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绒

tuò róng [ tuo rong]
繁体 唾絨
注音 ㄊㄨㄛˋ ㄖㄨㄥˊ

词语释义

古代妇女刺绣,每当停针换线﹑咬断绣线时,口中常沾留线绒,随口吐出,俗谓唾绒。

词语解释

  1. 古代妇女刺绣,每当停针换线、咬断绣线时,口中常沾留线绒,随口吐出,俗谓唾绒。

    《红楼梦》第五回:“因看房内瑶琴、宝鼎、古画、新诗,无所不有;更喜窗下亦有唾绒,奩间时渍粉污。”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妇女刺绣,每当停针换线、咬断绣线时,口中常沾留线绒,随口吐出,俗谓唾绒。

《红楼梦》第五回:“因看房内瑶琴、宝鼎、古画、新诗,无所不有;更喜窗下亦有唾绒,奩间时渍粉污。”

唾绒的网络释义

唾绒

  • 唾绒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tuò róng,古代妇女刺绣,每当停针换线、咬断绣线时,口中常沾留线绒,随口吐出,俗谓唾绒。
  • 汉字详情

    tuò [tuo]
    部首: 319
    笔画: 11
    五笔: KTGF
    五行:
    仓颉: RHJM
    四角: 62015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口,垂声。本义:口液,唾沫) 同本义

    唾,口液也。——《说文》

    脾为涎,肾为唾。——《素问》

    汝身已见唾成珠,汝伯何由发如漆!——唐· 杜甫《醉歌行》

    (2) 又如:唾腺(唾液腺);唾沫星(口液的细小点子);唾盂(痰盂);唾壶(一种大肚痰盂)

    动词

    (1) 吐唾沫

    必唾其面。——《战国策·赵策》

    不顾而唾。——《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2) 又如:唾面(往人的脸上吐唾沫);唾背(朝人背影吐唾沫);唾脡(吐唾于肉酱上。谓设谋独占);唾涕(吐唾沫);唾掌;唾手;唾玉(口吐珠玉。形容工于诗文)

    (3) 用吐唾沫进行公然侮辱或表示反感或轻蔑 。如:唾斥(鄙弃斥责);唾视(鄙视,看轻);唾辱(鄙弃羞辱);唾哕(鄙弃;吐唾沫有声)

    (4) 吐 。如:唾绒(指妇女刺绣时,咬断线头所吐出之线绒);唾奇(术士口中吐出奇异的珍宝)

    (5) 拖长。表示鄙弃不乐的样子

    道士唾着脸,不答应。——《西游记》

    英文翻译

    spit, spit on; saliva

    方言集汇

    ◎ 粤语:to3 toe3 toe5 tou3
    ◎ 客家话:[梅县腔] tui5 [海陆丰腔] tui5 pui5 tio5 to5 [客英字典] tui5 to5 tio5 [宝安腔] to5 [客语拼音字汇] to4 [台湾四县腔] tui5 pi5 tio5 to5
    ◎ 潮州话:to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九過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湯卧戈一合去聲合口一等thuahtʰuɑ
    róng [rong]
    部首: 332
    笔画: 9
    五笔: XADT
    五行:
    吉凶:
    仓颉: VMIJ
    四角: 2315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 ),戎声。本义:鸟兽身上的柔毛)

    (2) 同本义 。如:绒毛(毛纤维类型的一种。生长在兽类毛被的内层,是毛纺织工业的贵重原料);绒羽(也称“羽绒”。鸟羽的一种。柔软细小,有护体、保温作用。可制御寒被服)

    (3) 丝、棉纱或羊毛等的纺织物 。如:绒毯;绒花;绒绳

    (4) 熟丝

    绒,熟练丝。——《正字通》

    (5) 绒布,上面有一层绒毛的纺织品 。如:丝绒;长毛绒;灯芯绒

    (6) 细丝 。如:绒线;绒线铺(卖丝线的店铺)

    英文翻译

    silk, cotton, or woolen fabric

    方言集汇

    ◎ 粤语:jung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