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灭

tūn miè [tun mie]
繁体 吞滅
注音 ㄊㄨㄣ ㄇ一ㄝˋ

词语释义

吞灭 tūnmiè

(1) 并吞消灭

conquer and annex

词语解释

  1. 并吞消灭。

    《汉书·王莽传中》:“ 莽 志方盛,以为四夷不足吞灭。” 晋 潘岳 《为贾谧作赠陆机》诗:“强 秦 兼并,吞灭四隅。” 宋 苏辙 《七代论》:“其兵不足以相吞灭。”《明史·外国传四·琉球》:“当是时, 日本 方强,有吞灭之意。” 毛泽东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第四章:“﹝ 日本 ﹞无限止地吞灭全 中国 是不可能的。”

  2. 犹包容。

    宋 苏轼 《又次前韵赠贾耘老》:“ 具区 吞灭三州界,浩浩汤汤纳千派。”

  3. 喻淹没。

    郭沫若 《金刚坡下》:“她低下头去,吻着她自己的婴儿,就以那样的姿势,被夜境吞灭了去。” 沙汀 《航线》:“波涛汹涌着,血和火汹涌着,好象就要吞灭掉这一切的不平。”

引证解释

⒈ 并吞消灭。

《汉书·王莽传中》:“莽志方盛,以为四夷不足吞灭。”
晋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强秦兼并,吞灭四隅。”
宋苏辙《七代论》:“其兵不足以相吞灭。”
《明史·外国传四·琉球》:“当是时, 日本方强,有吞灭之意。”
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第四章:“﹝日本﹞无限止地吞灭全中国是不可能的。”

⒉ 犹包容。

宋苏轼《又次前韵赠贾耘老》:“具区吞灭三州界,浩浩汤汤纳千派。”

⒊ 喻淹没。

郭沫若《金刚坡下》:“她低下头去,吻着她自己的婴儿,就以那样的姿势,被夜境吞灭了去。”
沙汀《航线》:“波涛汹涌着,血和火汹涌着,好象就要吞灭掉这一切的不平。”

吞灭的国语词典

并吞且灭亡。

吞灭的网络释义

吞灭

  • 【词目】吞灭
  • 1. 并吞消灭。
  • 《汉书·王莽传中》:“莽志方盛,以为四夷不足吞灭。” 晋 潘岳 《为贾谧作赠陆机》诗:“强秦兼并,吞灭四隅。” 宋 苏辙《七代论》:“其兵不足以相吞灭。”《明史·外国传四·琉球》:“当是时,日本方强,有吞灭之意。” 蔡东藩 《清史演义》第一回:“后来蒙古兴起,金邦渐衰,蒙古与南宋联兵,将他吞灭,还有未曾死亡的遗族,逃奔东北,伏处海滨,经过了二百多年,又产出一个大人物来;这个人物,说是天女所生,真正奇事!”毛泽东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第四章:“﹝日本﹞无限止地吞灭全中国是不可能的。”
  • 2. 犹包容。
  • 宋 苏轼 《又次前韵赠贾耘老》:“具区吞灭三州界,浩浩汤汤纳千派。”
  • 3. 喻淹没。
  • 郭沫若 《金刚坡下》:“她低下头去,吻着她自己的婴儿,就以那样的姿势,被夜境吞灭了去。” 沙汀 《航线》:“波涛汹涌着,血和火汹涌着,好象就要吞灭掉这一切的不平。”
  • 吞灭(罗姆语:Porajmos[瀂吀脂洂吀猂崀)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克罗地亚独立国、匈牙利王国试图消灭欧洲罗姆人的一场行动。在希特勒的统治之下,罗姆人与犹太人一样受到敌视和迫害,并因此在纳粹占领区濒于灭亡。由于东欧的罗姆人社群不像犹太人一样有一定的组织,因此“吞灭”并未得到充分记录。二战中,罗姆人的死亡人数约在22万到15万之间。
  • 吞灭造句

