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

hā ha,hā hā [ha ha,ha ha]
注音 ㄏㄚ ㄏㄚ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 hā ha ] :

笑声。


[ hā hā ] :

1.〈拟〉笑声。

2.〈叹〉表示得意或满意。


词语解释

  1. 大笑声。

    《水浒传》第三一回:“ 武松 讨面镜子照了,也自哈哈大笑起来。”《红楼梦》第二四回:“只见 秋纹 碧痕 唏唏哈哈的笑着进来。”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 小柱儿 站在门口也哈哈不止。”

  2. 常与“打”连用,谓开玩笑。

    老舍 《骆驼祥子》九:“﹝ 虎妞 ﹞半恼半笑,假装不甚在乎的样子打了句哈哈。” 管桦 《二十八宿》:“别拿我们打哈哈啦。”

  3. 叹词。表示得意。

    鲁迅 《野草·死火》:“哈哈!你们是再也遇不着死火了!” 梁斌 《播火记》三四:“哈哈!看咱这暴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引证解释

⒈ 大笑声。

《水浒传》第三一回:“武松讨面镜子照了,也自哈哈大笑起来。”
《红楼梦》第二四回:“只见秋纹碧痕唏唏哈哈的笑着进来。”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小柱儿站在门口也哈哈不止。”

⒉ 常与“打”连用,谓开玩笑。

老舍《骆驼祥子》九:“﹝虎妞﹞半恼半笑,假装不甚在乎的样子打了句哈哈。”
管桦《二十八宿》:“别拿我们打哈哈啦。”

⒊ 叹词。表示得意。

鲁迅《野草·死火》:“哈哈!你们是再也遇不着死火了!”
梁斌《播火记》三四:“哈哈!看咱这暴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哈哈的国语词典

状声词。形容笑声。

如:「哈哈!你竟敢违背我,莫非你胆子变大了?」

哈哈的网络释义

哈哈 (汉字词语)

  • 指一个人发自内心的笑声,高兴欢乐时的状态,抒发快乐的心情,表现一个人很开心的状态。也指人通常用来开玩笑。人的一种笑声,高兴,开心。出处:《水浒传》第三一回:“武松讨面镜子照了,也自哈哈大笑起来。”
  • 哈哈的翻译

    英语: (onom.)​ laughing out loud
    德语: Haha! {lautmalerisch für lachen} (Int)​, aha (Int)​
    法语: ha! ha!, ah! ah!

    哈哈造句

    他滑稽的样子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秦桧听了,厚颜无耻地哈哈大笑,说:"由他们去笑骂吧!"。
    动物园里猴子上蹿下跳的样子逗得游人哈哈大笑。
    小明是个小滑头,他平时总是嘻嘻哈哈的,今天他却一本正经的,估计受了什么刺激。
    哈哈,你真是吴下阿蒙,不住吴下,现居吴上呀,学识才干,今非昔比呀。
    别看他俩这会儿争得面红耳赤,最后肯定是哈哈一笑,啥事都没有。
    在动物园里,大家都被那只笨拙的大狗熊逗得哈哈大笑。
    猴子滑稽的表演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元旦晚会,小明和小花两人在台上一唱一和的演起小品,逗得我们哈哈大笑。
    他说了很多俏皮的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老师高兴得哈哈大笑。
    一群轻薄少年,嘻嘻哈哈地走了过去。
    她虽表面嘻嘻哈哈,内心却很孤独。
    爸爸的嗓子是“豆沙喉”,唱起歌来像打铜锣,惹得我们哈哈大笑。
    我看着一本正经的书,看见书里的凄惨的爱情不自禁的苦了。哈哈。
    醋和酱油打架,引来很多围观的人。醋得意洋洋说:哈哈,他们来帮我了!酱油问:你怎么知道?“因为他们都是来打酱油的!”。
    看到别人欺负他,就会跳下车去,跟人辩论,说,我爸爸才不老呢,他最有劲了,可以一口气扛几十个大包,将几个人打倒!他在一旁听了,常会和路人一起哈哈大笑起来。
    接着,我又听见一阵“嗡嗡”的声响,蚊子在墙角,我得使用计谋:蚊子因为在墙角,它的右边没路了,肯定会往左边逃,如果我直接打左边,就一定能逮住它。我沿着墙角走着,用力一拍,哈哈!我终于消灭了这只蚊子,耶!
    拥有一颗“童趣”,无忧无虑,“艰难困苦”都不惧;拥有一份“童真”,天真无邪,“悲伤烦恼”都不屑;拥有一种“童心”,嘻嘻哈哈,儿童节的短信准时送到了,有事没事都记得傻笑一下哈!儿童节,祝你笑哈哈!
    夏天别跟蚊子斗,斗赢了吧,流的是你的血;斗输了吧,难受不说,还得乖乖送上红包。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沉默,因为默默无“蚊”。哈哈,夏天快乐!

