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并

tūn bìng [tun bing]
繁体 吞併
注音 ㄊㄨㄣ ㄅ一ㄥ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吞并 tūnbìng

(1) 合并

merger

(2) 并吞;兼并

互相吞并。——[英]赫胥黎著严复《天演论》
annex;take possission of

引证解释

⒈ 见“吞并”。亦作“吞併”。并吞,兼并。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潧水》:“然地理参差,土无常域。随其强弱,自相吞并。”
唐罗隐《自贻》诗:“汉武巡游虚轧轧, 秦皇吞併谩驱驱。”
明无名氏《临潼斗宝》第一折:“目今楚国平公即位,天下十八国诸侯,各相吞併。”
周恩来《人民政协共同纲领草案的特点》:“这种做法显然不同于军阀制度的吞并排挤。”

吞并的国语词典

侵占别人的财物而归并为己有。

吞并的网络释义

吞并

  • 基本解释
  • 1. [merger]∶合并
  • 2. [annex;take possission of]∶并吞;兼并
  • 互相吞并。——[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 吞并造句

    日益强大的秦国渐渐吞并了六国,统一中国。
    他们打着兼弱攻昧的旗号,横行无忌地吞并了邻国。
    我不过一个影,要别你而沉没在黑暗里了。然而黑暗又会吞并我,然而光明又会使我消失。
    日本军阀野心勃勃,企图吞并中国,但他们却被中国人民打得一败涂地。
    沐家家主沐彦佳培养的人才济济,在他的教导下出了很多名人,部分人为国家效力,偶尔还会来请教沐彦佳问题,所以就更不能吞并这座小城。
    如今之举,已是破釜沉舟,大有当年楚雄吞并百二秦川之决心。
    以至于本来作为青石城唯一的采矿场,而被称为叶家摇钱树的叶家采矿场也处于即将停产的窘况,如今叶家在青石城中的商铺,也基本被萧家和端木家通过各种手段吞并完。
    华雄此人我见过,一武夫不足挂齿,如今却在这时候背叛董卓,难道他也有虎狼之心?欲吞并汉室江山?
    这种敌意,并没有随着北周吞并北齐而减弱,相反,北周以征服者的姿态,歧视原北齐控制的所谓山东之人,称其为“机巧奸伪,避役游惰”之民。
    谁说我没有死过?出生以前,太阳,已无数次起落,悠久的时光被悠久的虚无吞并,又以我生日的名义,卷土重来。
    中俄关系日益密切,尤其是在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西方不断批评并对其实施制裁之后。
    想吞并中国海岛的国家是无耻之徒!
    少林低头、武当跪服、解散拳联、吞并剑协,从此天大地大、峨嵋最大!武林百门朝拜、万流归宗,峨嵋十首座之名流传千古、永垂不朽……
    当初吕布、袁绍、公孙瓒、张绣是系统安排给曹魏帝国的四大附属诸侯,袁绍、公孙瓒和张绣先后被林剑晨吞并,只剩下吕布还在为曹操鞍前马后。
    在沙皇统治的殖民扩张时期,俄罗斯帝国吞并了大多数的国家。
    战国早期,南方楚国亡夏之心不死,灭亡蔡国杞国之后还要吞并宋国,欲同三家分晋之后的三晋争霸天下。
    谁说我没有死过,出生以前,太阳无数次起落,悠久的时光被悠久的虚无、吞并,又以我生日的名义,卷土从来。
    他不仅坚决反对日本的吞并,后来还自认为是“亡国大夫”,称病闭门不出。
    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最终,容朝吞并棠国,金瓯无缺。
    面对被吞并的半壁河山,他们渴望横戈跃马,登坛作将,收复中原,一统江山。

    汉字详情

    tūn [tun]
    部首: 319
    笔画: 7
    五笔: GDKF
    五行:
    仓颉: MKR
    四角: 10608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天声。本义:咽下)

    (2) 同本义

    吞,咽也。——《说文》

    吞舟大鱼也。——《后汉书·杜笃传》注

    吞长江。——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与风水相吞吐。——宋· 苏轼《石钟山记》

    气吞万里如虎。——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又如:吞炭(吞咽火炭毁嗓子);吞舌(闭口结舌不言);吞舟(吞航。吞舟之鱼,能吞舟的大鱼);吞刀刮肠(喻痛下决心,改过自新);吞牛(比喻少年气概豪迈);吞咀(吞食);吞下一条鳝鱼

