咤叱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怒斥;吼叫。
唐 沉亚之 《移佛记》:“举其数体,有为尊而坐者……有瞋目咤叱者。”《旧唐书·柳公绰传》:“畋游恣乐,流情荡志,驰骋劳形,咤叱伤气。”《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江居 ﹞见老叟説话太很,咤叱道:‘老人家不可乱言!’” 明 无名氏 《照世杯·七松园弄假成真》:“有一个后生怒目张牙赶来咤叱道:‘这定是白日撞,锁去见官。’”
引证解释
⒈ 怒斥;吼叫。
引唐沉亚之《移佛记》:“举其数体,有为尊而坐者……有瞋目咤叱者。”
《旧唐书·柳公绰传》:“畋游恣乐,流情荡志,驰骋劳形,咤叱伤气。”
《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江居﹞见老叟説话太很,咤叱道:‘老人家不可乱言!’”
明无名氏《照世杯·七松园弄假成真》:“有一个后生怒目张牙赶来咤叱道:‘这定是白日撞,锁去见官。’”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宅声。本义:吃东西时口中作声)
(2) 同本义
毋咤食。——《礼记·曲礼上》
(3) 痛惜
痛惜曰咤也。——《一切经音义》引《通俗文》
(4) 怒吼
那行者一生性急, 那里容得, 大咤一声, 现了本相。——《西游记》
(5) 又如:咤叱(叱咤,怒斥);咤叱喑鸣(厉声怒喝)
(6) 慨叹,叹息声
哀咤良久。——唐· 李朝威《柳毅传》
(7) “吒”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za1 [客英字典] za5 cet8 [台湾四县腔] za5 ca5 [梅县腔] za5 [海陆丰腔] za5 ca5
◎ 潮州话:za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奓 | 陟加 | 知 | 麻二開 | 平聲 | 麻 | 開口二等 | 麻 | 假 | tra/tea | ţa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匕(
)声。本义:大声呵斥)(2) 同本义
叱,呵也。——《说文》
大呵为叱。——《苍颉篇》
迮而吐之曰叱。——《通俗文》
手剑而叱之。——《公羊传·庄公十二年》
大儿初醒,夫叱大儿声。——《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叱咤(怒喝);叱教(严格指教);叱辱(斥责侮辱)
(4) 呼喊;吆喝
回车叱牛牵向北。——白居易《卖炭翁》
(5) 又如:叱名(呼名,报名);叱令(喝令);叱叫(大声呼喝);叱嚷(叫嚷)
(1) 斥声或叫声
喑恶叱咤。——《史记·淮阴侯传》
(2) 又如:叱叱(呼喝声;大声指责的声音);叱咄(怒斥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fa5 [宝安腔] fa5 [海陆丰腔] fa5 [台湾四县腔] fa5 [客语拼音字汇] cid5 qid5
◎ 潮州话:duah4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罗马字 |
叱 | 昌栗 | 昌 | 質A | 入聲 | 質 | 開口三等 | 臻 | 眞A | chjit/tc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