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训

shèng xùn [ sheng xun]
繁体 聖訓
注音 ㄕㄥˋ ㄒㄨㄣˋ

词语释义

圣训 shèngxùn

(1) 旧指圣人的训诫告谕或皇帝的诏令等

先遣内侍持历朝圣训授君。——· 梁启超《谭嗣同传》
a sage's instruction; imperial edict

(2) 中国伊斯兰教徒指伊斯兰教奠基者穆罕默德的思想和行为记录

(of Chinese Moslem) a memorandum of Mohammed

词语解释

  1. 圣人的教导。指儒家相传的训谕。

    汉 蔡邕 《释诲》:“且用之则行,圣训也;舍之则藏,至顺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正纬》:“经显,圣训也;纬隐神教也。圣训宜广,神教宜约。”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构衅》:“ 章老先生 ,你背圣训了,怎么説一个似可去。” 清 陈梦雷 《抒哀赋》:“委吉凶以任运兮,永圣训以自强。”参见“ 圣教 ”。

  2. 帝王的训谕、诏令。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姚麟奏对》:“ 麟 恐伏而对曰:‘诚如圣训,然臣自行列,蒙陛下拔擢,使掌卫兵於殿庭之间,此岂臣当以私恩结下,为身计耶?’” 元 耶律楚材 《和平阳王仲祥韵》:“洪恩浹四海,圣训宜书绅。”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太宗读<金史>》:“谆谆数千言,详载圣训。”

  3. 阿拉伯文的意译,原意为传闻、传述。后专指对 穆罕默德 言行的传述--“ 穆罕默德 言行录”。在 中国 ,圣训也称“圣训经”、“至圣宝训”、“至圣宝谕”、“圣谕”等。

引证解释

⒈ 圣人的教导。指儒家相传的训谕。参见“圣教”。

汉蔡邕《释诲》:“且用之则行,圣训也;舍之则藏,至顺也。”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正纬》:“经显,圣训也;纬隐神教也。圣训宜广,神教宜约。”
明陈汝元《金莲记·构衅》:“章老先生,你背圣训了,怎么説一个似可去。”
清陈梦雷《抒哀赋》:“委吉凶以任运兮,永圣训以自强。”

⒉ 帝王的训谕、诏令。

宋何薳《春渚纪闻·姚麟奏对》:“麟恐伏而对曰:‘诚如圣训,然臣自行列,蒙陛下拔擢,使掌卫兵於殿庭之间,此岂臣当以私恩结下,为身计耶?’”
元耶律楚材《和平阳王仲祥韵》:“洪恩浹四海,圣训宜书绅。”
清昭槤《啸亭杂录·太宗读<金史>》:“谆谆数千言,详载圣训。”

⒊ 阿拉伯文的意译,原意为传闻、传述。后专指对穆罕默德言行的传述--“穆罕默德言行录”。在中国,圣训也称“圣训经”、“至圣宝训”、“至圣宝谕”、“圣谕”等。

圣训的网络释义

圣训

  • 圣训是伊斯兰教的经典。原意为“传闻”、“传述”,后专指对逊奈(summh)的传述,即对穆罕默德的言行及其所默认的行为的传述。穆罕默德死后,发布安拉启示的活动随之停止,此后,凡在《古兰经》中没有规定的问题,就从《圣训》中寻找答案和根据。主要内容包括穆罕默德在传教过程中的记事,伊斯兰教的信仰和基本教义的阐述等。它是《古兰经》的解释和补充,是穆斯林的生活和行为准则,也是仅次于《古兰经》的伊斯兰法的基本渊源。
  • 汉字详情

    shèng [sheng]
    部首: 334
    笔画: 5
    五笔: CF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EG
    四角: 77104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耳,呈声。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口字。即善用耳,又会用口。本义:通达事理)

    (2) 同本义

    圣,通也。——《说文》。按:耳顺之谓圣。彼教所言耳根圆通亦此意。

    听信之谓圣。——《管子·四时》

    睿作圣。——《书·洪范》。传:“于事无不通谓之圣。”

    母氏圣善。——《诗·邶风·凯风》

    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又如:圣功(神灵的功力);圣子(超凡入圣的儿子);圣意(神灵的旨意);圣明(英明)

    (4) 聪明;才智胜人

    圣人莫之。——《诗·小雅·巧言》

    是故圣愈圣,愚益愚。——韩愈《师说》

    (5) 又如:圣相(德智才能出众的宰相);圣童(智力特优的儿童);圣通(圣明通达);圣智(亦作“圣知”。聪明睿智,无所不通);圣善(聪明贤良);圣时(圣明之时);圣子(超凡入圣的儿子或登帝位的儿子)