    (4) 吞并,消灭掉

    吞,灭也。——《广雅》

    兼有吞周之意。——《战国策·西周策》

    而交吞揆之。——《楚辞·天问》

    吞二周。—— 汉· 贾谊《过秦论》

    (5) 又如:吞楼(侵吞);吞夺(侵吞掠夺);吞据(吞并,占据);吞声忍气(强忍气愤而不出声);吞声忍泪(形容强忍悲伤);吞声饮恨(抱恨无言);吞哀(隐忍悲伤)

    (6) 容纳

    吞若云梦者八九。——司马相如《子虚赋》

    (7) 忍受

    气断声吞。——《聊斋异·促织》

    (8) 又如:吞恨

    形容词

    痴呆

    灯窗苦吟,寒酸撒吞。——汤显祖《牡丹亭·腐叹》

    英文翻译

    swallow; absorb, annex, engulf

    方言集汇

    ◎ 粤语:tan1
    ◎ 客家话:[梅县腔] tun1 [宝安腔] tun1 [客语拼音字汇] tu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四痕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吐根平聲開口一等thontʰən
    bìng,bīng [bing]
    部首: 213
    笔画: 6
    五笔: UAJ
    五行: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TT
    四角: 80441

    详细解释

    bīng

    名词

    (1) 古地名。并州

    (2) 相传禹治洪水,分天下为九州。并州为九州之一,其地在今河北保定、正定和山西大同、太原一带。沿用为太原的别称

    (3) 汉置并州,其地在今内蒙古、山西(大部)、河北(一部)。东汉时并入冀州。三国魏复置。其地在今山西汾水中游

    并、 汾乔木,望秋先陨。—— 宋· 沈括《梦溪笔谈》

    (4) 另见 bìng

    bìng

    动词

    (1) (会意。《说文》:“从二立。”金文字形,为二人并立之形。本义:并行,并列)

    (2) 同本义

    並,併也。从二立,会意。今隶作並。——《说文》

    並行。——《仪礼·乡射礼》

    並立则乐。——《礼记·儒行》

    俄而並乎尧舜。——《荀子·儒效》

    並纽约用组。——《礼记·玉藻》

    並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诗·齐风·还》

    並驾齐驱,而一毂统辐。——《文心雕龙·附会》

    且夫尧、 舜、 桀、 纣千世而一出,是比肩并踵而生也。——《韩非子·难势》

    (3) 又如:并列;并肩作战;并介(不论穷富,都能耿介于守。兼利天下叫并,孤介自守叫介);并夹(古代习射时从箭靶上拔取箭头的工具);并封(古代传说中的双头兽);并心(同心)

    (4) 合并(由一部分与另一部分结合一起)

    并力西向。——苏洵《六国论》

    遂以周瑜, 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 备并力逆 操。——《资治通鉴》

    并一而不二。——《荀子·儒效》

    凡五十五章并为苍颉篇。——《汉书·艺文志》

    今野兽并角。——《汉书·终军传》

    (5) 又如:兼并(容纳合并);并叠(收拢;拼凑);并坐(谓因牵连而一并治罪);并兼(合并;并吞)

    (6) 兼并;并吞

    秦初并天下。——《史记·秦始皇本纪》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资治通鉴》

    魏并 中山。——《战国策·中山策》

    (7) 又如:并火(即“拼伙”。同伙拼杀);并卷(兼并席卷)

    (8) 具备

    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

    (9) 通“屏”,“摒”。排除

    至贵,爵国并焉。——《庄子·天运》

    (10) 相同

    行与世异,心与欲并。——嵇康《卜疑集》

    副词

    (1) 全,全都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二人并有愧色。——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荣贼并非推心待慰帅者。——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并然(完全);据我了解,事情并不是这样

    (3) 一起;一齐;同时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史记·陈涉世家》

    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资治通鉴》

    (4) 又如:并举;并日而食(两天只吃一天的饭);并存不悖(同时存在而不冲突)

    (1) 并且,连

    杖至百,两股间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我们完全同意并拥护这个报告

    (3) 和,以及

    (4) 另见 bīng

    英文翻译

    combine, annex; also, what's more

    方言集汇

    ◎ 粤语:bing1 bing3 bing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bin5 [海陆丰腔] bin5 [客语拼音字汇] bin4 [台湾四县腔] bin5 [东莞腔] bin5 [宝安腔] bin5
    ◎ 潮州话:bêng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四清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府盈清開平聲開口三等pjeng/piengpĭɛŋ

    吞并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