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训教律

shèng xùn jiào lǜ [sheng xun jiao lü]

词语释义

伊斯兰教法主要渊源之一。

汉字详情

shèng [sheng]
部首: 334
笔画: 5
五笔: CF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EG
四角: 77104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耳,呈声。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口字。即善用耳,又会用口。本义:通达事理)

(2) 同本义

圣,通也。——《说文》。按:耳顺之谓圣。彼教所言耳根圆通亦此意。

听信之谓圣。——《管子·四时》

睿作圣。——《书·洪范》。传:“于事无不通谓之圣。”

母氏圣善。——《诗·邶风·凯风》

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又如:圣功(神灵的功力);圣子(超凡入圣的儿子);圣意(神灵的旨意);圣明(英明)

(4) 聪明;才智胜人

圣人莫之。——《诗·小雅·巧言》

是故圣愈圣,愚益愚。——韩愈《师说》

(5) 又如:圣相(德智才能出众的宰相);圣童(智力特优的儿童);圣通(圣明通达);圣智(亦作“圣知”。聪明睿智,无所不通);圣善(聪明贤良);圣时(圣明之时);圣子(超凡入圣的儿子或登帝位的儿子)

(6) 神圣的。封建时代称颂帝王或与帝王有关的事物之词。亦为宗教圣徒对所崇拜事物的尊称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诸葛亮《出师表》

(7) 又如:圣虑(帝王的思虑);圣裁(皇上的决定;皇帝的裁决);圣治(皇帝的治理);圣眷(皇帝的爱护);圣聪(帝王的听闻);圣朝无阙事(指当代朝廷没有过失);圣寿节(皇帝诞辰纪念日);圣眷隆重(皇帝的深切关怀);圣驾(皇帝或临朝皇后的车乘);圣鉴(指帝王或临朝太后的鉴察);圣子神孙(称皇帝的子孙)

(8) 刁钻;精灵、乖觉或敏锐、迅速之意 。如:圣觉(犹灵感);圣得知(谓迅速灵敏地知道)

名词

(1) 精通一事,对某门学问、技艺有特高成就的人 。如:棋圣;诗圣

(2) 圣人。指儒家所称道德智能极高超的理想人物

或圣或否。——《诗·小雅·小宛》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唐· 韩愈《师说》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3) 又如:圣曹(神圣之辈);圣贤(指神佛);圣讳(圣人的名讳);圣经(圣人的经典);圣文(指圣人的文章典籍);圣心(圣人的心怀);圣臣(指德行智能超群出众之臣);圣法、圣制(古代圣人的法则);圣则(圣人所定的法则);圣轨(圣人的规范);圣神(泛称古代的圣人)

(4) 指传说中的神仙等 。如:圣诞(泛指神、仙、佛、菩萨的生日);圣贤爷(天上的神灵);圣姑(传说中称得道成仙的女子);圣女(贤慧而有德行的女子;女神)

(5) 神通 。如:斗圣;显圣

(6) 清酒的代称。亦泛指酒 古时称清酒为圣人,简称“圣”。如:圣贤

(7) 古之王天下者。亦为对于帝王或太后的极称

是故有天下七十一圣,其法皆不同。——《吕氏春秋·察今》

(8) 又如:圣父(对太上皇的尊称指上帝);圣主(对当代皇帝的尊称);圣帝(犹圣主、圣君);圣皇(对皇帝的尊称);圣国(称皇帝)

英文翻译

holy, sacred

方言集汇

◎ 粤语:si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一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苦骨入聲合口一等kʰuətkhuot/quot
xùn [xun]
部首: 226
笔画: 5
五笔: YKH
五行:
仓颉: IVLLL
四角: 327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川声。本义:教育,教导)

(2) 同本义

训,说教也。——《说文》

大训。——《书·顾命》

告之训典。——《左传·文公六年》

是为明训。——《国语·晋语》。注:“教也。”

务材训农,通商惠工。——《左传·闵公二年》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张溥《五人墓碑记》

训俭示康。——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3) 又如:训蒙(在私塾教授小学生);训蒙教授(教幼童的私塾先生);训人(负责教育的官员或师长);训章(训示规范)

(4) 解说,注释。用通俗的话解释词语的意义

但世人未之深亮训说,况文烦富,行于世者,失其旨要,故撰为《略解》焉。——三国魏· 曹操《孙子》序

(5) 又如:训故(同训诂);训义(解释文字的意义);训解(训释解说);训传(训解经义)

(6) 训练;讲习

有智略,能训治军旅。——宋· 王安石《举渭川兵马都监盖传等充边上任使状》

(7) 又如:训戎(训练军旅);训治(训练整治)

(8) 顺从;归顺

四方其训之。——《诗·大雅·抑》

于帝其训,又,是训是行。——《书·洪范》

(9) 取名

后志存小字,不训法名者,遵慈母之意也。——宋· 赞宁《宋高僧传》

名词

(1) 典式、法则 。如:训令;训典(古圣王的典籍);训格(教训,规范);训范(足可为法的规范、典范)

(2) 尤指可作为法则的话或座右铭 。如:训诰(训教导之辞;诰,指诏书或告诫之文)

