肄业

yì yè [ yi ye]
繁体 肄業
注音 一ˋ 一ㄝ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肄业 yìyè

(1) 在校学习,指没有毕业或尚未毕业

他曾在大学肄业二年
study in school or at college

词语解释

  1. 修习课业。古人书所学之文字于方版谓之业,师授生曰授业,生受之于师曰受业,习之曰肄业。

    《左传·文公四年》:“ 衞 宁武子 来聘,公与之宴,为赋《湛露》及《彤弓》。不辞,又不答赋。使行人私焉。对曰:‘臣以为肄业及之也。’”《陈书·吴兴王胤传》:“ 胤 性聪敏,好学,执经肄业,终日不倦,博通大义,兼善属文。”《儒林外史》第十九回:“考过,宗师着实称赞,取在一等第一;又把他题了优行,贡入太学肄业。”

  2. 今称在学校学习为“肄业”。多指没有毕业或尚未毕业。

    巴金 《家》六:“在中学肄业的四年中间他失掉了母亲,后来父亲又娶了一个年轻的继母。”如:大学肄业生;肄业证书。

  3. 谓各就其业。

    晋 陆云 《言事者启使部曲将司马给事复校诸官财用出入启》:“选众官材,庶工肄业。”《周书·权景宣传》:“ 景宣 至,并除之,唯修起城楼,多备器械,寇盗歛迹,民得肄业。”《北史·魏纪三·高祖孝文帝》:“今东作既兴,人须肄业。”

引证解释

⒈ 修习课业。古人书所学之文字于方版谓之业,师授生曰授业,生受之于师曰受业,习之曰肄业。

《左传·文公四年》:“衞宁武子来聘,公与之宴,为赋《湛露》及《彤弓》。不辞,又不答赋。使行人私焉。对曰:‘臣以为肄业及之也。’”
《陈书·吴兴王胤传》:“胤性聪敏,好学,执经肄业,终日不倦,博通大义,兼善属文。”
《儒林外史》第十九回:“考过,宗师着实称赞,取在一等第一;又把他题了优行,贡入太学肄业。”

⒉ 今称在学校学习为“肄业”。多指没有毕业或尚未毕业。

巴金《家》六:“在中学肄业的四年中间他失掉了母亲,后来父亲又娶了一个年轻的继母。”

如:大学肄业生;肄业证书。

⒊ 谓各就其业。

晋陆云《言事者启使部曲将司马给事复校诸官财用出入启》:“选众官材,庶工肄业。”
《周书·权景宣传》:“景宣至,并除之,唯修起城楼,多备器械,寇盗歛迹,民得肄业。”
《北史·魏纪三·高祖孝文帝》:“今东作既兴,人须肄业。”

肄业的国语词典

修习学业。通常指没有毕业或尚未毕业而言。

肄业的网络释义

肄业

  • 肄业,汉语词汇,拼音为yì yè,是指在校学习,指没有毕业或尚未毕业。肄(yì)是学习之意。巴金《家》六:“在中学肄业的四年中间他失掉了母亲,后来父亲又娶了一个年轻的继母。”
  • 肄业造句

    我的尽力肄业没有失掉此外益处,只不外是愈来愈觉察本人的蒙昧。
    他曾在北京大学物理系肄业两年.
    学生完成两年的课程后获取一种肄业证书.
    学生在这里可以获得肄业证书.
    上海外语学院肄业,一九四九年参加工作。
    肄业成为他事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申报人需要填写表格并提交各种学院肄业证书以及工作经验证件,证明有能力完成课程。
    完成两年课业的学生能够拿到一个肄业证书.
    ,为此“欲别建家塾一区,俾子弟肄业其中”,但终“以年高不及为,赍志以殁。
    英雄今后的履历表上,职前的学历,只能是高中肄业。
    一个颓废的大学肄业生下决心奋发图强,机缘巧合之下得到奇遇步入修真者行列,继而踏上寻觅仙缘的道路。
    专科学校和社区大学提供修满二年课程的肄业证书。这些项目可以让学生能适应技能性的工作。
    第一人称来描述,叫姜晓飞,男,初中肄业,生性疏放,桀骜不驯,自命清高,父亲一直希望“我”。
    这天晚上,哈特福德的肄业局里区谔良没有提及任何与史锦镛有关的话题,肄业局里只有一篇朗朗的读书声。
    原来这贾家之义学,离此也不甚远,不过一里之遥,原系始祖所立,恐族中子弟有贫穷不能请师者,即入此中肄业。
    外国学生申请人前经国内各大专院校毕业、肄业或退学者,不得再申请入学,违反此规定并经查证属实者,取消其所获准之入学资格或开除学籍。
    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分阴,孜孜求学,则求造诣,容有底止。
    掌生聪明绝世,年十七受知阮文达,肄业学海堂,自天学、地学、图书、掌故、中西算法、历代音乐,皆精工焉。
    然而恶运来了。在中学肄业的四年中间他失掉了母亲,后来父亲又娶了一个年轻的继母。这个继母还是他的死去的母亲的堂妹。
    很适合肄业、居家,自诚意出租以来,深受租佃农爱好。

