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形容读书勤奋刻苦。
参见:囊萤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晋书·车胤传》:“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成语用法
囊萤照读作谓语、定语;指勤学苦读。
囊萤照读的网络释义
囊萤照读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náng
名词
(1) (形声。大篆字形象两头扎起的口袋。本义:有底的口袋)
(2) 同本义
囊,橐也。——《说文》
括囊。——《易·坤》。疏:“所以贮物。”
于橐于囊。——《诗·大雅·公刘》。传:“小曰橐,大曰囊。”
所载不过囊衣。——《汉书·王吉传》。注:“有底曰囊,无底曰橐。”
药囊提轲。——《战国策·燕策》
先生如其指,内狼于囊。——马中锡《中山狼传》
置书囊中。——唐· 李朝威《柳毅传》
锥之处囊中。——《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盛以锦囊。——宋· 欧阳修《伶官传·序》
(3) 又如:囊橐(口袋;代指财物);囊空羞涩(兜内无钱);囊橐充盈(腰包钱足);囊橐萧瑟(口袋中无钱);囊锥露颖(比喻显露才华);囊中术(指智谋);囊辎(行李);囊底(袋子里面);囊空(袋中无钱);囊涩(身无分文);囊书(囊中书札)
(4) 像口袋的东西 。如:胆囊;肾囊;囊缩(阴囊收缩)
动词
(1) 用口袋装
策蹇驴,囊图书。——马中锡《中山狼传》
(2) 又
试再囊之。
(3) 又如:囊米(装入口袋的米);囊琴(装琴入袋);囊载(装入囊中运走);囊扑(把人装入袋中打死);囊土(以袋盛土)
(4) 覆盖;蒙住
布囊其口。——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5) 又如:囊吞(囊括蚕食);囊首(用袋蒙头致死);囊奏(囊封,封事);囊括四海(统一全国;包罗天下)
(6) 另见
nāng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long2 [海陆丰腔] nong2 nang2 [梅县腔] nong2 [东莞腔] long2 [客英字典] nong2 [宝安腔] long2 [客语拼音字汇] nong2 [陆丰腔] nong3 [台湾四县腔] nong2 nang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囊 | 奴當 | 泥 | 唐開 | 平聲 | 陽 | 開口一等 | 唐 | 宕 | nang | nɑŋ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动物名。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萤火虫
萤,萤火。——《广韵》
萤火獜也。——《广雅》
腐草为萤。——《礼记·月令·季夏》。注:“萤,飞虫营火也。”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唐· 杜牧《秋夕》诗
(2) 又如:萤焰(萤火虫发出的亮光);萤光(萤火虫发出的光);萤点(指萤火虫);萤案(用萤光照明,以诵读诗书);萤烛(萤光与烛光。比喻微光、微力)
(3) 比喻微弱的亮光
长河晴散雾,列宿曙分萤。——唐· 韩愈《和崔舍人·咏月》
(4) 又如:萤灯(喻灯光微弱如萤火);萤囊(晋车胤家贫,夏夜读书,以囊盛萤火照明)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iong5[澄海]êng5[揭阳、潮阳]uêng5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火,昭声,字亦作炤。本义:明亮;光明) 同本义
照,明也。——《说文》
亦孔之炤。——《诗·小雅·正月》
月出照兮。——《诗·陈风·月出》
昔者十日并出,万物皆照。——《庄子》
远近照闻。——《郯令景君阙铭》
盛德炤明。——《谯敏碑》
炤之以祸灾。——《荀子·修身》
(2) 又如:照彻(透明晶莹 );照澄(明朗清爽)“炤”
动词
(1) 照射,照耀
照耀煇煌。——《淮南子·本经》
日月递炤。——《荀子·天论》。注:“炤与照同。”
指日月使延照兮。——《楚辞·灵怀》。注:“知也。”
照我秦氏楼。——《乐府诗集·陌上桑》