    汉字详情

    hā,hǎ,hà [ha]
    部首: 319
    笔画: 9
    五笔: KWG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ROMR
    四角: 6806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合声。( shà)本义:以唇啜饮。同“歃”)

    (2) 张口呼气 。如:哈气(哈气,张口呼气);哈什(哈欠);哈哧(喷嚏)

    动词

    身子略弯,以此表示礼貌(不及鞠躬郑重) 。如:点头哈腰

    名词

    臾儿、 易牙, 淄 渑之水合者,尝一哈水而甘苦知矣;故圣人之论贤也,见其一行而贤不肖分矣。——《淮南子·汜论训》

    叹词

    ——表示满意、惊喜或赞叹 。如:哈,丰收在望!哈,真有两下子;哈呀(叹词。表惊讶、惋惜)

    象词

    笑声 ,表示得意或满意,大多叠用

    黄檗哈哈大笑。——道原《景德传灯录》

    形容词

    (1) 鱼很多的样子

    哈,鱼多貌。——《玉篇》

    (2) 马虎 。如:哈沓(糊涂;马虎);哈答(马虎;随便)

    (3) 另见 hǎ;hà

    形容词

    蠢;傻 。如:哈话(傻话;丢人话);哈达(马虎,随便)

    动词

    (1) 呵斥

    姐姐不用哈我,哈我我也是说。——《儿女英雄传》

    (2) 另见 hā;hà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sound of laughter

    方言集汇

    ◎ 粤语:haa1 haa5 haai1 kaa1
    ◎ 客家话:[梅县腔] hap8 [东莞腔] ha1 [客英字典] hap8 [海陆丰腔] hap8 ha2 hat8 hat7 [客语拼音字汇] ad6 ha1 [台湾四县腔] hap8 ha2 hat8 [宝安腔] ha1 | hap7 | ha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七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五合入聲開口一等ngopŋɒp
    hā,hǎ,hà [ha]
    部首: 319
    笔画: 9
    五笔: KWG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ROMR
    四角: 6806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合声。( shà)本义:以唇啜饮。同“歃”)

    (2) 张口呼气 。如:哈气(哈气,张口呼气);哈什(哈欠);哈哧(喷嚏)

    动词

    身子略弯,以此表示礼貌(不及鞠躬郑重) 。如:点头哈腰

    名词

    臾儿、 易牙, 淄 渑之水合者,尝一哈水而甘苦知矣;故圣人之论贤也,见其一行而贤不肖分矣。——《淮南子·汜论训》

    叹词

    ——表示满意、惊喜或赞叹 。如:哈,丰收在望!哈,真有两下子;哈呀(叹词。表惊讶、惋惜)

    象词

    笑声 ,表示得意或满意,大多叠用

    黄檗哈哈大笑。——道原《景德传灯录》

    形容词

    (1) 鱼很多的样子

    哈,鱼多貌。——《玉篇》

    (2) 马虎 。如:哈沓(糊涂;马虎);哈答(马虎;随便)

    (3) 另见 hǎ;hà

    形容词

    蠢;傻 。如:哈话(傻话;丢人话);哈达(马虎,随便)

    动词

    (1) 呵斥

    姐姐不用哈我,哈我我也是说。——《儿女英雄传》

    (2) 另见 hā;hà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sound of laughter

    方言集汇

    ◎ 粤语:haa1 haa5 haai1 kaa1
    ◎ 客家话:[梅县腔] hap8 [东莞腔] ha1 [客英字典] hap8 [海陆丰腔] hap8 ha2 hat8 hat7 [客语拼音字汇] ad6 ha1 [台湾四县腔] hap8 ha2 hat8 [宝安腔] ha1 | hap7 | ha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七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五合入聲開口一等ngopŋ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