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苻

ǒu fú [ ou fu]
繁体 嘔苻
注音 ㄡˇ ㄈㄨˊ

词语释义

1.犹抚爱。呕,通"煦"。

词语解释

  1. 见“ 呕符 ”。

引证解释

⒈ 见“呕符”。

汉字详情

ǒu [ou]
部首: 319
笔画: 7
五笔: KAQY
仓颉: RSK
四角: 6101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区( ōu)声。本义:东西在胃喉中上涌,从口中出来)

(2) 同本义

欧,吐也。——《说文》。字亦作呕。

吾伏嘔呕血。——《左传·哀公二年》

其音如呕。——《山海经·东山经》

有女子方跪,据树而呕丝北海外也。——《博物志·异人》

老夫情怀恶,呕泄卧数日。——唐· 杜甫《北征》

(3) 又如:呕逆(恶心想吐);呕泄(吐泻);呕家(平素患有恶心、呕吐的病人)

(4) 古通“讴”。唱歌

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汉书·朱买臣传》

(5) 如:呕吟(歌吟);呕唱(唱歌)

(6) 逗弄;故意惹人生怒

你不要呕我。——《水浒传》


象声词 。如:呕呀(象声词);呕吼(象声词。野兽嗥叫声);呕轧(象声词。摇橹声);呕呢(象声词。幼儿语声);呕哇(象声词。歌声);呕哑(象声词。小儿说话声、车行声、摇橹声、鸟鸣声等);呕嘎(象声词。燕雀鸣叫声)

英文翻译

vomit; annoy, enrage

方言集汇

◎ 粤语:au2
◎ 潮州话:au2

宋本广韵

[fu]
部首: 301
笔画: 8
五笔: AWFU
五行:
仓颉: TODI
四角: 4424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即“白英”( Solanum lyratum )。又名鬼目草,茎似葛,叶圆有毛,子如耳珰,赤色,丛生 。如:苻蓠(植物名。即莞蒲。白芷的别称)

(2) 通“莩”,芦苇杆里的薄膜

芦苻之厚,通于无垠。——《淮南子·俶真》

(3) 姓(今读 )。本作“蒲”,至苻坚更改为“苻”。如:苻秦(晋时五胡十六国中之前秦。为苻氏所建,故称);苻朗皂白(谓晋苻朗善识味,食鹅能知其毛色之事)

(4) 通“符”。符契

即上尚书,参以苻验。——汉《史晨乡孔庙后碑》

精通皓穹,三纳苻银。——汉《李翕析里桥郙阁颂》

(5) 通“符”。符命,预言未来的神秘文书

运天苻命。——汉《北军中侯郭仲奇碑》

英文翻译

kind of herb; type of grass

方言集汇

◎ 粤语:fu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fu2 pu2 [梅县腔] pu2 [海陆丰腔] fu2 pu2 [客英字典] fu1 pu2 [客语拼音字汇] p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防無平聲合口三等bʰĭubyo/b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