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学

shī xué [ shi xue]
繁体 失學
注音 ㄕ ㄒㄩㄝˊ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失学 shīxué

(1) 没能上学或中途退学

因家贫而失学
be unable to go to school;be obliged to interrupt one's studies;be deprived of education

词语解释

  1. 谓失去上学机会或中途辍学。

    唐 杜甫 《屏迹》诗之三:“失学从儿懒,长贫任妇愁。” 明 王猷定 《除夕忆儿茂》诗:“失学吾谁咎,长贫汝乏师。”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所愧少年失学,稍识之无,不过记其实情实事而已。” 艾青 《街》诗:“街上拥挤着难民、伤民、失学的青年。”

引证解释

⒈ 谓失去上学机会或中途辍学。

唐杜甫《屏迹》诗之三:“失学从儿懒,长贫任妇愁。”
明王猷定《除夕忆儿茂》诗:“失学吾谁咎,长贫汝乏师。”
清沉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所愧少年失学,稍识之无,不过记其实情实事而已。”
艾青《街》诗:“街上拥挤着难民、伤民、失学的青年。”

失学的国语词典

失去就学的机会。

失学的网络释义

失学

  • 失学,指失去上学机会或中途辍学。
  • 失学造句

    大家为失学儿童奉献了一片爱心,捐出了自己的零花钱。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捐助一点零用钱,集腋成裘,就是一笔很大的数目,许多失学儿童就能重新上学了。
    如果我们每人向“希望工程”捐献一元钱,集腋成裘,就可以救助许多失学儿童。
    他捐巨资办学,使众多的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真是功德无量。
    李董事长从未忘记幼时家徒四壁的困苦情景,因此经常捐款帮助失学儿童。
    如果我们每人向“希望工程”捐献一元钱,集腋成裘,就可以救助更多的失学儿童。
    失学的孩子多么希望交上自己认真做好的作业,希望得到老师的一声赞扬。
    他失学后,终日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沾染上许多坏毛病。
    失学的儿童重返校园,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失学的孩子多么希望能坐在教室的课桌前,希望手中握着笔专心地听老师讲课。
    你们好!我在电视里经常看到,因为贫困而失学的小朋友们。从你们的眼神里我看到了对学习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让我们每个人都奉献一份爱心,使更多的失学儿童重返校园。
    一元钱赠给失学儿童也会引起他们的感激。
    由於时局动荡,有些人因为失学而目不识丁。
    说什么那么多钱可以捐出去建什么学校,捐给什么机构做工益活动,资助失学儿童云云之类。
    如救助贫困母亲的“幸福工程”、专门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女童的“春蕾计划”、援助西部缺水地区妇女的“母亲水窖工程”等,为加快农村妇女脱困发挥了积极作用。
    “工作无尊卑,悟道有深浅。”在禅门里,确是如此。唯有尊敬所有人等,才不会错失学道的因缘。星云大师。
    一些县乡尽管发不出工资,尽管欠下了巨额债务,尽管对失学儿童和重病需要紧急救助的农民一毛不拔,但主要负责人仍然可以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旧中国那种倍受帝国主义、军阀官僚残害压迫、饿莩遍野民不聊生的悲惨境地,知识分子挣扎在失学失业的饥饿线上的贫困处境,都已成为历史陈迹了。
    国际儿童日,儿童需要更多的关注:难民儿童的心灵创伤,贫困儿童的饥寒交迫,失学儿童的期盼眼神,留守儿童的无尽等待,流动儿童的辗转流离。

    汉字详情

    shī [shi]
    部首: 103
    笔画: 5
    五笔: RWI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HQO
    四角: 258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2) 同本义

    失,纵也。——《说文》。段注:“在手而逸去为失。”

    失得勿恤。——《易·晋》

    故人情不失。——《礼记·礼运》。注:“犹去也。”

    君子不失足于人。——《礼记·表记》。注:“失其容止之节也。”

    掌国中失之事。——《周礼·师氏》。注:“失,失礼者也。”

    塞翁失马,今未足悲。——魏泰《东轩笔录》

    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累官故不失州郡也。——《资治通鉴》

    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告子上》

    (3) 又如:失状(丢失财物的清单);失脱(丢失;失掉);失国(丧失国家);失鉴(失去检点);失瞻(失敬);失翁马(比喻暂时遭受损失,却因此得到好处);失民(丧失民心);失本(失去根本);失正(失其正道);失名(丧失名节);失合(失去配偶);失偶(丧失配偶);失鹿(失去天下);失道(失去准则;违背道义);失众(失去民心;失去众心);失柄(丧失统治权力)

