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

hā sà kè zú [ha sa ke zu]
繁体 哈薩克族
注音 ㄏㄚ ㄙㄚˋ ㄎㄜˋ ㄗㄨˊ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由古代乌孙突厥契丹和后来蒙古的一部分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发展而成。主要分布在新疆北部,小部分散居在青海甘肃西部。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多信奉伊斯兰教。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90万人(1982年)。分布在新疆和甘肃、青海。有本民族语言文字。主要从事畜牧业。多信伊斯兰教。另在国外也有哈萨克人,主要分布在中亚地区。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这就是哈萨克族的鹰猎。
2、目的为探讨与致癌物代谢有关的谷胱甘肽转硫酶(GST)T1和M1基因多型性与哈萨克族食管癌易感性的关系。
3、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东乡族和保安族信仰伊斯兰教;
4、第三章“哈萨克族家庭习俗的变迁”,共分为“家庭庆典的变迁”、“家庭习俗的变迁”及“哈萨克族婚庆习俗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三个部分。
5、哈萨克族婚礼简直就是一场歌会。
6、我要学就学哈萨克族最有特色的刺绣。
7、汉语教师在讲解词汇时,务必要介绍相关文化背景,以帮助哈萨克族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掌握,并在交际中正确运用。
8、文章阐述了哈萨克族人口规模变迁和分布的基本内容与历史过程。
9、新疆农牧区哈萨克族青年男女的恋爱方式随着其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正发生着明显的变化。
10、哈萨克族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1、目的探讨新疆哈萨克族恶性肿瘤构成比及流行病学特点。
12、目的:了解哈萨克族青少年足型及发育趋势。
13、本文通过对哈萨克族学生学习“把字句”偏误的分析,加深对汉语“把字句”特点的认识,以期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有所帮助。
14、由于哈、汉民族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所致,哈萨克族学生在汉语学习中,对汉语词汇的理解上经常会遇到许多障碍。
15、大多数哈萨克族长期生活在草原上,以放牧为主要生产方式,所享受的医疗条件相对有限。
16、举例来说,同为哈萨克族做。
17、第一部分概述哈萨克族先民的早期宗教信仰和共同信奉伊斯兰教的历史。
18、目的:探讨新疆哈萨克族(哈族)传统发酵乳酪乳清的抗炎作用及其抗炎机制。
19、阿肯对唱会是哈萨克族特有的口头语言艺术,它在哈萨克文化历史的传承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20、然而,近20年来,哈萨克族传统的游牧生产习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1、目的探讨汉、哈萨克族体质指数与高血压及血脂之间的相互关系。
22、他们研制出第一,在世界历史上哈萨克族语言的枪手。
23、文章最后介绍了历史上哈萨克族使用的文字及近年来在这方面考古学上的新发现。
24、第二部分分析伊斯兰教在哈萨克族的社会生活中居于重要的地位。
25、哈萨克族的“天鹅舞”,是把妇女们对天鹅的钟爱之情。
26、阿肯阿依特斯是哈萨克族人民自古一直保留到现在的一项民间口头文化传统。
27、认识和研究这样一个伟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便于认识和研究哈萨克族文化。
28、第四章分析哈萨克族生计方式变迁的原因。
29、人名从民族信仰上分为非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教两种,在含义上表现了哈萨克族坚韧耐劳、大方忠诚、英勇剽悍和能言善辩的民族特性。

引证解释

⒈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由古代乌孙、突厥、契丹和后来蒙古的一部分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发展而成。主要分布在新疆北部,小部分散居在青海、甘肃西部。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多信奉伊斯兰教。

哈萨克族的国语词典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约一百一十万,大部分聚居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部分分布在青海、甘肃西境。操哈萨克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恰普恰克语支,以阿拉伯文字书写。以游牧为生,信仰回教。

哈萨克族的网络释义

哈萨克族

  • 哈萨克族,民族语言为哈萨克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普遍信仰伊斯兰教。
  • 哈萨克族主体在中亚、西亚,主要分布于哈萨克斯坦、中国、 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蒙古等国。
  • 哈萨克族是哈萨克斯坦的主体民族,占其总人口的65.5%,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中国境内的哈萨克族总人口数为1462588人。
  • 哈萨克族造句