    汉字详情

    [yi]
    部首: 620
    笔画: 13
    五笔: XTDH
    五行:
    仓颉: PKLQ
    四角: 2580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学习;练习

    兵官皆肄孙吴兵法。——《后汉书》

    (2) 又如:肄业上庠(在京都学堂读书)

    (3) 检阅,检查 。如:疑仪(古代王者因事举行祭祀,例须预习威仪,谓之“肄仪”)

    英文翻译

    learn, practice, study; toil

    方言集汇

    ◎ 粤语:ji6 si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ji5 [宝安腔] ji3 [海陆丰腔] ri5 [客英字典] ji5 [客语拼音字汇] yi4 [梅县腔] j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羊至脂A開去聲開口三等脂Ajiih/jihji
    [ye]
    部首: 105
    笔画: 5
    五笔: OG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XTC
    四角: 321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从丵( zhuó),从巾丛生草。巾象版。本义:古时乐器架子横木上的大版,刻如锯齿状,用来悬挂钟磬)

    (2) 版,大版

    (3) 古代覆在悬挂钟、鼓等乐器架横木上的装饰物,刻如锯齿形,涂以白色

    業,大版也。所以覆县钟鼓之栒,捷业如锯齿,以白画之。从丵,象其鉏鋙相承也。——《说文》

    有瞽有瞽,在周之庭。设业,崇牙树羽。——《诗·周颂·有瞽》。 毛传:“业,大板也,所以饰栒为县也…植者为虚,衡者为栒。”

    (4) 筑墙版

    大版谓之业。绳之,谓之缩之。——《尔雅》。郭璞注:“筑墙版也。”

    (5) 古代书册之版

    先生问焉,终则对,请业则起,请益则起。——《礼记》。郑玄注:“业,谓篇卷也。”

    古人写书用方版,《尔雅》:“大版谓之业”,故书版谓之业

    (6) 亦指写字用的业版

    (7) 学业

    复不终业。——《后汉书·列女传》

    术业有专攻。——唐· 韩愈《师说》

    业有不精。——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某业所就。——清· 黄宗羲《原君》

    (8) 又如:卒业;修业;毕业;业行(学业与德行);业精于勤(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奋)

    (9) 事业;功业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诸葛亮《出师表》

    共济世业。——《资治通鉴》

    子孙创业。——清· 黄宗羲《原君》

    伊皋之业。—— 明· 刘基《卖柑者言》

    (10) 又如:业祚(帝业王位);业峻绩鸿(功业高,成绩大)

    (11) 家业,产业

    受赏者甘利,未赏者慕业。——《韩非子》

    (12) 又如:创业;家大业大;业户(不动产的所有者)

    (13) 职业

    各劝其业。——《史记·货殖列传》

    捕鱼为业。——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业是有年。(以是为业)——明· 刘基《卖柑者言》

    为业以求钱。——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14) 又如:正业;副业;就业;业余;业命(国事与政令)

    (15) 罪孽

    把业龙擒捉,猛虎拖倒。——《西厢记诸官调》

    (16) 又如:业罐子满了(恶贯满盈);业缘病症(因前世罪孽而致今世得的病症);业畜(造孽的畜生;作恶多端的坏蛋。骂人话);业冤(冤孽;冤家)

    (17) 行业 。如:工业;农业;手工业;汽车制造业;旅游业;航空运输业

    动词

    (1) 使从事于,以…为职业

    民卖茶资衣食,与农夫业田无异。——脱脱《宋史》

    (2) 又如:业贼(以偷为业);业网(以打鱼为业);业儒(以儒学为业);业缝(以做衣鞋等手艺为业);业文(从事文学);业武(从事武事);业商(经商,从事商业);业厚(从善)

    (3) 使成业或乐业

    曹公闻 权以土地业 备,方作书,落笔于地。——《三国志》

    副词

    已经

    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史记·留侯世家》

    英文翻译

    profession, business; GB radical 111

    方言集汇

    ◎ 粤语:jip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