为己有)

    得,行有所得也。——《说文》

    三人行必得我师焉。——《论语》。释文:“本或作必有。”

    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孟子·梁惠王上》

    佳婿难得。——《世说新语·假谲》

    卖炭得钱何所营。——唐· 白居易《卖炭翁》

    工之侨得良桐焉。—— 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3) 又如:得人心;各得其所;得肆(得志,肆意);得闲儿(有空闲时间;得空);得胜回头(宋元说书人在开讲正书前先说一段小故事作引子,叫得胜回头);得职(获得官职);得情报;得钱;得奖

    (4) 找到

    知得而不知丧。——《易·文言》

    虑而后后能得。——《礼记·大学》。注:“谓得事之宜也。”

    至德不得。——《庄子·秋水》

    既而得其尸于井。——《聊斋志异·促织》

    (5) 得知

    故无术者得于不用。——《韩非子》

    礼得其报则乐。——《礼记·乐记》。注:“谓晓其义。”

    武王得之矣。——《吕氏春秋·义赏》。注:“犹知也。”

    (6) 捕获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7) 亦指被捕获;被逮捕。又如:得俊(俘获敌方的勇猛将士)

    (8) 成功;完成

    已经传人画图样去了。明日就得。——《红楼梦》

    (9) 又如:得算(计谋成功);得策(谋略得当)

    (10) 适,合

    傲啸东轩下,聊复得此生。——陶渊明《饮酒》

    (11) 具备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荀子·劝学》

    (12) 同“德”,恩惠,感恩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孟子·告子上》

    地广而不得者国危,兵强而凌敌者身亡。——《盐铁论·击之》

    (13) 助动词。能,能够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论语·微子》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进退不得,为之奈何?——《吴子·应变》

    沛公军 霸上,未得与 项羽相见。——《史记·项羽本纪》

    (14) 得意,满足

    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史记·管晏列传》

    常使两情皆得,彼此俱畅。——《世说新语·文学》

    (15) 又如:洋洋得意

    (16) 看到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名词

    (1) 收获,心得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开郑有得,便欣然忘食。——《南史·陶潜传》

    (2) 德,道德,有德之人

    尚得推贤不失序。——《荀子》

    副词

    必须,应该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

    形容词

    合适;正确

    于彼计则得。——马中锡《中山狼传》

    历古今之得失。——《汉书》

    (1) 用在口语中表示同意或禁止 。如:得,就这么办;得了,别说了;得也么(算了吧;又作答应之词)

    (2) 用在口语中,瞧。在情况变坏时表示无可奈何 。如:得,又搞错了;得,全完了

    (3) 另见 de;děi

    de

    助词

    (1)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能够或可以。如:我们可粗心不得;她能去我为什么去不得

    (2) 用在动词和补语中间,表示可能。如:我拿得动;那办得到

    (3)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连接表示程度或结果的补语。如:冷得打哆嗦;笑得肚子痛

    (4) 另见 dé;děi

    děi

    动词

    (1) 用在口语中表示必须有,一定 。如:这个工程得三个月才能完成

    (2) 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

    犹得备晨炊。——唐· 杜甫《石壕吏》

    (3) 又如:有错误就得批评;做得好就得表扬

    (4) 表示推测的必然 。如:要不快走,我们就得迟到了

    (5) 另见 dé;de

    英文翻译

    obtain, get, gain, acquire

    方言集汇

    ◎ 粤语:dak1
    ◎ 客家话:[东莞腔] det7 [客英字典] det7 [台湾四县腔] det7 [梅县腔] det7 [海陆丰腔] det7 [客语拼音字汇] ded5 diad5 [沙头角腔] diet7 [陆丰腔] det7 [宝安腔] de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五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多則德開入聲開口一等təktok
    shǒu [shou]
    部首: 432
    笔画: 4
    五笔: RTGH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Q
    四角: 205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2) 同本义

    手,拳也。——《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

    艮为手。——《易·说卦》

    三阴在手。——《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

    则不手拜。——《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

    头至手曰拜手。——《公羊传·宣公六年》注

    携手同行。——《诗·邶风·北风》

    携手同归。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邶风·击鼓》

    (3) 又如:手纽(手铐);手杻(手铐之类的刑具);手脚了得(手脚厉害,指有武功);手帕交(旧时妓女间的结拜姐妹);手击子(和尚念经时手中所敲的有柄小磬);手本(下属见上司所呈的名帖);手式(犹手势,以手作势示意);手灵(手指灵巧);手械(手铐);手梏(手铐);手格(徒手搏斗);手理(手掌的纹路)

    (4) 某些有代替人手作用的机械部分或动物的感触器 。如:扳手;触手;机械手

    (5) 专司某事或擅长某种技艺的人

    得快射手八百。——《宋书·黄回传》

    (6) 又如:国手;能手;助手;多面手;第一把手;水手;拖拉机手;弹药手;手作(手工业者;手艺,本领)

    (7) 笔迹

    天子识其手,问之,果为书。——《汉书·郊祀志上》

    (8) 又如:手墨(亲手写的墨迹);手痕(手迹;笔迹);手卷(只能卷舒供案头欣赏而不能悬挂的长卷)

    (9) 手艺;本领

    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 宋· 姜夔《满江红》

    (10) 又如:手爪(手艺,技艺;手指);手熟(手艺纯熟);手戏(百戏杂技的一种);手高(手段高强);手里有活(手里有些功夫);手长的(手快或手段灵活的人)

    (11) 手中;手里。指控制掌握的范围 。如:手掌(手掌心。比喻所控制的范围);手上(指某人统治、管理或当家的时期);手底下(管辖之下,管理之下)

    副词

    (1) 亲自,亲手

    匪手携之。——《诗·大雅·抑》

    今存基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手钞(亦作“手抄”。亲手抄录)

    动词

    (1) 拿着,执持

    庄公升坛, 曹子手剑而从之。——《公羊传·庄公十三年》

    (2) 又如:手瓮(可用手提的盛水陶器);手袂(以手执人衣袖。表示离别依依不舍之情);手谈(下棋);手笔(谓执笔写作);手照(手持的照明用具);手罩(手持的风灯);手磬子(僧尼所用的手持打击乐器);手烛(手执之烛);手镘(以手持镘。作泥水工);手炮(手掷的炸药包)

    (3) 用手击杀

    博豺狼,手熊罴。——司马相如《上林赋》

    (4) 又如:手格(徒手格击);手战(徒手搏斗);手搏(徒手搏斗。指角力、摔跤、拳击之类的搏斗)

    (5) 取

    宾载手仇。——《诗·小雅·宾之初筵》。传:“取也。”

    (6) 又如:人手一册;手影戏(用手向灯取影,显出种种形象的一种技艺)

    量词

    用于技能;本领 。如:他露了两手绝招

    形容词

    (1) 亲手所写的 。如:手命(亲手所写的文书);手教(亲自教育);手批(官员亲手批示的公文);手奏(亲手写的奏章)手疏(亲手书写奏章)

    (2) 小巧的,便于携带的 。如:手册;手杖

    英文翻译

    hand

    方言集汇

    ◎ 粤语:sau2
    ◎ 客家话:[梅县腔] shu3 shiu3 [海陆丰腔] shiu3 [客英字典] shiu3 [宝安腔] su3 siu3 [客语拼音字汇] su3 [陆丰腔] shiu3 [台湾四县腔] su3 [沙头角腔] su3 [东莞腔] si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四有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書九上聲開口三等ɕĭəusjux/sj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