囫囵吞枣

hú lún tūn zǎo [ hu lun tun zao]
繁体 囫圇吞棗
注音 ㄏㄨˊ ㄌㄨㄣˊ ㄊㄨㄣ ㄗㄠˇ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囫囵吞枣 húlún-tūnzǎo

(1) 把枣整个儿吞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

swallow a date whole

(2) 比喻做事不加思考,笼统含混

to do a thing without thought;read without understanding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宋 圆悟禅师《碧岩录》:“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慢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囵吞个枣。”

成语辨析

囫囵吞枣和“生吞活剥”;都可比喻在学习上食而不化。不同在于:①囫囵吞枣偏重指作学问不求甚解;“生吞活剥”偏重指生搬硬套。②“生吞活剥”还可形容吃东西时的状态;囫囵吞枣不能。

成语用法

囫囵吞枣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形容读书不认真。

引证解释

⒈ 把枣子整个吞下。多比喻在学习上不作分析、选择,笼统地加以接受。

元吴昌龄《二郎收猪八戒》第一折:“我见你须臾下礼有蹺蹊,我这里囫圇吞个枣不知酸淡。”
茅盾《夜读偶记·理想和现实》:“缺乏辨别力的青年,囫囵吞枣地读了《红楼梦》,的确会产生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情绪。”

囫囵吞枣的国语词典

把枣子整个吞下去,而不加咀嚼。比喻理解事物笼统含糊,或为学不求甚解。如:「研究学问最怕囫囵吞枣,缺乏辨别能力。」也作「鹘仑吞枣」。

囫囵吞枣的网络释义

囫囵吞枣

  • 囫囵吞枣(hú lún tūn zǎo)是成语,出自《答许顺之书》。把枣儿整个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 囫囵吞枣的翻译

    英语: to swallow in one gulp (idiom)​, (fig.)​ to accept without thinking, to lap up
    德语: etwas lesen, ohne es zu verstehen (V, Sprichw)​
    法语: (expr. idiom.)​ avaler une jujube dans son entier, accepter sans réfléchir
    日语: なつめを丸(まる)のまま飲み込む;(読書内容などを)ろくに検討(けんとう)もせずうのみにする
    俄语: воспринимать без разбóру

    囫囵吞枣造句

    读书要反复的读不能囫囵吞枣。
    行为主义的交替反应之说便用以补救这种囫囵吞枣之弊。
    他只是把这首诗囫囵吞枣地背下来了,至于什么意思一点儿也不清楚。
    学问二字,学是学,问是问。要多问,不可再囫囵吞枣了。
    我读书经常只是囫囵吞枣的看一遍。
    不懂的问题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可囫囵吞枣。
    他囫囵吞枣地把晚饭塞下肚,好像三天没吃过东西似的。
    学习不能囫囵吞枣而是要精益求精。
    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要读到内涵,读到中心才能读好。
    我们读书不要囫囵吞枣,要细细品味其中的好词好句。他向来做事都是张冠李戴,三心二意。
    读书,学习要善于思考,囫囵吞枣会收效甚微,是一种不良习惯。
    我们要细心体会课文的意思,不能囫囵吞枣。
    理解肤浅是因为看书时囫囵吞枣,所以我们要认真读书,反复思考。
    水子回到家,将布克写给自己的信囫囵吞枣地看了。
    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提倡积极思考,反对不求甚解,囫囵吞枣。
    我们囫囵吞枣地吃了几口就出门了。
    张老师告诉我们,学习上不要囫囵吞枣,生吞活剥别人的理论。
    培训讲课有点粗糙,囫囵吞枣,还得回家好好研究。
    倘使囫囵吞枣,似乎没有多大用处。
    我们要认真理解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切勿囫囵吞枣。

    汉字详情

    [hu]
    部首: 335
    笔画: 7
    五笔: LQRE
    五行:
    仓颉: WPHH
    四角: 60227

    详细解释

    (形声。从囗( wéi),勿声)

    英文翻译

    entire, whole

    方言集汇

    ◎ 粤语:fat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wut7 fut8 [梅县腔] wut7 [宝安腔] fut7 [客英字典] gwun2 vut7 fut7 [海陆丰腔] wut7 fut8 [客语拼音字汇] fug5 vud6

    宋本广韵

    lún [lun]
    部首: 335
    笔画: 7
    五笔: LWXV
    五行:
    仓颉: WOP
    四角: 60712

    详细解释

    (2) ——见“囫囵” húlún

    英文翻译

    all, complete, entire

    方言集汇

    ◎ 粤语:leon4

    宋本广韵

    tūn [tun]
    部首: 319
    笔画: 7
    五笔: GDKF
    五行:
    仓颉: MKR
    四角: 10608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天声。本义:咽下)

    (2) 同本义

    吞,咽也。——《说文》

    吞舟大鱼也。——《后汉书·杜笃传》注

    吞长江。——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与风水相吞吐。——宋· 苏轼《石钟山记》

    气吞万里如虎。——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又如:吞炭(吞咽火炭毁嗓子);吞舌(闭口结舌不言);吞舟(吞航。吞舟之鱼,能吞舟的大鱼);吞刀刮肠(喻痛下决心,改过自新);吞牛(比喻少年气概豪迈);吞咀(吞食);吞下一条鳝鱼

    (4) 吞并,消灭掉

    吞,灭也。——《广雅》

    兼有吞周之意。——《战国策·西周策》

    而交吞揆之。——《楚辞·天问》

    吞二周。—— 汉· 贾谊《过秦论》

    (5) 又如:吞楼(侵吞);吞夺(侵吞掠夺);吞据(吞并,占据);吞声忍气(强忍气愤而不出声);吞声忍泪(形容强忍悲伤);吞声饮恨(抱恨无言);吞哀(隐忍悲伤)

    (6) 容纳

    吞若云梦者八九。——司马相如《子虚赋》

    (7) 忍受

    气断声吞。——《聊斋异·促织》

    (8) 又如:吞恨

    形容词

    痴呆

    灯窗苦吟,寒酸撒吞。——汤显祖《牡丹亭·腐叹》

    英文翻译

    swallow; absorb, annex, engulf

    方言集汇

    ◎ 粤语:tan1
    ◎ 客家话:[梅县腔] tun1 [宝安腔] tun1 [客语拼音字汇] tu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四痕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吐根平聲開口一等thontʰən
    zǎo [zao]
    部首: 420
    笔画: 8
    五笔: GMI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DBY
    四角: 50303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双朿( )。朿,木芒。枣树多刺。本义:枣树)

    (2) 同本义

    枣,羊枣也。——《说文》

    枣有十一名,羊枣其一也。——《尔雅》

    衣巾落枣花。——宋· 苏轼《浣溪沙》

    (3) 枣树所结的果实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诗·豳风·七月》

    梨栗枣柿。——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4) 又如:枣核(枣子的核);枣菜(枣子与蔬菜);枣脯(枣子制成的果干);枣榛(枣子与榛子);枣实(枣子);枣蔬(枣子与蔬菜)

    英文翻译

    date tree; dates, jujubes;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zou2
    ◎ 潮州话:zo2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