壅阏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壅遏。
汉 刘向 《列女传·楚处庄侄传》:“妾县邑之女也,欲言隐事於王,恐壅閼蔽塞,而不得见闻。”《资治通鉴·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卿奏:‘ 安 ( 淮南王 刘安 )壅閼奋击 匈奴 者,格明詔,当弃市。’”《明史·郭正域传》:“ 一贯 遂嗾给事中 杨应文 、御史 康丕扬 劾礼部壅閼羣议,不以实闻。” 清 薛福成 《应诏陈言疏》:“若是而为,运道有壅閼之虞,京仓有闕乏之患,必不然矣。”
引证解释
⒈ 壅遏。
引汉刘向《列女传·楚处庄侄传》:“妾县邑之女也,欲言隐事於王,恐壅閼蔽塞,而不得见闻。”
《资治通鉴·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卿奏:‘ 安(淮南王刘安 )壅閼奋击匈奴者,格明詔,当弃市。’”
《明史·郭正域传》:“一贯遂嗾给事中杨应文 、御史康丕扬劾礼部壅閼羣议,不以实闻。”
清薛福成《应诏陈言疏》:“若是而为,运道有壅閼之虞,京仓有闕乏之患,必不然矣。”
壅阏的网络释义
壅阏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土,雍声。本义:塞。阻塞;阻挡)
(2) 同本义
壅,障也。——《广雅》
雍,隔也。
业贯万世而不壅。——《淮南子·主术》
川壅而溃。——《左传·宣公十二年》
则民病血壅肿,目不明。——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顺逆》
(3) 又如:壅防(堵塞);壅阻(堵塞);壅淤(淤塞;不流通);壅闭(堵塞);壅肿(因血管堵塞而引起的肿痛)
(4) 障蔽;遮盖
宣王因以晏首壅塞之。——《战国策·齐策》。注:“壅,蔽也。”
其君处壅翳蔽塞,窕邃弗章,倚以陵墓,带以曲房。——三国魏· 阮籍《东平赋》
(5) 又如:壅劫(被蒙蔽挟制);壅君(受蒙蔽的君王;昏君);壅围(遮蔽);壅翳(隐蔽;障隔)
(6) 堆积
于是决去壅土,疏导江涛。——唐· 柳宗元《兴州江运记》
(7) 又如:壅积(堆积)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jung1 [梅县腔] jung3 [台湾四县腔] jung1 jung3 [客英字典] jung3 jung1 [海陆丰腔] rung1 rung3 [客语拼音字汇] vung1 yung1 [陆丰腔] jung3
◎ 潮州话:iong3 iong2 (ìong ío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邕 | 於容 | 影 | 鍾 | 平聲 | 冬 | 開口三等 | 通 | 鍾 | ʔĭwoŋ | qyung/ivng |
详细解释
è
动词
(1) 阻塞
阏,遮拥也。从门,於声。——《说文》
(2) 又如:阏塞(壅塞,阻塞);阏往(阻止放逸的意念和行为);阏绝(阻断,杜绝);阏积(阻滞积聚)
(3) 遏止;抑制
民气郁阏而滞著。——《吕氏春秋·古乐》
(4) 又如:阏制(遏制);阏密(禁绝);阏抑(抑制)
名词
(1) 门扇;闸板
开通沟渎,起水门提阏,凡数十处。——《汉书·召信臣传》
(2) 另见
yān
(2) 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