    (4) 错过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孟子·梁惠王上》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5) 又如:失眼(没有看准;看错了);失人(错过人才;错用人才);失候(错过适当的时刻)

    (6) 不自禁,忍不住

    庄公失言。——《谷梁传·庄公二十五年》

    丞相何故失惊?——《三国演义》

    (7) 又如:失喜(喜欢到极点,不能自禁);失手;失笑;失足;失惊(吃惊)

    (8) 违背

    论功计劳,未尝失法律。——章炳麟《原法》

    (9) 又如:失礼;失约;失命(违误命令)

    (10) 遗漏

    细过不失。——《商君书·开塞》

    (11) 又如:失恩(不顾恩义);失脱(疏忽失误)

    (12) 迷失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王勃《滕王阁序》

    (13) 又如:失心风(神经错乱;精神病);失志(心地糊涂)

    (14) 不知 。如:失觉(认不出);失望(记不得;忘记);失晓(不知道天已亮);失忘(忘记)

    (15) 消失;消灭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清· 姚鼐《登泰山记》

    (16) 通“佚”或“泆”。淫泆,放荡,放纵

    秦穆公出游而车败,右服失,野人得之。——《淮南子·汜论》。 王念孙云:“失,同佚。”

    非吾敢横失能尽之难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德薄而位尊者谓之失。——《管子·立政》

    虞于湛乐,淫失其身。——《国语·周语下》

    名词

    (1) 过错,错误

    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史记·魏公子列传》

    帝知其冤而宥其失。——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又如:失误(过失,过错);失闪(差错;意外事故);失花儿(差错)

    英文翻译

    lose; make mistake, neglect

    方言集汇

    ◎ 粤语:sat1
    ◎ 客家话:[梅县腔] shit7 [客语拼音字汇] sid5 [客英字典] shit7 [台湾四县腔] siit7 [沙头角腔] sit7 [海陆丰腔] shit7 [东莞腔] sit7 [宝安腔] sit7 [陆丰腔] shi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五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式質質A入聲開口三等眞Aɕĭĕtsjit
    xué [xue]
    部首: 344
    笔画: 8
    五笔: IPB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FBND
    四角: 9040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2) 同本义

    学,识也。——《广雅》

    好学近乎知。——《礼记·中庸》

    念终始典于学。——《礼记·文王世子》

    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尚书大传》

    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庄子·庚桑楚》

    远寻师学。——《后汉书·列女传》

    学而时习之。——《论语》

    学即继以问也。——清· 刘开《问说》

    (3) 又如:学书(认真读书);学学乖(经世面,学聪明);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学习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学习文化知识);学古(学习研究古代典籍)

    (4) 模仿

    笑嘻嘻走到 凤姐身边学舌。——《红楼梦》。又如:学嘴(学舌);调嘴学舌;学他爸爸走路的样子;学不上来

    (5) 讲述,说

    一五一十向着珍哥、 晁大舍学个不了。——《醒世姻缘传》

    见说万山潭,渔童尽能学。——唐· 陆龟蒙《鱼具》

    (6) 又如:学舌(说闲话;搬弄是非)

    (7) 讲学

    学,教也。——《广雅》

    叔仲皮学子柳。——《礼记》

    凡学世子及学士。——《礼记·文王世子》

    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资治通鉴》

    名词

    (1) 学校 。又曾称学庐、学教、学馆、学堂、学宫、学院、学屋、学园

    学,官也。——《广雅·释室》

    君子学以致其道。——《论语》

    学则三代共之。——《孟子》

    万用入学。——《夏小正》

    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礼记·王制》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韩愈《进学解》

    (2) 又如:学俸(教师的薪水);学宪(学台);学台(学政);学里(明清时设立的管理各级地方儒生的机构)

    (3) 学问

    天子积学。——《后汉书·列女传》

    学有未达。——清· 刘开《问说》

    是芋视乃学。——清· 周容《芋老人传》

    生平为学。——清· 张廷玉《明史》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学耻全牛(惭愧学问未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学行(学问与品行);才学(才能与学问);绝学(失传的学问);家学(祖传学问)

    (5) 学科;某一门类系统的知识

    今日覩卿词学。——《剧谈录·宣宗夜召翰林学士》

    (6) 又如:文学;哲学;地理学;化学;问学于师

    英文翻译

    learning, knowledge; school

    方言集汇

    ◎ 粤语:hok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