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痂
词语释义
1.《宋书.刘邕传》:"邕所至嗜食疮痂,以为味似鳆鱼。尝诣孟灵休,灵休先患灸疮,疮痂落床上,因取食之。灵休大惊。答曰:'性之所嗜。'"后因称怪僻的嗜好为"嗜痂"。
词语解释
《宋书·刘邕传》:“ 邕 所至嗜食疮痂,以为味似鰒鱼。尝诣 孟灵休 , 灵休 先患灸疮,疮痂落牀上,因取食之。
灵休 大惊。答曰:‘性之所嗜。’”后因称怪僻的嗜好为“嗜痂”。 明 冯梦龙 《<智囊补>自叙》:“余坐 蒋氏 三径斋 小楼近两月,辑成《智囊》二十七卷,以请教於海内之明哲,往往滥蒙嘉许,而嗜痂者遂兾余有续刻。” 清 赵翼 《裙带鱼臭如醃鲞莪洲百门乃酷嗜诗以调之》:“臭味輼輬不可亲,嗜痂偏作席间珍。” 茅盾 《夜读偶记》二:“从前人把这种呆板称为‘雍容典雅’,表示了非常的钦佩,这真是嗜痂成癖。”
引证解释
⒈ 《宋书·刘邕传》:“邕所至嗜食疮痂,以为味似鰒鱼。尝诣孟灵休,灵休先患灸疮,疮痂落牀上,因取食之。
引灵休大惊。答曰:‘性之所嗜。’”
后因称怪僻的嗜好为“嗜痂”。 明冯梦龙《<智囊补>自叙》:“余坐蒋氏三径斋小楼近两月,辑成《智囊》二十七卷,以请教於海内之明哲,往往滥蒙嘉许,而嗜痂者遂兾余有续刻。”
清赵翼《裙带鱼臭如醃鲞莪洲百门乃酷嗜诗以调之》:“臭味輼輬不可亲,嗜痂偏作席间珍。”
茅盾《夜读偶记》二:“从前人把这种呆板称为‘雍容典雅’,表示了非常的钦佩,这真是嗜痂成癖。”
嗜痂的网络释义
嗜痂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耆(
)声。本义:爱好)(2) 同本义
嗜,嗜欲,喜之也。——《说文》
屈到嗜芰。——《韩非子·难四》
性嗜酒。——《世说新语·简傲》
余幼时即嗜学。——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嗜学(非常好学);嗜癖(嗜好而入迷);嗜胆(嗜食苦胆。比喻特异的习性);嗜茗(爱好喝茶);嗜古(好古);嗜书(爱好读书);嗜杀(喜好杀戮);嗜枣(指特殊的嗜好);嗜爱(嗜欲;爱好)
(4) 贪求
吾闻国家败政,必用奸人而嗜其疾味。——《国语·楚语下》
邠人偷嗜暴恶者。——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柳宗元《蝜蝂传》
(5) 又如:嗜利(贪求私利;贪图钱财);嗜血(猛兽贪于血食,后亦用以形容人凶残成性)
名词
贪求的东西
嗜欲无限。——《韩非子·解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hi5 [海陆丰腔] shi5 [梅县腔] she5 [台湾四县腔] sii5 [客语拼音字汇] si4 [宝安腔] si5 [东莞腔] si5
◎ 潮州话:ci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嗜 | 常利 | 常 | 脂A開 | 去聲 | 寘 | 開口三等 | 脂A | 止 | zjiih/zjih | ʑi |
详细解释
名词
(1) 痂皮;疮壳
痂,疥也。从疒,加声。——《说文》
痂,创也。——《广雅》。按,今谓疮所脱之鳞为痂。
刘邕嗜食痂。——《南史》
数日,疮痂尽脱。——《聊斋志异·翩翩》
(2) 又如:痂查(痂皮);痂癞(中医学名词。一种皮肤病);痂皮(伤口或疮口表面上由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凝结而成的块状物,伤口或疮口痊愈后自行脱落)。又指:伤口或疮口
旁有乞兒箕坐,痂面饥衣。——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a1 [客英字典] ga1 [台湾四县腔] ga1 [梅县腔] ga1 kio2 [宝安腔] ga1 [客语拼音字汇] ga1 [东莞腔] ga1
◎ 潮州话:gia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嘉 | 古牙 | 見 | 麻二開 | 平聲 | 麻 | 開口二等 | 麻 | 假 | kra/kea | k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