啮噬

niè shì [ nie shi]
繁体 齧噬
注音 ㄋ一ㄝˋ ㄕˋ

词语释义

1.咬嚼,比喻折磨:失子的悲痛,~着母亲的心。 2.齧噬:咬食。

词语解释

  1. 咬嚼。

    汉 王充 《论衡·论死》:“今人死,手臂朽败,不能復持刃,爪牙隳落,不能復嚙噬,安能害人?”

  2. 比喻折磨。

    李广田 《金坛子》:“无后的悲哀啮噬着他们的心。”《花城》1981年第5期:“那张被病菌啮噬着的面孔是曲扭着的,丑陋的。”

  3. 齧噬:咬食。

    汉 王充 《论衡·商虫》:“彊大食细弱,知慧反顿愚。他物小大,连相啮噬。”

引证解释

⒈ 咬嚼。

汉王充《论衡·论死》:“今人死,手臂朽败,不能復持刃,爪牙隳落,不能復嚙噬,安能害人?”

⒉ 比喻折磨。

李广田《金坛子》:“无后的悲哀啮噬着他们的心。”
《花城》1981年第5期:“那张被病菌啮噬着的面孔是曲扭着的,丑陋的。”

⒊ 齧噬:咬食。

汉王充《论衡·商虫》:“彊大食细弱,知慧反顿愚。他物小大,连相啮噬。”

啮噬的网络释义

啮噬

  • 啮噬是汉语词汇,拼音niè shì,出自《论衡·论死》。
  • 啮噬造句

    绝望、痛苦和悔恨像虫豸一样啮噬着他的心。
    雨水沿着地面流动时,夹带了泥沙、卵石,甚至大圆石。雨水利用它们啮噬着水道的两边和底部,逐渐使更多的土壤松动。
    越想越痛苦,我被悔恨啮噬着心,想去挽回,却已无计可施。
    残酷的现实每天啮噬着孩子的心灵。
    雨水它们啮噬着水道的两边和底部,逐渐使更多的土壤松动。
    石虎生前与慕容俊交手过招,慕容俊在梦里与“故人”扭打啮噬,原也合乎情理,但前燕皇帝的鞭尸,就匪夷所思,甚觉荒唐!拿尸体出气,算什么汉子?
    环境污染正在啮噬人类的健康。
    电影为了表现这一啮噬人心的过程,刻意选择放慢节奏,不惜从一开始就进行复杂的多线叙事,人物一一登场,缓缓进展。
    它始终啮噬着我们童年的记忆,还有无法释怀的梦魇。
    我实在无法述说自己的苦痛,多少个夜晚,止不住的眼泪倏倏地流到天明,为免打扰宿舍同学,我不住的啮噬自己的胳膊,那种肝肠寸断的滋味无法言说。
    然而,当前烟草危害的程度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它的目标已经锁定了我们的下一代,它正在一步步摧残啮噬着我们那些稚嫩单纯的未来小花朵。
    是的,再高大的巨人,最后,也会被懦弱,啮噬成矮子。
    珊瑚礁体主要由碳酸钙构成,一旦海水酸度过高,礁体将更易遭腐蚀侵袭、飓风摧毁或海洋生物啮噬。
    沧州之南,有一座古庙近邻河岸,只因汹涌的河水常年啮噬,山门崩塌于河,蹲于山门边的两尊石兽也沉入水底。
    污染正在啮噬人类的健康。
    雨水利用它们啮噬着水道的两边和底部,逐渐使更多的土壤松动。
    严重的高血压和其他疾病,正在慢慢啮噬他的记忆,反应也越来越迟钝。
    伴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啮噬,深受中国年轻专业人士青睐的网站和博客都在提倡节俭这一美德。

    汉字详情

    niè [nie]
    部首: 319
    笔画: 11
    五笔: KHWB
    五行:
    仓颉: XRYMU
    四角: 6107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口,从齿。表示咬。本字从齿,( )声。本义:用嘴咬)

    (2) 同本义

    囓,噬也。——《说文》。字亦作啮。鸟曰啄,兽曰囓。

    武卧啮雪。——《汉书·李广苏建传》

    众蛇竞来,啮索且断。——《后汉书·费长房传》

    勚感涕,因啮指流血。——《新唐书·李勚传》

    以啮人,无御之者。——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啮指(咬指头。形容极为痛心);啮咬(啃咬。比喻折磨);啮啃(啃咬);啮齿(咬牙切齿);啮噬(咬嚼);啮心(比喻痛苦至极);啮雪吞毡(比喻为坚持气节而过艰苦的生活);啮臂(咬臂出血;以示诚信和坚决)

    (4) 侵蚀

    水皆啮石出。——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汉水啮古根。——李白《金陵白下亭留别》

    英文翻译

    bite, gnaw

    方言集汇

    ◎ 粤语:jit6 ngat6
    ◎ 潮州话:ngeg4(ngurk) [揭阳、潮阳]ngiag4(ngiak)

    宋本广韵

    shì [shi]
    部首: 319
    笔画: 16
    五笔: KTAW
    仓颉: RHMO
    四角: 68018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筮( shì)声。本义:咬)

    (2) 同本义

    噬,嗂也。喙也。——《说文》

    噬嗑食也。——《易·杂卦》

    国狗之瘈,无不噬也。——《左传·哀公十二年》

    欋杀援筮(噬)。——《考工记·梓人》

    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唐· 柳宗元《三戒》

    康乃甘心鹰犬,搏噬善类,其罪又浮于高拱。——《明史·海瑞传》

    (3) 又如:噬指(畏惧地咬着手指头);噬脐(自己用嘴咬肚脐,够不着。比喻后悔不及);噬犬,噬狗(凶猛咬人的狗);噬搏(咬啮搏击)

    (4) 吞

    竟横噬于虎口。——潘岳《西征赋》

    (5) 如:噬肥混赖(占了便宜还耍赖);噬攫(侵吞掠夺)

    助词

    无义

    彼君子兮,噬肯适我?——《诗·唐风·有杕之杜》

    英文翻译

    bite; gnaw; snap at

    方言集汇

    ◎ 粤语:sai6
    ◎ 客家话:[梅县腔] chii3 chi3 [客语拼音字汇] si4 [客英字典] chi3 [台湾四县腔] cih1 cih3 [海陆丰腔] chi1 chi3 [宝安腔] si5 ci3
    ◎ 潮州话:si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三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時制祭A開去聲開口三等祭Azjed/zjeyʑĭɛ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