    (6) 神圣的。封建时代称颂帝王或与帝王有关的事物之词。亦为宗教圣徒对所崇拜事物的尊称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诸葛亮《出师表》

    (7) 又如:圣虑(帝王的思虑);圣裁(皇上的决定;皇帝的裁决);圣治(皇帝的治理);圣眷(皇帝的爱护);圣聪(帝王的听闻);圣朝无阙事(指当代朝廷没有过失);圣寿节(皇帝诞辰纪念日);圣眷隆重(皇帝的深切关怀);圣驾(皇帝或临朝皇后的车乘);圣鉴(指帝王或临朝太后的鉴察);圣子神孙(称皇帝的子孙)

    (8) 刁钻;精灵、乖觉或敏锐、迅速之意 。如:圣觉(犹灵感);圣得知(谓迅速灵敏地知道)

    名词

    (1) 精通一事,对某门学问、技艺有特高成就的人 。如:棋圣;诗圣

    (2) 圣人。指儒家所称道德智能极高超的理想人物

    或圣或否。——《诗·小雅·小宛》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唐· 韩愈《师说》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3) 又如:圣曹(神圣之辈);圣贤(指神佛);圣讳(圣人的名讳);圣经(圣人的经典);圣文(指圣人的文章典籍);圣心(圣人的心怀);圣臣(指德行智能超群出众之臣);圣法、圣制(古代圣人的法则);圣则(圣人所定的法则);圣轨(圣人的规范);圣神(泛称古代的圣人)

    (4) 指传说中的神仙等 。如:圣诞(泛指神、仙、佛、菩萨的生日);圣贤爷(天上的神灵);圣姑(传说中称得道成仙的女子);圣女(贤慧而有德行的女子;女神)

    (5) 神通 。如:斗圣;显圣

    (6) 清酒的代称。亦泛指酒 古时称清酒为圣人,简称“圣”。如:圣贤

    (7) 古之王天下者。亦为对于帝王或太后的极称

    是故有天下七十一圣,其法皆不同。——《吕氏春秋·察今》

    (8) 又如:圣父(对太上皇的尊称指上帝);圣主(对当代皇帝的尊称);圣帝(犹圣主、圣君);圣皇(对皇帝的尊称);圣国(称皇帝)

    英文翻译

    holy, sacred

    方言集汇

    ◎ 粤语:si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一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苦骨入聲合口一等kʰuətkhuot/quot
    xùn [xun]
    部首: 226
    笔画: 5
    五笔: YKH
    五行:
    仓颉: IVLLL
    四角: 327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川声。本义:教育,教导)

    (2) 同本义

    训,说教也。——《说文》

    大训。——《书·顾命》

    告之训典。——《左传·文公六年》

    是为明训。——《国语·晋语》。注:“教也。”

    务材训农,通商惠工。——《左传·闵公二年》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张溥《五人墓碑记》

    训俭示康。——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3) 又如:训蒙(在私塾教授小学生);训蒙教授(教幼童的私塾先生);训人(负责教育的官员或师长);训章(训示规范)

    (4) 解说,注释。用通俗的话解释词语的意义

    但世人未之深亮训说,况文烦富,行于世者,失其旨要,故撰为《略解》焉。——三国魏· 曹操《孙子》序

    (5) 又如:训故(同训诂);训义(解释文字的意义);训解(训释解说);训传(训解经义)

    (6) 训练;讲习

    有智略,能训治军旅。——宋· 王安石《举渭川兵马都监盖传等充边上任使状》

    (7) 又如:训戎(训练军旅);训治(训练整治)

    (8) 顺从;归顺

    四方其训之。——《诗·大雅·抑》

    于帝其训,又,是训是行。——《书·洪范》

    (9) 取名

    后志存小字,不训法名者,遵慈母之意也。——宋· 赞宁《宋高僧传》

    名词

    (1) 典式、法则 。如:训令;训典(古圣王的典籍);训格(教训,规范);训范(足可为法的规范、典范)

    (2) 尤指可作为法则的话或座右铭 。如:训诰(训教导之辞;诰,指诏书或告诫之文)

    (3) 解说的词语 。如《尔雅·释训》

    英文翻译

    teach, instruct; exegesis

    方言集汇

    ◎ 粤语:fan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