寒光照铁衣。——《乐府诗集·木兰诗》
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星光照旷野。——明· 魏禧《大铁椎传》
日照城郭。——清· 姚鼐《登泰山记》
(2) 又如:回光反照;照烂(犹灿烂);照覆(日照天覆。喻帝王之明睿恩威);照焕(辉耀);照夜(光耀黑夜中);照灼(光芒四射;闪耀)
(3) 映照;反射影像
湖月照我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唐· 王维《游春曲二首》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唐· 温庭筠《菩萨蛮》
(4) 又如:照镜子;照见(以光照或反光物中映见);照夜(光耀黑夜中);照面(照见容颜)
(5) 照顾;照料
虽则是平分天道,高头偏俺照。——明· 汤显祖《牡丹亭·虏谍》
(6) 又如:照觑(照顾;照料);照庇(照应保护);照呼(方言。照顾)
(7) 拍摄 。如:给你照一张像
(8) 察知;明白
心照神交,惟我与子。——潘岳《夏侯常侍诛》
(9) 又如:照了(彻见;洞晓);照知(明察);照察 (明察,照见);照燎(明察);照览(明察);照鉴(明察);查照;照奸(察知奸邪);照微(察见隐微);照得(查察而得)
(10) 通“昭”(
)。显示照乎知万物。——《管子·内业》
不可以照期。——《文子缵义·精诚》
彼日月之照明兮。——《楚辞·九辩》
名词
(1) 日光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杜甫《秋野》
(2) 图像;相片 。如:剧照;玉照
(3) 凭据;证明
钱却有,何以为照。——《喻世明言》
(4) 又如:无照行车;照提(凭据)
介词
(1) 表示方向,可加助词“着”,相当于“对”、“向”
过了一个小石桥,照着那极窄的石磴走上去,又是一座大庙。——《儒林外史》
(2) 又如:照着(对着;朝着)
(3) 按,依。按原样或某种标准做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
(4) 如:照式(照样,按原样);照例;照数(依照一定的数量)
(5) 表示比较,相当于“比” 。如:他打听了他们两口子的感情,近来照往常好些,从来不顶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zau5 [客语拼音字汇] zau4 zeu4 [台湾四县腔] zeu5 zau5 [梅县腔] zhau5 [陆丰腔] zhau5 [东莞腔] zau5 [海陆丰腔] zhau5 [客英字典] zhau5 [宝安腔] zau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照 | 之少 | 章 | 宵A | 上聲 | 嘯 | 開口三等 | 效 | 宵A | tɕĭɛu | cjeuh/tjew |
详细解释
dòu
名词
(1) 语句中的停顿。古代诵读文章,分句和读,极短的停顿叫读,稍长的停顿叫句,今以逗号标志。也作“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唐· 韩愈《师说》
援引他经,失其句读,以无为有,其可闵笑也,不可胜记也。——晋· 何休《春秋公羊注疏序》
(2) 另见
dú
动词
(1) (形声。从言,卖声。本义:读书)
(2) 籀书,抽释理解书的意义
读,诵书也。——《说文》
主人习其读而问其传。——《公羊传·定公元年》
读其书。——《孟子》
相随观读,讽述以谈。——《论衡·谈天》
(3) 又如:读法(诵读法令);读祝(祭祀时宣读祈祷文);读鞫(审判时,宣读起诉理由)
(4) 阅读
好读书,不求甚解。——晋· 陶潜《五柳先生传》
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楚人贫居,读《淮南方》。—— 邯郸淳《笑林》
(5) 又如:读报;默读(不出声地读书);朗读;读律(学习法律);读画(用心鉴赏绘画的意境,风格);读过(读毕);读杂志;审读(审查阅读)
(6) 说
读,说也。——《广雅·释诂二》
号而读之也。——《庄子·则阳》
(7) 上学 。如:读大学;走读;半工半读
名词
(1) 文体名。属于题跋一类。用以记心得于书后,以备遗忘
题读始于唐,跋书起于 宋。—— 徐师曾《文体明辨》
(2) 姓
(3) 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