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痂成癖

shì jiā chéng pǐ [ shi jia cheng pi]
注音 ㄕˋ ㄐ一ㄚ ㄔㄥˊ ㄆ一ˇ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嗜痂成癖 shìjiāchéngpǐ

(1) 嗜:爱好。痂:疮口或伤口表面凝结的硬壳。比喻爱好怪诞的事物已成为一种癖好。也说“嗜痂之癖”

语出《南史·刘穆之传》:“穆之孙邕性嗜食疮痂,以为味似鳆鱼。”
be addicted to;have an addiction for stamps the like;like to lick sb.'s scabs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南史·刘穆之传》:“邕性嗜食疮痂,以为味似鳆鱼。”

成语用法

嗜痂成癖作宾语、定语;形容怪癖的嗜好。

嗜痂成癖的国语词典

形容人爱好特殊的事物已成一种癖好。参见「嗜痂之癖」条。

嗜痂成癖的网络释义

嗜痂成癖

  • 传说古代东莞人刘邕有吃人身上的疮疤痂的爱好,他觉得吃起来像吃鳆鱼一样的味道。有一次他去拜访孟灵休。孟灵休先患炙疮,疮痂落在床,刘邕拿来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吓得孟灵休立即劝阻他不要这样。
  • 嗜痂成癖的翻译

    英语: to have strange and dangerous addictions (idiom)​

    嗜痂成癖造句

    这件事成为笑柄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嗜痂成癖的御史,二是为他找血痂的人乐此不疲。
    精明的商家不时在这方面以丑为荣,嗜痂成癖,让人喊打,与影视明星不时大炒“腥闻”来实现名利双收可谓“异曲同工”。
    当前,对公权力的迷信和迷恋已经到了嗜痂成癖的地步,任其发展下去势将危害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有些帝国主义分子嗜痂成癖,专门把鼻子伸向阴暗的角落。
    我总是认为,即使嗜痂成癖,那也是人家的自由。
    这些年来一些媒体的无聊已是有目共睹,对低级趣味的追逐已近乎嗜痂成癖。
    有时候,甚至宁肯嗜痂成癖地宣传“看客”那样的人情冷漠,也不去发掘身边并不缺少的世间美德。
    专访郭美美的媒体不会不知道自己在当郭美美的梯子;心知肚明仍冒大不韪,缘于嗜痂成癖。
    说起霾,见到霾,几乎没有人嗜痂成癖。
    一个人或一小撮人嗜痂成癖,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同样,极少数人的“胃口”出了问题,不值得社会表示如此严重的关切。
    但仅仅寄希望于自律,对于嗜痂成癖者恐怕也犹如缘木求鱼。
    像“贴身舞”、“绿军装”之类的恶俗“创意”,是以丑为荣、嗜痂成癖,是对传统道德观念的侮辱和挑衅。
    然而,也有一些嗜痂成癖的人,以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为其存在的合理性辩护。
    “安持老人以古朴文字儿童态度写艺坛文苑琐事轶事下流事,令生活上守身如玉阅读中嗜痂成癖的我辈十分过瘾。
    对这些主持人嗜痂成癖、俗不可耐的现象,舆论一向来也已颇有微辞。
    但不可置疑的是,“贴身舞”、“绿军装”之类纯系恶俗“创意”,是以丑为荣、嗜痂成癖,是对传统道德观念的叫板和挑衅。

    汉字详情

    shì [shi]
    部首: 319
    笔画: 13
    五笔: KFTJ
    仓颉: RJPA
    四角: 6406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耆( shì)声。本义:爱好)

    (2) 同本义

    嗜,嗜欲,喜之也。——《说文》

    屈到嗜芰。——《韩非子·难四》

    性嗜酒。——《世说新语·简傲》

    余幼时即嗜学。——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嗜学(非常好学);嗜癖(嗜好而入迷);嗜胆(嗜食苦胆。比喻特异的习性);嗜茗(爱好喝茶);嗜古(好古);嗜书(爱好读书);嗜杀(喜好杀戮);嗜枣(指特殊的嗜好);嗜爱(嗜欲;爱好)

    (4) 贪求

    吾闻国家败政,必用奸人而嗜其疾味。——《国语·楚语下》

    邠人偷嗜暴恶者。——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柳宗元《蝜蝂传》

    (5) 又如:嗜利(贪求私利;贪图钱财);嗜血(猛兽贪于血食,后亦用以形容人凶残成性)

    名词

    贪求的东西

    嗜欲无限。——《韩非子·解老》

    英文翻译

    be fond of, have weakness for

    方言集汇

    ◎ 粤语:si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hi5 [海陆丰腔] shi5 [梅县腔] she5 [台湾四县腔] sii5 [客语拼音字汇] si4 [宝安腔] si5 [东莞腔] si5
    ◎ 潮州话:c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常利脂A開去聲開口三等脂Azjiih/zjihʑi
    jiā [jia]
    部首: 513
    笔画: 10
    五笔: ULKD
    五行:
    仓颉: KKSR
    四角: 00160

