呴濡
注音
ㄏㄡˇ ㄖㄨˊ
词语释义
1.犹呴沫。喻慰藉;救助。 2.指吹泡吐沫。
词语解释
犹呴沫。喻慰藉;救助。
清 钱谦益 《翰林院侍读学士缪公行状》:“与田夫牧竖偶语,呴濡疾苦,尔汝相狎。” 清 朱仕琇 《太学生陈君墓志铭》:“夫党錮诸贤,虽以风义相高,然呴濡依附,张众为势,视独行君子之风有閒矣。”参见“ 呴湿濡沫 ”。
指吹泡吐沫。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下》:“ 江 南石工以高资盆增土迭小山数寸……其下空处有沼,畜小鱼,游泳呴濡,谓之山水点景。”
引证解释
⒈ 犹呴沫。喻慰藉;救助。参见“呴湿濡沫”。
引清钱谦益《翰林院侍读学士缪公行状》:“与田夫牧竖偶语,呴濡疾苦,尔汝相狎。”
清朱仕琇《太学生陈君墓志铭》:“夫党錮诸贤,虽以风义相高,然呴濡依附,张众为势,视独行君子之风有閒矣。”
⒉ 指吹泡吐沫。
引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下》:“江南石工以高资盆增土迭小山数寸……其下空处有沼,畜小鱼,游泳呴濡,谓之山水点景。”
呴濡的网络释义
呴濡
汉字详情
英文翻译
breathe on; yawn; roar
方言集汇
◎ 粤语:heoi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ieu1 hi1 [台湾四县腔] kieu1 hi1 [梅县腔] hi1 [客英字典] hi1 geu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ieu1 hi1 [台湾四县腔] kieu1 hi1 [梅县腔] hi1 [客英字典] hi1 ge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五厚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吼 | 呼后 | 曉 | 侯 | 上聲 | 有 | 開口一等 | 侯 | 流 | hux/xov | xə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古水名
濡,濡水,出 涿郡故安,东入 涞。——《说文》
(2) 在河北省
(3) 尿
病方今客肾濡,此所谓“肾痹”也。——《史记》
(4) 通“儒”。儒士,学者
海内称之曰濡术之宗。——《济阴太守孟郁修尧庙碑》
少以濡术。——《尉卫卿衡方碑》
(5) 假借为“堧”。空地
自以城池道濡麦。——《鲁相史晨飨孔庙后碑》
英文翻译
immerse, moisten; wet, damp
方言集汇
◎ 粤语:jyu4 nyun5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i1 ri2 [宝安腔] ji2 [台湾四县腔] si1 ji2 [梅县腔] si1 [客语拼音字汇] yi2 yi2 [客英字典] si1
◎ 潮州话:而污5(如) 思污1(须),ru5(zû) su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i1 ri2 [宝安腔] ji2 [台湾四县腔] si1 ji2 [梅县腔] si1 [客语拼音字汇] yi2 yi2 [客英字典] si1
◎ 潮州话:而污5(如) 思污1(须),ru5(zû) s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儒 | 人朱 | 日 | 虞 | 平聲 | 虞 | 合口三等 | 遇 | 虞 | nʑĭu | njyo/r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