啮梨

niè lí [ nie li]
繁体 齧梨
注音 ㄋ一ㄝˋ ㄌ一ˊ

词语释义

咬梨子。古代劝谕部属同心同德的一种方式。表示内部离异,则国力如梨之脆弱,易为敌人所乘。

词语解释

基本内容

niè lí ㄋㄧㄝ ˋ ㄌㄧˊ 啮梨 咬梨子。古代劝谕部属同心同德的一种方式,表示内部离异,则国力如梨之脆弱,易为敌人所乘。

啮梨的网络释义

啮梨

  • niè lí ㄋㄧㄝ ˋ ㄌㄧˊ
  • 啮梨
  • 咬梨子。古代劝谕部属同心同德的一种方式,表示内部离异,则国力如梨之脆弱,易为敌人所乘。
  • 汉字详情

    niè [nie]
    部首: 319
    笔画: 11
    五笔: KHWB
    五行:
    仓颉: XRYMU
    四角: 6107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口,从齿。表示咬。本字从齿,( )声。本义:用嘴咬)

    (2) 同本义

    囓,噬也。——《说文》。字亦作啮。鸟曰啄,兽曰囓。

    武卧啮雪。——《汉书·李广苏建传》

    众蛇竞来,啮索且断。——《后汉书·费长房传》

    勚感涕,因啮指流血。——《新唐书·李勚传》

    以啮人,无御之者。——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啮指(咬指头。形容极为痛心);啮咬(啃咬。比喻折磨);啮啃(啃咬);啮齿(咬牙切齿);啮噬(咬嚼);啮心(比喻痛苦至极);啮雪吞毡(比喻为坚持气节而过艰苦的生活);啮臂(咬臂出血;以示诚信和坚决)

    (4) 侵蚀

    水皆啮石出。——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汉水啮古根。——李白《金陵白下亭留别》

    英文翻译

    bite, gnaw

    方言集汇

    ◎ 粤语:jit6 ngat6
    ◎ 潮州话:ngeg4(ngurk) [揭阳、潮阳]ngiag4(ngiak)

    宋本广韵

    [li]
    部首: 420
    笔画: 11
    五笔: TJSU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HND
    四角: 229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利声。梨为棃的俗字。本义:木名。果实也称梨)

    (2) 同本义

    棃,梨果也。——《说文》

    楂棃姜桂。——《礼记·内则》

    千树万树梨花开。——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 落叶乔木,叶子卵形。花多白色,果子多汁,可食。如:梨枣(古代印书的木刻板。因多用梨木、枣木刻成,故称);梨栗(梨树和栗树);梨云(梨雪,梨英,梨霜,梨蕊,梨花。梨树的花,一般为纯白色)。又指梨树的果实。如:梨果(梨子);梨头(小梨);梨条(用梨子所做的条状果脯);梨干(梨子加工制的果干)

    (4) 通“黎”。黎民,人民

    棃烝殷,罔荒饥。——汉《竹邑侯相张寿碑》

    棃庶赖祉。——汉《桐柏淮源庙碑》

    (5) 又如:梨元(亦作黎元。民众,梨,通“黎”);梨氓(亦作黎氓。黎民,民众。梨,通“黎”)

    形容词

    黑;年老 。指老人面色如冻梨

    梨,老也。东齐曰眉, 燕 代之北鄙曰梨。——《方言》

    班黑谓之棃黮。——《通俗文》

    九十曰鲐背,或曰冻梨皮,有斑点如冻梨色也。——《释名》

    动词

    (1) 通“剺”。割

    是故博带棃,大袂裂,文绣染。——《管子·五辅》

    分棃单于,磔裂属国。——《汉书·扬雄传》

    (2) 又如:梨面(以刀划面。中国古代匈奴一些民族的风俗,凡遇大忧大丧,就用刀划脸,表示哀痛)

    匈奴闻 秉卒,举国号哭,或至棃面流血。——《后汉书·耿秉传》

    英文翻译

    pear; opera; cut, slash

    方言集汇

    ◎ 粤语:lei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li2 [东莞腔] li2 [海陆丰腔] li2 [梅县腔] li2 [沙头角腔] li2 [客英字典] li2 [客语拼音字汇] li2
    ◎ 潮州话:la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六脂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力脂脂A開平聲開口三等脂Alii/lili

    啮梨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