    详细解释

    名词

    (1) 痂皮;疮壳

    痂,疥也。从疒,加声。——《说文》

    痂,创也。——《广雅》。按,今谓疮所脱之鳞为痂。

    刘邕嗜食痂。——《南史》

    数日,疮痂尽脱。——《聊斋志异·翩翩》

    (2) 又如:痂查(痂皮);痂癞(中医学名词。一种皮肤病);痂皮(伤口或疮口表面上由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凝结而成的块状物,伤口或疮口痊愈后自行脱落)。又指:伤口或疮口

    旁有乞兒箕坐,痂面饥衣。——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

    英文翻译

    scab

    方言集汇

    ◎ 粤语:gaa1 ge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a1 [客英字典] ga1 [台湾四县腔] ga1 [梅县腔] ga1 kio2 [宝安腔] ga1 [客语拼音字汇] ga1 [东莞腔] ga1
    ◎ 潮州话:gia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九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牙麻二開平聲開口二等kra/keaka
    chéng [cheng]
    部首: 412
    笔画: 6
    五笔: DNNT
    仓颉: IHS
    四角: 532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本义:完成,成就)

    (2) 同本义

    成,就也。——《说文》

    成德之终也。——《国语·周语》

    成者功就不可易也。——《太元元错》

    箫韶九成。——《书·益稷》

    祝告曰利成。——《仪礼·少牢礼》

    及事成。——《周礼·司书》

    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后汉书·列女传》

    (3) 又如:落成(建筑物完工)

    (4) 变成;成为

    累寸不已,遂成丈匹。——《后汉书·列女传》

    (5) 又如:成习(成为习惯);成精;成仙(成为神仙)

    (6) 成全 。如:成持(帮助,扶持);玉成其事

    (7) 形成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吴均《与朱元思书》

    (8) 又如:成市(形成市场);成列(形成队列);成体(构成形体)

    (9) 事物生长到一定的状态;长成

    五谷萎败不成。——《吕氏春秋·明理》

    用实者成实时采。——宋· 沈括《梦溪笔谈》

    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 清· 林觉民《与妻书》

    (10) 树立

    以成伯王之名。——《战国策·秦策》。注:“立也。”。又如:成名成家(树立名声,成为专家);成果(造就,创建)

    (11) 订立 。如:成言(订约);成券(订立契约);成约,成说(订约)

    (12) 平定;讲和

    会于稷,以成 宋乱。——《左传·成公十一年》

    遂使之行成于吴。——《国语·越语》

    (13) 成家 。如:成亲;成房头(有二房、三房等名份的);成室

    名词

    (1) 成功

    成败之机,在于今日。——《资治通鉴》

    (2) 又如:成败

    (3) 成果;成就 。如:坐享其成;一事无成

    (4) 十分之一;比率 。如:增产三成

    形容词

    (1) 现成的 。如:成证,成辞(现成的文章);成基(现成的基础)

    (2) 既定的 。如:成旨;成科(既定的法律条文)

    (3) 整,全 。如:成天际(一天到晚);成年家(一年到头);成天家(一天到晚);成日(整天);成批;成夜;成篇

    (4) 纯的 。如:成金

    (5) 表示有能力 。如:他可真成!

    副词

    (1) 表示答应、许可 。如:成,就这么办;成不的(不成;不行)

    (2) 表示达到一个单位(强调数量多或时间长) 。如:成年累月;成何济(有何用处,待如何)

    英文翻译

    completed, finished, fixed

    方言集汇

    ◎ 粤语:cing4 seng4 sing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hin2 sang2 [梅县腔] shang2 shin2 zhang5 [沙头角腔] sin2 siang2 [客英字典] shin2 sang2 [宝安腔] sin2 [客语拼音字汇] sang2 sin2 [东莞腔] sin2 [陆丰腔] shin3 [台湾四县腔] siin2 sang2
    ◎ 潮州话:sêng5(sêng) zian5(chiâⁿ) sian5(siâ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四清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是征清開平聲開口三等zjengʑĭɛŋ
    [pi]
    部首: 513
    笔画: 18
    五笔: UNKU
    五行:
    仓颉: KSRJ
    四角: 00141

    详细解释

    名词

    (1) 潜匿在两胁间的积块。中医分为食癖、饮癖、寒癖、痰癖、血癖等 。如:癖痼(积久难治的病)

    (2) 嗜好 。如:癖症(犹癖性)

    英文翻译

    craving, weakness for; indiges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pik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pit7 biak7 [客英字典] pit7 [海陆丰腔] pit7 biak7 [梅县腔] pit7 [宝安腔] pit7 [客语拼音字汇] pid5
    ◎ 潮州话:pia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二昔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芳辟昔開入聲開口三等phjek/phiekpʰĭɛ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