    他们因着信,过红海如行乾地。埃及人试着要过去,就被吞灭了。
    离散的故人重回到身边,那时想说的话都被如今这漫长的沉默吞灭。
    你们要怀的是糠秕要生的是碎秸你们的气就是吞灭自己的火。
    在那里,火必烧灭你,刀必杀戮你,吞灭你如同蝻子。任你加增人数多如蝻子,多如蝗虫吧。
    我必撤去篱笆,使它被吞灭,拆毁墙垣,使它被践踏。
    祂像火焰四围吞灭,在雅各中间焚烧。
    王向使者说,你告诉约押说,不要因这事愁闷,刀剑或吞灭这人或吞灭那人,没有一定的。你只管竭力攻城,将城倾覆。可以用这话勉励约押。
    然而他还没来得及够着卡车,化学蒸汽已燃烧起来,一时间火舌吞灭了查里。
    夏季旅游要注观,天气预报不能忘。天有不测风云变,暴雨冰雹定提防。洪水狂风不安全,吞灭生命不商谈。天王地霸不予理,让你屈服救命喊。朋友:出游别忘尽高兴,安全第一放在心。
    有一宗人,牙如剑,齿如刀,要吞灭地上的困苦人,和世间的穷乏人。
    其余的没有一样他不吞灭,所以他的福乐不能长久。
    我责打你们的儿女是徒然的,他们不受惩治。你们自己的刀吞灭你们的先知,好像残害的狮子。
    我们在这帐棚里,叹息劳苦,并非愿意脱下这个,乃是愿意穿上那个,好叫这必死的被生命吞灭了。
    你们要传扬在埃及,宣告在密夺,报告在挪弗,答比匿说,要站起出队,自作准备,因为刀剑在你四围施行吞灭的事。
    耶和华要在他的震怒中吞灭他们。那火要把他们烧尽了。
    他们向耶和华行事诡诈,生了私子。到了月朔,他们与他们的地业必被吞灭。
    你发怒的时候,要使他们如在炎热的火炉中。耶和华要在他的震怒中吞灭他们。
    现在你们要急速打发人去,告诉大卫说,今夜不可住在旷野的渡口,务要过河,免得王和跟随他的人都被吞灭。
    所以地被咒诅吞灭,住在其上的显为有罪。地上的居民被火焚烧,剩下的人稀少。
    主如仇敌吞灭以色列和锡安的一切宫殿,拆毁百姓的保障。在犹大民中加增悲伤哭号。

    汉字详情

    tūn [tun]
    部首: 319
    笔画: 7
    五笔: GDKF
    五行:
    仓颉: MKR
    四角: 10608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天声。本义:咽下)

    (2) 同本义

    吞,咽也。——《说文》

    吞舟大鱼也。——《后汉书·杜笃传》注

    吞长江。——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与风水相吞吐。——宋· 苏轼《石钟山记》

    气吞万里如虎。——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又如:吞炭(吞咽火炭毁嗓子);吞舌(闭口结舌不言);吞舟(吞航。吞舟之鱼,能吞舟的大鱼);吞刀刮肠(喻痛下决心,改过自新);吞牛(比喻少年气概豪迈);吞咀(吞食);吞下一条鳝鱼

    (4) 吞并,消灭掉

    吞,灭也。——《广雅》

    兼有吞周之意。——《战国策·西周策》

    而交吞揆之。——《楚辞·天问》

    吞二周。—— 汉· 贾谊《过秦论》

    (5) 又如:吞楼(侵吞);吞夺(侵吞掠夺);吞据(吞并,占据);吞声忍气(强忍气愤而不出声);吞声忍泪(形容强忍悲伤);吞声饮恨(抱恨无言);吞哀(隐忍悲伤)

    (6) 容纳

    吞若云梦者八九。——司马相如《子虚赋》

    (7) 忍受

    气断声吞。——《聊斋异·促织》

    (8) 又如:吞恨

    形容词

    痴呆

    灯窗苦吟,寒酸撒吞。——汤显祖《牡丹亭·腐叹》

    英文翻译

    swallow; absorb, annex, engulf

    方言集汇

    ◎ 粤语:tan1
    ◎ 客家话:[梅县腔] tun1 [宝安腔] tun1 [客语拼音字汇] tu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四痕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吐根平聲開口一等thontʰən
    miè [mie]
    部首: 414
    笔画: 5
    五笔: GOI
    五行:
    仓颉: MF
    四角: 10809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威( xuè)声。简化字“灭”为会意,从“一”从“火”,“一”表示覆压火上。本义:消灭;灭亡)

    (2) 同本义

    灭,尽也。——《说文》

    灭,绝也。——《尔雅·释诂》

    国之灭亡无日矣。——《礼记·乐记》

    家有既亡,国有既灭。——《谷梁传·襄公六年》

    以小畜大灭。——《吕氏春秋·情势》

    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敝在赂秦。—— 苏洵《六国论》

    秦皇灭典,亦造仙诗——《文心雕龙·明诗》

    灭韩亡 魏。——《战国策·魏策》

    (3) 又如:灭于绛;一朝而灭;灭亲(断绝亲族间的关系);灭户(全家皆死,宗嗣断绝);消灭(使消灭;除掉;灭亡);毁灭(摧毁消灭);灭夷(消灭);灭劫(毁灭的灾难)

    (4) 消失,隐没

    何(荷)校(木枷)灭耳。——杜甫《戏为六绝句》

    尔曹身与名俱灭。

    (5) 又如:灭抹(埋没);灭名(名誉尽失);灭身(丧身,毁灭自身);灭没(湮没;隐没);灭景(隐没形影,指隐居)

    (6) 熄灭

    火不灭。——唐· 杜牧《阿房宫赋》

    (7) 又如:灭却(熄灭);灭息(熄灭)

    (8) 淹没

    过涉灭顶。——《易·大过》

    (9) 涂抹改动 。如:灭刺(让名刺上的字迹消隐,指不愿投刺干谒);灭青(指古代用刀削改竹简上的字句)

    英文翻译

    extinguish; wipe out, exterminate

    方言集汇

    ◎ 粤语:mit6
    ◎ 潮州话:mig8(mîk) [揭阳]mêg8 [潮阳]miag8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