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穗

tǔ suì [ tu sui]
注音 ㄊㄨˇ ㄙㄨㄟˋ

词语释义

吐穗 tǔsuì

(1) 抽穗。稻、麦、高粱等禾本科植物的穗由卷起筒状的叶子里露出来

高粱吐穗笑弯了腰
earing up;heading of cereal plants

词语解释

  1. 谓谷物长出穗儿。

    晋 葛洪 《抱朴子·守塉》:“陆无含秀之苗,水无吐穗之株。” 唐 王勣 《游北山赋》:“石菌抽叶,金芝吐穗。” 高玉宝 《高玉宝》第三章:“苞米一吐穗就拔来吃,等到秋天也耗吃完了。”

  2. 喻指露出穗状之物。

    明 朱有燉 《风月牡丹仙》第三折:“絳蜡烬清光吐穗,纸窓明素色生辉。”

引证解释

⒈ 谓谷物长出穗儿。

晋葛洪《抱朴子·守塉》:“陆无含秀之苗,水无吐穗之株。”
唐王勣《游北山赋》:“石菌抽叶,金芝吐穗。”
高玉宝《高玉宝》第三章:“苞米一吐穗就拔来吃,等到秋天也耗吃完了。”

⒉ 喻指露出穗状之物。

明朱有燉《风月牡丹仙》第三折:“絳蜡烬清光吐穗,纸窓明素色生辉。”

吐穗的国语词典

稻、麦、高粱等禾本科植物的穗,由卷成筒状的叶子里露出来。

吐穗的网络释义

吐穗

  • 吐穗,汉语词语,拼音是tǔ suì,释义是谷物长出穗儿。
  • 吐穗的翻译

    英语: to have the ears of grain come up

    吐穗造句

    地生五谷是自然的,先长苗,后吐穗,最后穗上结满了子粒。
    太阳温暖大地,麦粒吐穗结实。这些羊皮卷上的话也照耀我的生活,使梦想成真。
    对于山区居民来说,春季时的土豆种子,夏季从小麦吐穗到成熟,秋季时成熟的土豆、红薯、玉米等农作物,苻苓、天麻等药材,这些都已成为野猪的美食。
    那是一种忧伤的别离,无论是醉红了脸的高粱,还是白了头冠的芦苇,它们从萌芽到吐穗,都经历春夏季节的风吹雨打,待到生命璀璨到极致的时刻,它们便到了与母体生离死别的日子。
    到长苗吐穗的时候,稗子也显出来。

    汉字详情

    tǔ,tù [tu]
    部首: 319
    笔画: 6
    五笔: KF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RG
    四角: 6401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土声。本义:东西从口腔中涌出)

    (2) 同本义

    吐,写也。——《说文》

    柔则茹之,刚则吐之。——《诗·大雅·烝民》

    然我一沫三捉发,一饭三吐哺。——《史记·鲁周公世家》

    血入乎牙,不肯吐口。——韩愈《元和圣德》

    机发吐丸。——《后汉书·张衡传》

    与风水相吞吐。——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吐气纳元(道家的一种练功修身之法。吐、纳是我国古人的一种养生之术);吐信(吐舌头);吞吐(吞进和吐出);吐沫(吐出沫子);吐茹,吐哺(吐出嘴里食物)

    (4) 口说,陈说 。如:吐属;吐决(发表言论,断定事理);吐款(说出款曲。吐露真情);吐诚(说出真心话);吐肝露胆(赤诚相待,说出心里话);吐供(招供);吐言(说话);吐沥(倾诉)

    (5) 显露,呈现 。如:吐口(露口风);吐白(显露白色);吐絮(露出棉絮);吐端(呈现端应);吐绿(呈现翠绿色)

    (6) 发出;散发 。如:吐火(发出火光);吐曜;吐辉(发出光辉);吐焰(发出光焰);吐咬(吐音咬字);吐字;吐辞;吐音(发音);吐泄(发泄);吐绚(焕发光彩);吐发(焕发)

    (7) 长出 。如:吐穗;吐芽

    (8) 抒发;抒写 。如:吐文(写作。吐属);吐论(发议论);吐谈(谈吐)

    (9) 由里向外伸 。指舌头。如:吐舌头

    (10) 使能够迅速硬化的粘液从口中出来形成丝、网、茧 ——用于蜘蛛或蚕。如:蚕吐丝

    (11) 摆出,亮出 。武术用语

    把布衫脱将下来,吐个架子。——《水浒传》

    (12) 开放 。如:吐葩(开花);吐花

    (13) 出 。如:吐奇(出奇谋);吐决(出谋决策);吐故纳新;吐懑(发泄内心的愤懑)

    名词

    (1) 姓

    (2) 另见

    动词

    (1) 呕吐。呕出胃内容物 。如:吐下(呕吐下泻);吐逆(呕吐而气逆);吐红(吐血);吐眩(呕吐眩晕);吐骂(唾骂);吐药(促使呕吐的药物);吐壶(唾壶);恶心要吐

    (2) 不自主地从嘴里涌出 。如:如果把它们完整地吞下去的话,它们又会被吐出来

    (3) 退还非法的或不义的收益 。如:吐赃

    (4) 另见

    英文翻译

    vomit, spew out, cough up

    方言集汇

    ◎ 粤语:tou2 tou3
    ◎ 客家话:[梅县腔] tu5 [梅县腔] tu5 [东莞腔] tu5 [宝安腔] tu5 [客英字典] tu5 [台湾四县腔] tu5 [客语拼音字汇] le4 tu4 [陆丰腔] tu5 [沙头角腔] tu5 [海陆丰腔] t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他魯上聲開口一等thox/thuutʰu
    suì [sui]
    部首: 505
    笔画: 17
    五笔: TGJN
    吉凶:
    仓颉: HDJIP
    四角: 25933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禾,惠声。稻麦等禾本科植物的花或果实聚生在茎上顶端部分。亦泛指穗状花实)

    (2) 同本义

    赪茎素毳,并柯共穗之瑞。——《曲水诗序》。注;“共穗,嘉禾了。”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诗·王风·黍离》

    彼有滞穗。——《诗·小雅·甫田》

    (3) 又如:穗肥(禾谷作物幼穗分化期施用的追肥,可使幼穗有充足养分,穗大粒多,增加产量);麦穗

    (4) 穗状之物 。如:穗带(如穗状的带子);穗缰(带穗的缰绳);穗头(穗状物)

    (5) 烛花或灯花

    时复见残灯,和烟坠金穗。——韩偓《懒卸头》

    (6) 中国广州市的别称 。古代传说中有五仙人乘五色羊执六穗至此,故称其为“穗”

    (7) 通“繐”。细而疏的麻布 。古时多用作丧服 。如:穗帷(灵帐。同繐帐);穗屦(细疏布所制,丧事时穿的鞋子);穗布(细而稀疏的麻布)

    英文翻译

    ear of grain; tassel; Guangzhou

    方言集汇

    ◎ 粤语:seoi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ui5 fui5 [宝安腔] fui5 sui5 [台湾四县腔] sui5 fi5 [东莞腔] sui5 [梅县腔] fi5 fui5 [客语拼音字汇] sui4 [客英字典] fui5 su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徐醉脂A合去聲合口三等脂Azwizsyih/szvi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