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衿

hóu jīn [ hou jin]
注音 ㄏㄡˊ ㄐ一ㄣ

词语释义

亦作'喉襟'。 喻纲领,要领。 喻要害之地。

词语解释

  1. 亦作“ 喉襟 ”。喻纲领,要领。

    汉 赵岐 《<孟子>题辞》:“《论语》者,五经之錧鎋,六蓺之喉衿也。” 宋 程大昌 《考古编·诗论》:“然则古序也者,其《诗》之喉襟也歟!”

  2. 喻要害之地。

    《晋书·石勒载记上》:“ 鄴 有 三臺 之固,西接 平阳 ,四塞山河,有喉衿之势。” 金 邓千江 《望海潮·上兰州守》词:“营屯绣错,山形米聚,喉襟百二 秦 关。” 明 李东阳 《天津卫城修造记》:“矧畿辅之近,喉襟之要,拥重兵,置羣士,而无以控制统驭之,其可哉?”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喉襟”。

⒉ 喻纲领,要领。

汉赵岐《<孟子>题辞》:“《论语》者,五经之錧鎋,六蓺之喉衿也。”
宋程大昌《考古编·诗论》:“然则古序也者,其《诗》之喉襟也歟!”

⒊ 喻要害之地。

《晋书·石勒载记上》:“鄴有三臺之固,西接平阳,四塞山河,有喉衿之势。”
金邓千江《望海潮·上兰州守》词:“营屯绣错,山形米聚,喉襟百二秦关。”
明李东阳《天津卫城修造记》:“矧畿辅之近,喉襟之要,拥重兵,置羣士,而无以控制统驭之,其可哉?”

喉衿的国语词典

咽喉及颈领。

喉衿的网络释义

喉衿

  • 喉衿,hóu jīn,纲领,要领,出自《论语》。
  • 汉字详情

    hóu [hou]
    部首: 319
    笔画: 12
    五笔: KWND
    五行:
    仓颉: RONK
    四角: 6708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喉头

    喉,咽也。——《说文》

    喉咽者,量肠之府也。——《后汉书·马融传》

    断其喉。——唐· 柳宗元《三戒》

    (2) 又如:喉吻(喉头与嘴唇);喉头气 (因生气发怒而感到喉头憋闷);喉韵(饮茶后喉头产生的甘爽的回味)

    (3) 喻要害之地;交通要道 。如:喉吭(犹咽喉。也喻交通要道);喉嗉(咽喉和食道。借指生命);喉衿(喻要害之地;也喻纲领,要领)

    英文翻译

    throat, gullet, larynx; guttural

    方言集汇

    ◎ 粤语:hau4
    ◎ 客家话:[梅县腔] heu2 [陆丰腔] heu3 [客英字典] heu2 [东莞腔] heu2 [客语拼音字汇] heu2 [台湾四县腔] heu2 [沙头角腔] heu2 [宝安腔] hiu2 [海陆丰腔] heu2
    ◎ 潮州话:a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九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戸鉤平聲開口一等ɣəughu/hou
    jīn [jin]
    部首: 525
    笔画: 9
    五笔: PUW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LOIN
    四角: 38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衣,今声。本义:古代衣服的交领)

    (2) 同本义

    泣下沾衿。——《汉书·李广苏建传》

    落衿袖间。——《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青衿(青领);衿喉(衣领和咽喉。比喻险要之地);衿褵(衿襘。施衿结褵。古代女子出嫁时,由母亲将佩巾系上女儿领衿的一种礼节)

    (4) 衣下两旁掩裳际处 。如:衿带(衣带。比喻形势险要之地);衿肘(衣襟与袖子);衿袖(衿与袖相连,用以比喻亲密的友谊)

    (5) 胸怀 。如:衿曲(心怀,衷曲);衿抱(怀抱);衿契(情意相投的朋友)

    (6) 专指古代读书人穿的衣服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郑风》。毛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

    (7) 秀才

    合城绅衿都来吊唁。——《儒林外史》

    动词

    (1) 结上带子,以带束衣

    皆衿甲面缚。——《左传》

    (2) 又如:衿甲(穿着盔甲)

    英文翻译

    collar or lapel of garment

    方言集汇

    ◎ 粤语:gam1 kam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im1 gim 1 [宝安腔] kim1 gim1 [台湾四县腔] kim1 gim 1 [客英字典] kim1 [客语拼音字汇] gim1 [梅县腔] kim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一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居吟侵B平聲開口三等侵Bkĭĕmkim/k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