啮膝

niè xī [ nie xi]
繁体 齧膝
注音 ㄋ一ㄝˋ ㄒ一

词语释义

良马名。

词语解释

  1. 良马名。

    明 高明 《琵琶记·杏园春宴》:“飞龙、赤兔、騕褭、驊騮、紫燕、驌驦、嚙膝……正是 青海 月氏 生下, 大宛 越腅 将来。”

  2. 齧膝:亦作“ 啮厀 ”。良马名。

    唐 杜甫 《清明》诗:“渡头翠柳艳明眉,争道朱蹄骄啮膝。” 仇兆鳌 注引 应劭 曰:“马怒有餘气,常啮膝而行也。” 宋 王安石 《跃马泉》诗:“山祇来伐之,半岭跳啮膝。” 清 纳兰性德 《生查子》词:“啮厀带香归,谁整樱桃宴。”

引证解释

⒈ 良马名。

明高明《琵琶记·杏园春宴》:“飞龙、赤兔、騕褭、驊騮、紫燕、驌驦、嚙膝……正是青海月氏生下, 大宛越腅将来。”

⒉ 齧膝:亦作“啮厀”。良马名。

唐杜甫《清明》诗:“渡头翠柳艳明眉,争道朱蹄骄啮膝。”
仇兆鳌注引应劭曰:“马怒有餘气,常啮膝而行也。”
宋王安石《跃马泉》诗:“山祇来伐之,半岭跳啮膝。”
清纳兰性德《生查子》词:“啮厀带香归,谁整樱桃宴。”

啮膝的网络释义

啮膝

  • 啮膝,拼音niè xī ,注音ㄋㄧㄝ ˋ ㄒㄧ。
  • 汉字详情

    niè [nie]
    部首: 319
    笔画: 11
    五笔: KHWB
    五行:
    仓颉: XRYMU
    四角: 6107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口,从齿。表示咬。本字从齿,( )声。本义:用嘴咬)

    (2) 同本义

    囓,噬也。——《说文》。字亦作啮。鸟曰啄,兽曰囓。

    武卧啮雪。——《汉书·李广苏建传》

    众蛇竞来,啮索且断。——《后汉书·费长房传》

    勚感涕,因啮指流血。——《新唐书·李勚传》

    以啮人,无御之者。——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啮指(咬指头。形容极为痛心);啮咬(啃咬。比喻折磨);啮啃(啃咬);啮齿(咬牙切齿);啮噬(咬嚼);啮心(比喻痛苦至极);啮雪吞毡(比喻为坚持气节而过艰苦的生活);啮臂(咬臂出血;以示诚信和坚决)

    (4) 侵蚀

    水皆啮石出。——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汉水啮古根。——李白《金陵白下亭留别》

    英文翻译

    bite, gnaw

    方言集汇

    ◎ 粤语:jit6 ngat6
    ◎ 潮州话:ngeg4(ngurk) [揭阳、潮阳]ngiag4(ngiak)

    宋本广韵

    [xi]
    部首: 444
    笔画: 15
    五笔: ESWI
    五行:
    仓颉: BDOE
    四角: 74299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肉,桼( )声。本义:膝头) 大腿和小腿相连关节的前部。通称膝盖

    今之君子,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队诸渊。——《礼记》

    (2) 又如:膝馒头(膝盖);膝下荒凉(指无子女);膝踝(膝盖与足踝);膝拐(方言。膝盖的别称);膝弯(膝关节向后弯曲的部分)

    英文翻译

    knee

    方言集汇

    ◎ 粤语:sat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it7 [客语拼音字汇] qid5 [沙头角腔] cit7 [宝安腔] cit7 [台湾四县腔] cit7 [客英字典] cit7 [陆丰腔] cit7 [东莞腔] cit7 [梅县腔] ci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五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息七質A入聲開口三等眞Asĭĕts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