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示
词语释义
图示
(1) 用图表或其他直观方法来表示或阐明,尤指显示细节或空间关系
词语解释
词语简介
[exhibit;diagrammatic representation] 用图表或其他直观方法来表示或阐明,尤指显示细节或空间关系
图示的国语词典
用图片或表格来表示。
如:「你光做书面报告还不够完整,最好能加些图示说明。」
图示的网络释义
图示
图示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囗,从啚。囗(
),表示范围。啚( ),“鄙”的本字,表示艰难。合起来表示规划一件事,需慎重考虑,相当不容易。本义:谋划,反复考虑)(2) 同本义
图,画计难也。——《说文》
是究是图。——《诗·小雅·常棣》。传:“谋也。”
君与臣图事。——《仪礼·聘礼》
君不图与。——《公羊传·庄公十三年》
而天下可图也。——《战国策·秦策》
(3) 又如:试图(打算);图计(谋划)
(4) 图谋;谋取
阙秦以利 晋,唯君图之。——《左传·僖公三十年》
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韩愈《原毁》
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
不可图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与图大事。——《资治通鉴》
图报复也。——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以图将来。——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5) 又如:图王(图谋王业);图功(图谋建立功业);图回(图谋运转);图全(图谋保全自身);图利(图谋私利);图私利;图一时之痛快;图名;图害(谋害);图饱私囊;图吞公款
(6) 筹划;设法对付
无使滋蔓,蔓难图也。——《左传·隐公元年》
(7) 又如:图治(想办法把国家治好)
(8) 绘画
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角。——《汉书·苏武传》
(9) 又如:图形(画出人的相貌);图工(善于绘画的人);图画(描绘人或物的形像)
(10) 摹拟
命铸铜以图其像。——《水经注》
(11) 预料,料想到。多用于否定
子在 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论语·述而》
不图子自归。——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名词
(1) 所画的图画
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史记·留侯世家》
然不得列于名臣之图。——《汉书·苏武传》
(2) 又如:看图识字;图载(以图像表达);图障(绘有图画的屏风);图卷;图法(图录和法典);图轴(画轴;画卷);略图(简单的图画);图经(附有图画、地图的书籍或地理志);图说(兼附图画以助解说的著作)
(3) 地图
有司案图。——《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河出图, 洛出书,圣人则之。——《易·系辞上》
灿若图绣。——《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普法交战图。—— 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山水之图。——蔡元培《图画》
(4) 又如:图本(图样);图志(附有地图的地方志);图牒(图籍表册);图书(图籍;书籍);图式;图例;图板;图忏(古代方士或儒生编造的关于帝王受命征验一类的书,多为隐语、预言);图纬(图忏和纬书)
(5) 版图。有所有权与管辖权的领土,行使主权的领土
州图领同谷,驿道出流沙。——唐· 杜甫《秦州杂诗》
(6) 意图;意愿
帝子留遗恨,曹公屈壮图。—— 杜甫《过南岳入洞庭湖》
(7) 塔,即“浮图”的简称
南峰北岭,多结禅栖之士;东岩西谷,又是刹灵之图。——《水经注》
(8) 明清时地方区划名
改乡为都,改里为图。——顾炎武《日知录》引《萧山县志》
(9) 书籍 。如:图典(图书和经典);图史(图书和史籍)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dou5(tôu) tu5(thû)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二”是古文“上”字,三竖代表日月星。甲骨文本作“T”,象祭台形。“示”是汉字的一个部首,其义多与祭祀、礼仪有关。本读(
)。本义:地神。引申义:让人看,显示)(2) 显现;表示
示,现也。——《华严经音义》
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说文》。古文三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
示,现也。——《苍颉篇》
武王示之病。——《战国策·秦策》
穷不得所示。——《楚辞·怀沙》
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斩使以示威。——《三国演义》
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3) 又如:示像(显露外形);示疾(佛教语。佛菩萨及高僧得病);示现(菩萨应机缘而现种种化身);示贬于褒(寓批评于表扬);示重(表示器重);示问(指表示问候的简札书启之类);示俭(表现节俭);示优(表示优厚);示惩(表示惩戒);示怀(表示恩德);示导(启示开导);示诲(开导教诲)
(4) 指示;让人看;把事物摆出来或指出来让人知道
示,语也,以事告人曰示也。——《玉篇》
示,垂示。——《广韵》
示我周行。——《诗·小雅·鹿鸣》
言示之事。——《诗·大雅·抑》
则不能毋举物示之乎?——《墨子·尚贤下》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老子》
袒而示之背。——《左传·庄公八年》
召桑田巫,示而杀之。——《左传·成公十年》
璧有瑕,请指示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资治通鉴》
归以示成。——《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示仰(指示;传达);示梦(灵魂在梦中以事示人);示下(指示);示导(启示开导);示众(给大家看,特指当众惩罚人);示及(见示、谈到);示化(启示化导);示世(昭示于世人);示唆(启示);示覆(书牍中请对方作答之用语);示知(信函用语。告知);示谕(告知;晓示)
(6) 暗示;示意解释
范增数目 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史记·项羽本纪》
名词
(1) 公文,告示
那看的人虽如人山人海,好在国王久已出示,毋许驱逐闲人,悉听庶民瞻仰。——《镜花缘》
(2) 泛指命令、指示
戏子们请老爷的示:还是伺候,还是回去?——《儒林外史》
(3) 对别人来信的敬称 。如:惠示;赐示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si5 [陆丰腔] shi5 [宝安腔] si5 [海陆丰腔] shi6 [客英字典] shi5 [台湾四县腔] sii5 [东莞腔] si5 [沙头角腔] si5 [客语拼音字汇] si4
◎ 潮州话:si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祇 | 巨支 | 羣 | 支A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支A | 止 | gje/gie | gʰĭ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