    该剧由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锡伯族等多民族演员领衔主演,内地新星宋加仑、王诗槐等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之后的日子里李咏平为尽快融入了男方庞大的家族中,在家从不做饭的她学会了做饭、挤奶、接羔,并努力学习哈萨克族语言。
    勤劳勇敢的哈萨克族人民在其漫长的进程中,以口头传承的方式创造和了源远流长的民间文学,其世代相传的民间文学作品浩如烟海绚丽多彩,遍布哈萨克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走进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昔日的黄沙满天、满目苍凉的不毛之地早已不在,如今到处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在哈萨克族中,则盛传着这样一个传说一位青年男子与一只白狼相遇,在一座山洞里共同居住了四十天,彼此相安无事。
    吾甫尔说,他们厂加工的英吉沙小刀主要有维吾尔族喜爱的凤尾式、百灵鸟式、黄鹂式、喜鹊式,哈萨克族喜爱的红嘴山鸦式。
    误打误撞的一次牵手,让哈萨克族女孩茹扎和汉族男生陈昊然渐生好感,经过四年大学,他们成为一对相携相助的亲密恋人。
    游牧的哈萨克族人民主食就是牛羊马等牲畜,剩下的骨头便成为他们创作的灵感来源。
    瓦耳拉齐团长,请你坦诚相告罢,我哈萨克族人和你的高昌佣兵团无冤无仇,你为什么要来杀害我的族人?
    维吾尔族主要集中在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准噶尔盆地四周的草原,塔吉克族聚居在帕米尔高原,锡伯族生活在伊犁河边,汉族则主要分布在城市和北疆。
    哈萨克族牧民金恩斯别克的媳妇一边用自来水洗锅刷碗,一边激动地说。
    不到半刻钟,毡房外,七匹马,六名哈萨克族成年勇士,一名身材还未发育完全的汉族少年,已佩戴整齐,只等着一声令下就要出发。
    深入研究新时期新疆哈萨克族小说创作并指出它的主要特点,对发展哈萨克族在内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事业来讲是很必要的。
    主要有维吾尔族喜爱的凤尾式、百灵鸟式、黄鹂式、喜鹊式,哈萨克族喜爱的红嘴山鸦式、汉族喜爱的龙泉剑式、蒙古族喜爱的兽角式等。
    纵观我国哈萨克族文学新时期的发展脉络,不难感觉出,哈萨克族文学在新的阶段,必将以其朝气蓬勃的面貌成为文学大家庭中值得关注的一员,为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学奉献更多优秀的作品。
    本文报告了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的肤纹参数正常值。
    手抓羊肉是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常食的一种肉食品。
    新疆阿勒泰军分区白哈巴边防连,驻地靠近美丽的风景区喀纳斯湖,又与图瓦人、哈萨克族、汉族共同生活的小村庄做邻居。
    捻线技术曾经是哈萨克族每个女子必须学会的技艺,因为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很多生活的缝缝补补都得靠自己,于是就有捻线、擀毡等。
    表演时,用哈萨克族的弹拨乐器“冬不拉”伴奏。

    汉字详情

    hā,hǎ,hà [ha]
    部首: 319
    笔画: 9
    五笔: KWG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ROMR
    四角: 6806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合声。( shà)本义:以唇啜饮。同“歃”)

    (2) 张口呼气 。如:哈气(哈气,张口呼气);哈什(哈欠);哈哧(喷嚏)

    动词

    身子略弯,以此表示礼貌(不及鞠躬郑重) 。如:点头哈腰

    名词

    臾儿、 易牙, 淄 渑之水合者,尝一哈水而甘苦知矣;故圣人之论贤也,见其一行而贤不肖分矣。——《淮南子·汜论训》

    叹词

    ——表示满意、惊喜或赞叹 。如:哈,丰收在望!哈,真有两下子;哈呀(叹词。表惊讶、惋惜)

    象词

    笑声 ,表示得意或满意,大多叠用

    黄檗哈哈大笑。——道原《景德传灯录》

    形容词

    (1) 鱼很多的样子

    哈,鱼多貌。——《玉篇》

    (2) 马虎 。如:哈沓(糊涂;马虎);哈答(马虎;随便)

    (3) 另见 hǎ;hà

    形容词

    蠢;傻 。如:哈话(傻话;丢人话);哈达(马虎,随便)

    动词

    (1) 呵斥

    姐姐不用哈我,哈我我也是说。——《儿女英雄传》

    (2) 另见 hā;hà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sound of laughter

    方言集汇

    ◎ 粤语:haa1 haa5 haai1 kaa1
    ◎ 客家话:[梅县腔] hap8 [东莞腔] ha1 [客英字典] hap8 [海陆丰腔] hap8 ha2 hat8 hat7 [客语拼音字汇] ad6 ha1 [台湾四县腔] hap8 ha2 hat8 [宝安腔] ha1 | hap7 | ha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七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五合入聲開口一等ngopŋɒp
    [sa]
    部首: 301
    笔画: 11
    五笔: ABUT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TNLH
    四角: 442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佛教用语,即菩萨 。如:萨埵(梵语“菩提萨埵”的简称。也称“菩萨”,即大士,大菩萨);萨般若海(指极乐世界)

    (2) 姓。明有萨琦

    英文翻译

    Buddhist gods or immortals

    方言集汇

    ◎ 粤语:saat3

    宋本广韵

    [ke]
    部首: 223
    笔画: 7
    五笔: DQB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JRHU
    四角: 402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象肩形。整个字形,象人肩物之形。本义:胜任)

    (2) 同本义

    克,肩也。——《说文》。按,以肩任物曰克。物高于肩,故从高省,下象肩形。古文亦象肩形。

    佛时仔肩。——《诗·周颂·敬之》。传:“仔肩,克也。”

