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旁

shēng páng [ sheng pang]
繁体 聲旁
注音 ㄕㄥ ㄆㄤˊ

词语释义

分析汉字形体的术语。

词语解释

  1. 分析汉字形体的术语。指形声字结构中表示读音的部分。与形旁相对而言。如“粮”、“崖”,分别由形旁“米”、“山”与声旁“量”、“厓”构成。参见“ 形声 ”。

引证解释

⒈ 分析汉字形体的术语。指形声字结构中表示读音的部分。与形旁相对而言。如“粮”、“崖”,分别由形旁“米”、“山”与声旁“量”、“厓”构成。参见“形声”。

声旁的网络释义

声旁

  • 声旁表音不精确。全表音声旁的组字率只占全部形声字的7.17%。大多数声旁是半表音的,即只能在一部分字中准确表音。有3种情况:
  • ⑴声调不同。如“店”(diàn),“踮”(diǎn)。
  • ⑵声母不同。如“垂”、“睡”;“非”、“辈”。
  • ⑶声母、韵母均不同。如“非”、“徘”;“店”、“砧
  • 声旁造句

    当初人们为这种家禽造字命名时,联想到它是奚仲祖先训佳鸟而成,于是用“奚”做声旁,用“佳”做形旁,读为“”;现在简化成“鸡”。
    “形声字好识记,形旁帮着记字义,声旁帮着记字音。
    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李向农的点评是,“控”是形声字,右边的表示声旁,跟“空”,而左边的表示形旁,表示“控”是用手的,掌控。
    毋庸讳言,今天的简化汉字还存在一定问题,有商榷的余地,比如破坏了形旁和声旁的完整结构,繁、简不是一一对应为阅读造成了一定障碍,等等。
    从甲骨文开始,我们的文字就有了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方块汉字具有形旁声旁的独特魅力,是联合国通用的五种文字之一。
    用形旁和声旁组合成一个汉字。
    叶润泽说,根据老师给出的解释,还有汉字的声旁、形旁特点造字,基本上可以写对。
    字形采用“水”作边旁,“骨”是声旁。
    形声字是由形旁和声旁共同组成的汉字。
    后来人们认为“皮”字不太妥,因为啤酒乃用口饮用,于是按照我国古代造字法,以口为形旁、卑为声旁创造出了一个崭新的“啤”字。
    我的祈望就像您宁静歌声旁掀起的喧噪,真是愚蠢透顶啊,我的主。
    中国文字更多采用形声字造字法,在使用文字时可以注意把握形旁和声旁,从文字形象入手。
    命名声旁则依赖于加工时间:快速呈现刺激时声旁组字频率有抑制作用,慢速呈现刺激时声旁使用频率有易化作用。
    每次我吃午饭的时候,每次我在无聊的课上无聊的时候,我总是欣赏着声旁的美女们。
    形旁指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表字音。
    字形采用“日”作边旁,“京”是声旁。
    字形采用“宀”作边旁,采用省略了“昜”的“碭”作声旁。
    字形采用“人”做边旁,采用“到”做声旁。
    将军声旁的一位士兵嘀咕讽刺地嘀咕。
    意符和声旁组合在一起就构成形声字。

    汉字详情

    shēng [sheng]
    部首: 329
    笔画: 7
    五笔: FNR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GAH
    四角: 4020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耳,殸( 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2) 同本义

    声,音也。——《说文》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礼记·乐记》

    声依永律和声。——《虞书》

    凡声阳也。——《礼记·郊特牲》

    苍蝇之声。——《诗·齐风·鸡鸣》

    有闻无声。——《诗·小雅·车攻》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柳宗元《永州八记》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孟子·梁惠王下》

    (3) 又如:声叉(声音不正常);声嘶(声音破哑);声如洪钟(形容人语音响亮,有如大钟的声音);声振林木(形容歌声的高亢清远,足以使林木摇动);声动梁尘(形容歌声洪亮动人)

    (4) 音乐;诗歌

    不大声以色。——《诗·大雅·皇矣》

    赵王窃闻 秦王善为 秦声。——《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声音不足听于耳与?——《孟子·梁惠王下》

    (5) 又如:声色货利(音乐、女色、货物、财利。泛指旧时统治阶级所追求的物质享受);声诗(乐歌);声尘(音乐)。又专指古代指挥作战的钲、铙、鼓等乐器的声音

    变非声章,弗能移也。——《国语》

    (6) 声望,声名(名声)

    文王有声。——《诗·大雅·文王有声》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孟子·离娄下》

    臣闻古人有辞天下而无恨色者,臣闻其声,于王而见其实。——《吕氏春秋·过理》

    (7) 又如:声气(名声;名气);声名煊赫(名声显赫);声芳(美好的声名);声施(名声流传);声烈(显赫的名望);声名人(有名望的人);声位(声望与地位)

    (8) 口信;消息;传说

    界上亭长寄声谢我,何以不为致问?——《汉书·赵广汉传》

    (9) 又如:声传(传闻之事);声论(犹舆论);声闻(音讯,讯息)

    (10) 声威;声势

    声威天下。——《战国策·齐策》。注:“势也。”

    (11) 又如:声教(声威与教化);声焰(声势气焰);声振寰宇(名声威势振动天下。形容声威极盛);声乡(犹声势);声张势厉(声势煊赫);声势重灼(声威气势逼人);声势赫奕(声威气势盛大显赫);声势汹汹(形容气势盛大的样子。多含贬义)

    (12) 汉字的声调 。如:声病(诗、词、曲的声调、平仄,不合于规定的律则、标准);声颡(腔调);声律(诗赋文章的声韵与格律);声比(音调相谐);声文(泛指音调);声曲(音声曲调);声度(犹声调);声客(犹言声调)

