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吃惊
(1) 受惊;使人感到惊讶
词语解释
亦作“喫惊”。惊骇;惊惶。
《水浒传》第二六回:“ 武松 道:‘高邻休怪,不必喫惊。’”《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满生 见説,心下喫惊,半晌作声不得。”
指惊讶。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十八:“‘你的父亲不是很讨厌外省人吗?’我吃惊地问。”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喫惊”。
⒉ 惊骇;惊惶。
引《水浒传》第二六回:“武松道:‘高邻休怪,不必喫惊。’”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满生见説,心下喫惊,半晌作声不得。”
⒊ 指惊讶。
引巴金《春天里的秋天》十八:“‘你的父亲不是很讨厌外省人吗?’我吃惊地问。”
吃惊的国语词典
受惊,吓了一跳。
吃惊的网络释义
吃惊
吃惊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乞声。本义:口吃,结巴) 同本义
吃,言蹇难也。——《说文》
昌为人吃。——《汉书·周昌传》
(2) 又如:吃子(口吃的人);吃吃(形容口吃或有话说不出口)
动词
(1) (形声。从口,契声。本义:吃东西。按:“吃”在古代一般不当“吃东西”讲。“吃东西”的意义古代写作“喫”。汉字简化后“喫”写作“吃”)
(2) 吃东西。与“喝”形成对照
友闻白羊肉美,一生未曾得喫,故冒求前耳。——《世说新语·任诞》
临岐意颇切,对酒不能吃。——杜甫《送李校书二十六韵》
(3) 又如:吃面包;吃喝;吃用(泛指吃、穿等生活资料和用费);吃相(吃喝时的姿态、样子)
(4) 饮;喝 。如:吃血(饮血酒);吃茶(喝茶)
(5) 吸;吸收 。如:这种纸不吃墨
(6) 忍受;遭受 。如:吃辛吃苦(忍受辛苦);吃比(受到处罚);吃受(忍受)
(7) 表示被动,用法同“被” 。如:吃惊受怕(受惊骇);吃孽(遭殃);吃板子(挨板子);吃拳(被拳打);吃笑(被耻笑)
(8) 指在某一出售食物的地方吃 。如:吃食堂
(9) 指依赖某种事物来生活 。如:吃荤饭(靠包揽词讼和敲勒索为生);吃野食(偷情);吃门户饭(旧指靠妓院生活);吃生意饭(靠经商为生);吃自在饭(吃现成饭)
(10) 用;费 。如:吃力(费力,用力;累;疲倦)
(11) 歼灭或摧毁一大部分 。如:又吃掉敌军一个师
(12) 犹跌 。如:吃交(跌交);吃乔(吃交;跌交);吃蹶(跌倒;摔倒)
(13) 欺压 。如:吃人(比喻旧社会剥削阶级残酷的剥削和压迫穷人)
(14) 浸入水中 。如:吃载(船只的载重量。吃:吃水,船身入水的深度);吃水十二尺深的船
介词
被;让;由于
自从嫁得你哥哥,吃他忒善了,被人欺负,才得到这里。——《金瓶梅》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iet7 kit8 ngiet7 ngat7 [客语拼音字汇] cid5 gid5 kiad5 kid6 [梅县腔] ket7 [东莞腔] nget7 [客英字典] ngiet7 ket7 ngat7 [宝安腔] ngiet7 [台湾四县腔] kiet7 kit8 ngiet7 ngat7 [陆丰腔] ket7
◎ 潮州话:ngeg4(ngurk) [揭阳、潮阳]ngiag4(ngiak)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訖 | 居乙 | 見 | 質B開 | 入聲 | 物 | 開口三等 | 臻 | 眞B | kĭĕt | kivt/kiot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马,敬声。本义:马受惊)
(2) 同本义
驚,马骇也。——《说文》
襄子至桥而马惊。——《战国策·赵策一》
(3) 又如:惊嘶(马受惊而嘶叫);惊尘(车马疾驶所扬起的尘土);惊镳(惊马)
(4) 惊动;震惊
宫庭震惊。——《楚辞·招魂》
其生若惊。——《吕氏春秋·慎大》
震惊百里。——《易·震卦》。郑注:“惊之言警戒也。”
皆惊忙。——《乐府诗集·木兰诗》
月出惊山鸟。——唐· 王维《鸟鸣涧》
惊问信之。——明· 魏禧《大铁椎传》
惊为生人。——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5) 又如:惊唬(惊动,吓唬);惊耍(用惊吓的办法开玩笑;耍笑);惊闺(惊闺叶。货郎为招徕顾客而使用的一种手摇响器)
(6) 动
波澜不惊。——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7) 惊慌,恐惧
秦王惊,自引而起。——《战国策·燕策》
闻人声亦惊起。——苏轼《石钟山记》
(8) 又如:惊恍(惊慌,害怕);惊怖(惊慌恐怖,惊吓);惊报(灾祸的先兆);惊疑(惊慌疑惑);惊嘬嘬(非常提心、害怕的样子);惊怖惕息(战战兢兢,恐惧不安的样子)
(9) 惊讶;惊奇。如:惊厄(惊险;惊困);惊诧(惊讶诧异);惊乍(惊恐不安);惊悼(惊异痛伤)
(10) 纷乱
莫敢直言,其生若惊。——《吕氏春秋》
细尘障路起,惊花乱眼飘。——北周· 庾信《侠客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