(3) 解说的词语 。如《尔雅·释训》

英文翻译

teach, instruct; exegesis

方言集汇

◎ 粤语:fan3

宋本广韵

jiào,jiāo [jiao]
部首: 425
笔画: 11
五笔: FTB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JDOK
四角: 48440

详细解释

jiāo

动词

(1) 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别人

十三教汝织。——《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左传》

(2) 又如:教课;教书;手把手教;教唱歌;教倌(教入塾);教老者(方言,教员);教率(教授引导);教书匠(对教师的谑称)

(3) 使;令;让

曲罢能教善才服。——唐· 白居易《琵琶行》

(4) 另见 jiào

jiào

动词

(1) (会意。从攴( pū),从孝,孝亦声。“攴”,篆体象以手持杖或执鞭。在奴隶社会,奴隶主要靠鞭杖来施行他们的教育、教化。本义:教育,指导)

(2) 同本义

上所施下所效也。——《说文》

以教国子弟。——《周礼·师氏》。注:“教之者,使识旧事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学记》

教者,民之寒暑也。——《礼记·乐记》

教,文之施也。——《国语·周语》

精华,教政之本也。——《春秋繁露》

君有此教士三万人。——《管子·小匡》

修教三年。——《韩非子·五蠹》

宁有政教。——《史记·货殖列传》

择师而教。——唐· 韩愈《师说》

以教吾子。——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昨日蒙教。——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所以见教。

(3) 又如:教治(教化,教育);教禁(教化和禁令);教读(教师);教读老夫子(教书老先生);教民(教育人民);教迪(教育开导启迪);教帖(古代公侯、大臣所下的手谕、命令);教当(教唆);教示(教导、训诲);教戒(教导和训戒);教告(教导教诲);教演(教练,演练);教阅(操演,检阅);教坊司(管理伎乐的机构,专司音乐、戏曲、舞蹈的教习、排练及演出等事宜);教门儿(某种人,某类职业的人);教引嬷嬷(教日常礼节的老年妇女)

(4) 叫;让

教我先威众。——《史记·陈涉世家》

教善才服。——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教从何处。——清· 袁枚《祭妹文》

(5) 又如:教令

名词

(1) 宗教 。如:信教;教民(指信仰基督教的人);教乘(指佛教、佛法);教法(宗教的理论)

(2) 教育;教材

五教,诗、书、乐、易、春秋也。——《礼记·经解》

明七教以兴民德: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宾客也。——《礼记·王制》

(3) 又如:教刑(古时学校里使用的刑罚);教席,教职(教师的职位);教术(教法,教数。教育的方法);教泽(教育的恩泽);教象(教育规则的条文)

(4) 另见 jiāo

英文翻译

teach, class

方言集汇

◎ 粤语:gaau1 gaau3
◎ 客家话:[梅县腔] gau1 gau5 [陆丰腔] gau5 gau1 [客英字典] gau5 gau1 [宝安腔] gau1 | gau5 [东莞腔] gau5 [沙头角腔] gau1 gau5 [客语拼音字汇] gau1 gau4
◎ 潮州话:ga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五肴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肴平聲開口二等kaukrau/keau
[lv]
部首: 303
笔画: 9
五笔: tvf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彳( chì),聿( )声。本义:法律;法令)

(2) 同本义 (多指具体的规则、条文)

律,均布也。——《说文》

出以律。——《易师》

律,法也。——《尔雅·释诂》

天下既定,令萧何次律令。——《汉书·高帝纪》

兵大律在谨,论敌察众,则胜负可知也。——《商君书·战法》

以律非故杀。——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律则(律条);律贯(法律系统);律科(法令条文);律度(规矩,法度);律纪(纪律);律贯(指法律系统);律斩(依法斩决)

(4) 律管,古代用来校正乐音标准的管状仪器。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阶。从低音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叫律,成偶数的六个管叫吕。统称十二律

截竹为管谓之律。——蔡邕《月令章句》

(5) 又如:律本(指黄钟。黄钟为十二律的开始,其他各律均由此推衍而相生,所以称为律本);律管(律琯。用竹管或金属管制成的定音器具)

(6) 音律,乐律。古人按乐音的高低分为六律和六吕,合称十二律

五声六律十二管。——《礼记·礼运》

(7) 又如:律尺(古代用以制定乐律的度尺);律吕(乐律的通称);律均(古乐的十二律与五韵);律历(指乐律和历法)

(8) 律诗的简称 。如:律切(切合格律);律手(掌握格律的能手)

(9) 佛教的戒律 。如:律藏(佛教经典中关于戒律的著作的总称);律仪(僧侣遵守的戒律和立身的仪则);律爷(小道士对师父的敬称)

(10) 古代爵位的等第

有功德于民者,加地进律。——《礼记·王制》

(11) 指季节和气候

大地回春律,山川扫积阴。——陆游《春望》

动词

(1) 约束

五伯兼并,而以桓律人。——《韩非子·难四》

抱持多反倒,威怒不可律。——李商隐《娇儿诗》

(2) 又如:律人(约束他人);律身(律己)

(3) 遵循

劳知而不律先王。——《荀子·非十二子》

(4) 击

闇漠感突,上击下律。——枚乘《七发》

形容词

(1) 高

南山律律。——《诗·小雅·蓼莪》

(2) 又如:律律(山高峻的样子);律魁(高大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