    (13) 言语,口音

    与人罕言,语类楚声。—— 明· 魏禧《大铁椎传》

    (14) 又如:声嗽(言语)

    (15) 指汉字的声母。汉字字音的一部分,指一个汉字音节开头的音 。如:声旁(分析汉字形体的术语。指形声字结构中表示读音的部分,与形旁相对而言);声纽(音韵学术语。即声母。汉字音节开头的辅音);声符(即声旁)

    动词

    (1) 发声 。如:不声不响;声张(作声;张扬);声哄(哄闹);声咳(咳嗽声);声唤(呻吟,因痛苦而叫喊);声屈(喊冤)

    (2) 声称,宣扬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又如:声云(犹声言);声兵(宣布出兵);声述(声明陈述);声叙(明白陈述)

    (4) 吟咏;乐歌 。如:声伎(指歌舞等技艺)

    (5) 听

    目不得而色,耳不得而声,口鼻不得而臭味。——清· 谭嗣同《仁学》

    量词

    (1) 表示声音发出次数的单位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又如:几声抽泣;几声鸟鸣

    英文翻译

    sound, voice, noise; tone; music

    方言集汇

    ◎ 粤语:seng1 sing1

    宋本广韵

    páng,bàng [pang,bang]
    部首: 409
    笔画: 10
    五笔: UPY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YBYHS
    四角: 00227

    详细解释

    bàng

    动词

    (1) (古通“傍”)

    (2) 依傍;依附

    匈奴大发十余万骑,南旁塞至符奚庐山。——《汉书·赵充国传》

    (3) 又如:旁沿(依附沿袭);旁缘(依仗)

    (4) 靠近

    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清· 林觉民《与妻书》

    引渭穿渠起 长安,旁南山下,至 河三百余里。——《汉书》

    四时之内,飘风怒吹,或西发西洋,或东起北海,旁午交扇,无时而息。——〔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5) 又如:旁午(将近中午);旁车(靠近车子)

    (6) 依照;仿效

    扬雄又旁《离骚》作重一篇,名曰《广骚》;又旁《惜诵》以下至《怀沙》一卷,名曰《畔牢愁》。——《汉书》

    (7) 通“谤”。诽谤

    不窥密,不旁狎,不道旧故。——《礼记·少仪》

    (8) 另见 páng

    páng

    形容词

    (1) (形声。从二阙,方声。本义:大;广)

    (2) 同本义

    旁,溥也。——《说文》

    旁,广也。——《广雅》

    旁求俊彦。——《书·太甲上》。传:“旁,非一方。”

    群后旁戾。——张衡《东京赋》

    (3) 又

    旁震八鄙。

    陶冶大炉,旁薄群生。——《汉书·扬雄传》

    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庄子·逍遥游》

    杂能旁魄而无用。——《荀子·性恶》。注:“旁魄,广博也。”

    (4) 又如:旁畅(广通博晓);旁行(广泛流传);旁收(广泛收罗);旁求(四处征求;广泛搜求);旁施(广施);旁开(广开);旁薄(旁礴、旁魄。广博;无际;广被充塞);旁罗(遍布);旁瞩(遍视);旁靡(普及);旁罗(遍及);旁雪(普遍洗雪);旁通(遍通)

    (5) 横 。如:旁午(纵横交错);旁行(横写);旁行书(横写的文字);旁穿(横穿);旁师(横向学习);旁贯(横贯)

    (6) 别的,其他的

    此吾所以旁推交通,而以为之文也。——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 道书》

    (7) 又如:旁入(其他收入);旁言(他人的话);旁省(别的宫廷);旁推(由此及彼地推论);旁讼(诉讼涉及他人);旁寄(别有寄托);旁贷(谓推卸他人)

    名词

    (1) 旁边。古同“傍”

    旁,犹边也,侧也。——《玉篇》

    其旁可以圉风寒,上可以圉雪霜露。——《墨子·节用中》

    旁天子而立于堂上。——《逸周书·王会》

    士旁三揖。——《礼记·丧大记》

    遂旁设一虚坐,置琵琶于其上。——宋· 王傥《唐语林·雅量》

    斫其正,养其旁条。——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2) 又如:两旁(左右两边);旁首(旁边);旁训(正文旁边附注的释义或音读);旁生(旁边生长);旁立(在旁边侍立);旁仄(近侧;左右)

    (3) 附近

    天之中央亦高四旁六万里。——《周髀算经》

    (4) 又如:四旁(前后左右很近的地方);近旁(附近;旁边);旁民(附近之民);旁谷(附近的山谷);旁近;旁郡(附近的州郡);旁座(指邻座的人)

    (5) 四面 。如:旁戾(从四方而至);旁射(犹四射);旁溢(向四面八方流去);旁午(四面八方;到处)

    (6) 汉字的偏旁 。如:形旁,声旁

    动词

    (1) 辅助,辅佐

    日有志极而无旁,终老独以离异兮。——《楚辞·屈原·九章》。注:“旁,辅也。”

    (2) 另见 bàng

    英文翻译

    side; by side, close by, near

    方言集汇

    ◎ 粤语:pong4
    ◎ 客家话:[梅县腔] pong2 [宝安腔] pong2 [客英字典] pong2 [陆丰腔] pong3 [东莞腔] pong2 [海陆丰腔] pong2 [客语拼音字汇] pong2 [沙头角腔] pong2 [台湾四县腔] po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一唐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步光唐開平聲開口一等bʰɑŋb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