    子克家。——《易·蒙》

    邾子克。——《左传·隐公元年》

    周王子克。——《左传·桓公十八年》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诗·豳风·伐柯》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书·大禹谟》

    (3) 又如:克当(担当,承受);克堪(胜利);克家(能承担家事);克祚(能继承祖辈的福禄);克家子(克家儿。能继承祖业的子弟);克明(能察是非)

    (4) 能够

    克,能也。——《尔雅》

    匪斧不克。——《诗·齐风·南山》

    二曰刚克,三曰柔克。——《书·洪范》。郑注:“能也。”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资治通鉴》

    (5) 又如:克化(能够消化);克尽(能够尽力);克协(能够符合;等同);克长(能教诲不倦);克果(能成功,能实现);克承(能够继承);克荷(能够承担);克臬(能奉法行事);克能(能够)

    (6) 攻下;战胜;打败

    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左传·僖公四年》

    郑伯克 段于 鄢。——《左传·隐公元年》

    克,胜也。——《玉篇》

    然操遂能克 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陈寿《隆中对》

    饮酒温克。——《诗·小雅·小宛》

    如云不克。——《诗·大雅·桑柔》

    执轻如不克。——《礼记·曲礼下》

    (7) 又如:克伏(降伏,制伏);克伐(侵害);迭克名城;克平(制伏,平定);克胜(克敌制胜)

    (8) 克制

    二曰刚克,三曰柔克。——《书·洪范》

    克己奉公。——《后汉书·祭遵传》

    (9) 又如:克心(约束内心);克治(克制私欲邪念)

    (10) 迷信说法。认为人生下来有属相相克,有五行相克,命硬的又克父母;害,损伤 。如:克皮(伤残体肤);克贼(损伤)

    (11) 杀 。如:克奔(斩杀败降的敌人);克殄(歼灭);克翦(歼灭)

    (12) 克扣 。如:克落(克扣);克除(非法扣除)

    (13) 通“剋”。严格限定期限

    公乃与克日会战。——《三国志·武帝操》

    克期置酒。——《三国志·张嶷传》

    与克期俱至,无或违者。——《后汉书·钟离意传》

    (14) 又如:克期完工;克日(约定或限定时日)

    名词

    (1) 质量或重量的单位,等于千分之一公斤 。如:克分子;克当量 “剋”

    英文翻译

    gram; overcome; translitera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haak1 hak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et7 kiet7 [海陆丰腔] kiet7 [梅县腔] ket7 [台湾四县腔] kiet7 [客语拼音字汇] ked5 [东莞腔] ket7 [宝安腔] ket7 [陆丰腔] ket7
    ◎ 潮州话:kiog4(khiok) kag4(kha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五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苦得德開入聲開口一等kʰəkkhok/qok
    [zu]
    部首: 409
    笔画: 11
    五笔: YTT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SOOK
    四角: 0828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本义:箭头)

    (2) 同本义

    族,矢锋也。束之族族也。——《说文》。

    (3) 家族,氏族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书·尧典》。陆德明释文:“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凡九族。”

    (4) 又如:大族(人口多、分支繁的家族);族氏(宗族姓氏);族正(清时聚族而居的地方;挑选族中地位名望最高的人主持和裁决本族事务,名为“族正”)

    (5) 姓氏,表明家族、宗族系统的称号

    亡秦族矣。—— 汉· 贾谊《过秦论》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收:聚,团结)——宋· 王安石《伤仲永》

    繁衍之族。——清· 洪亮吉《治平篇》

    (6) 又如:族地(一姓一族的土地);族姓(同姓的亲族;家族姓氏;世族大姓)

    (7) 民族 。如:汉族;回族;维吾尔族

    (8) 古代百家为一族

    四闾为族,使之相葬。——《周礼》。郑玄注:“闾,二十五家;族,百家。”

    (9) 又如:族长

    (10) 品类,种类

    士大夫之族。——唐· 韩愈《师说》

    莫不族布。——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11) 动植物分类学中相当于亚群或子群,或在此之下,但经常次于亚科的单位;亦指不按分类学的自然群 。如:猫族;玫瑰族

    (12) 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庄子·养生主》

    动词

    (1) 灭族。把 家族成员全部处死

    族秦者, 秦也,非天下也。—— 唐· 杜牧《阿房宫赋》

    (2) 又如:族诛(族灭。一人犯罪,整个家族、亲属被诛灭)

    (3) 丛聚

    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庄子》

    (4) 又如:族生(丛生);族居(群居;聚居);族云(凝聚的云气)

    形容词

    (1) 众多

    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韩非子·喻老》

    (2) 又如:族庖(众庖。指一般的厨师)

    英文翻译

    a family clan, ethnic group, tribe

    方言集汇

    ◎ 粤语:zuk6
    ◎ 客家话:[东莞腔] cuk8 [陆丰腔] cuk8 [梅县腔] cuk8 [宝安腔] cuk8 [客英字典] cuk8 [台湾四县腔] cuk8 [客语拼音字汇] cug6 [海陆丰腔] cuk8 [沙头角腔] cuk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昨木屋一入聲開口一等dzʰukzuk/dz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