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古丧礼,以珠玉纳死者口中曰“含”,以衣衾赠死者曰“襚”。
《周礼·天官·小宰》:“受其含襚币玉之事。” 郑玄 注:“口实曰含,衣服曰襚。”《礼记·杂记下》:“诸侯使人弔,其次含、襚、賵、临,皆同日而毕事者也。” 唐 刘禹锡 《故荆南节度推官董府君墓志》:“自含襚至於卜竁,皆仁人之賻焉。”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吉凶典制·含襚》:“凡始死,以珠玉实口中曰含,以衣衾赠死者曰襚。襚,即今俗谓搭衣架是也。” 清 无名氏 《帝城花祥·韵香传》:“及其卒也,敛手足形,几不能备含襚。”
引证解释
⒈ 古丧礼,以珠玉纳死者口中曰“含”,以衣衾赠死者曰“襚”。
引《周礼·天官·小宰》:“受其含襚币玉之事。”
郑玄注:“口实曰含,衣服曰襚。”
《礼记·杂记下》:“诸侯使人弔,其次含、襚、賵、临,皆同日而毕事者也。”
唐刘禹锡《故荆南节度推官董府君墓志》:“自含襚至於卜竁,皆仁人之賻焉。”
宋高承《事物纪原·吉凶典制·含襚》:“凡始死,以珠玉实口中曰含,以衣衾赠死者曰襚。襚,即今俗谓搭衣架是也。”
清无名氏《帝城花祥·韵香传》:“及其卒也,敛手足形,几不能备含襚。”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今声。本义:含在嘴里)
(2) 同本义
含,嗛也。——《说文》
含,口也,合口亭之也。衔亦然也。——《释名·释饮食》
含哺而熙,鼓腹而游。——《庄子·马蹄》
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庄子·外物》
含杜若,握玉环。——《韩非子·内储说下》
吾但当含饴弄孙。——《后汉书·明德马皇后传》
口如含朱丹。——《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儿含乳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含乳啼声。
(3) 又如:含哺(口衔食物);含殓(含口;含口垫背。死人入殓时,把珍珠等物放在死人嘴里,叫“含口”。把金钱放在死人身下,叫“垫背”);含咀(衔在口中咀嚼。比喻品味)
(4) 容纳;包含
阿女含泪答。——《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含有音乐。——蔡元培《图画》
含文学之趣味。
为之含悲。——孙文《序》
(5) 又如:含元(包含万物的本原;包含元气);含气(含藏元气);含孕(包含;孕育);含光(内藏光采,包藏美德)
(6) 忍受;宽容 。如:含悲茹痛(忍受痛苦);含垢(忍受耻辱);含容(容忍;宽恕);含辱(忍受耻辱);含贷(包涵,宽恕)
(7) 怀着不露;隐藏在内
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杜甫《后出塞五首》
使渠弥含憎惧死以侥幸。——《韩非子·难囚》
(8) 又如:含哀(怀着哀痛之情);含戚(怀着忧伤);含道(怀藏正道;抱有主张);含愁(怀着愁苦);含伤(怀着悲伤)
(9) 显现;带着 。如:含脸(板着面孔);含春(带着笑容;带着春意);含香(带着香气);含嗔(带着生气和责备的神情)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ham2 [海陆丰腔] ham2 [客英字典] ham2 [台湾四县腔] ham2 [客语拼音字汇] ham2 hem2 [陆丰腔] ham3 [沙头角腔] ham2 [东莞腔] ham2 [宝安腔] ham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含 | 胡男 | 匣 | 覃 | 平聲 | 覃 | 開口一等 | 咸 | 覃 | ɣɒm | ghom/hom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古吊丧之礼。为死者穿衣
襚,衣死人也。从衣,遂声。——《说文》
楚使公亲襚。——《春秋传》
襚遗也。——《春秋说题辞》
(2) 又如:亲襚(亲手给死者穿衣);襚敛(给死者穿衣入棺)
(3) 向死者赠衣被
襚,送也。货财曰赙,车马曰赗,衣衾曰襚。即袭也。——《广雅》
(4) 又如:襚礼(吊丧者赠送死者的衣衾等物);向襚(向死者赠衣被);襚衣(襚服。赠送给死者的衣服)
(5) 赠活人衣服
今日喜辰,贵姊懋膺洪册,谨上襚三十五条,以陈踊跃之心。——《西京杂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ui5 [客英字典] sui5 [海陆丰腔] sui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遂 | 徐醉 | 邪 | 脂A合 | 去聲 | 寘 | 合口三等 | 脂A | 止 | zsyih/szvih | zw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