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码锁

hào mǎ suǒ [hao ma suo]
注音 ㄏㄠˋ ㄇㄚˇ ㄙㄨㄛˇ

词语释义

采用数字保安的锁。锁的表面有可滚动的编排号码机构。开锁时需拨到某设定的号码,才能开锁,或再用钥匙开锁。用于保险箱、密码箱等。

汉字详情

hào,háo [hao]
部首: 319
笔画: 5
五笔: KGN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RMVS
四角: 60027

详细解释

háo

动词

(1) (会意。从虎,从号。“号”亦兼表读音。“号”是“號”的古字,上面是“口”,下面代表声音,即号呼的意思。后繁化,变成“號”,现在简化为“号”。本义:大声喊叫)

(2) 同本义

号,呼也。——《尔雅》

谁之永号?——《诗·魏风·硕鼠》

公号庆郑。——《国语·晋语》

号呼而转徙。——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因大号,一墟皆惊。——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阴风怒号。——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号泣载道。——《明史》

(3) 又如:号噪(呼叫,喧嚷);号踯(号叫跳顿);号佛(高声念佛)

(4) 哭而有言

号,痛声也。——《说文》

以哭有言者为号。——《颜氏家训·礼》

老聃死, 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庄子·养生主》

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韩愈《进学解》

先号咷而后笑。——《易·同人》

号呼达旦。——方苞《狱中杂记》

(5) 又如:号啕痛(歇后语:哭);号天搭地(大声哭叫);号天哭地(哭天抢地);号泣(大声哭泣)

(6) 动物引声长鸣,大风发出巨响

昆吾之山有兽焉,其音如号,——《山海经·中山经》

(7) 又如:寒号虫;号群(禽兽鸣号以求群类);号怒(怒号,指风声疾厉);北风怒号

(8) 另见 hào

hào

动词

(1) 扬言有

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史记·高祖本纪》

(2) 又如:口喧佛号(大声念佛)

(3) 命令,发令

发枪之号。——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明诏大号。——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4) 又如:号令

(5) 召唤;呼唤 。如:号召

(6) 宣称,称号

号之曰有巢氏。——《韩非子·五蠹》

号之曰燧人氏。

号为军机四卿。——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名词

(1) 名位;名称;称谓

号为张楚。——《史记·陈涉世家》

赐号称王。——《汉书·李广苏建传》

(2) 又如:号位(称号和爵位;名号);号带(军旗。古代大将出征,旗上绣出主帅姓氏,叫号旗);号名(标志;称谓;位号);国号;年号

(3) 记号;标帜 。如:号记(标记,记号);号箭(用来传达信号的响箭)

(4) 别号。名、字以外的称谓

号曰醉翁。——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自号刚峰。——《明史》

(5) 又如:号谥(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将葬,按其生前事迹给予寓意褒贬的称号);号簿(犹今登记簿);号屏(雨师的别名)

(6) 用以识别敌我的口令、暗号 。如:号哨(表达信号的口哨);号炮(军内用来传达信息的火炮);号火(用作信号的火光;旧时军内为传信息而举的火)

(7) 指编列的次序或等第。亦指编列次序的事物 。如:号件(挂过号的函件、电报等)

(8) 犹种,类。多为贬义 。如:那号人

(9) 管乐器号角、号筒、军号等的简称 。如:号筒;号头(号角的别称)

(10) 用号吹出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 。如:起床号,熄灯号

(11) 商店的代称

找了一家汇票号,是个日昇昌字号,汇了八百两,寄江南 徐州家里去。——《老残游记》

量词

(1) 表示人数的单位。如:一百多号人

(2) 表示次序,常放在数目字之后。如:三十五号文件,车牌H-10098号

(3) 表示一个月里的日子。如:八月五号

(4) 另见 háo

英文翻译

mark, sign; symbol; number

方言集汇

◎ 粤语:hou6
◎ 潮州话:ho7 ha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七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胡倒去聲開口一等ɣɑughauh/haw
[ma]
部首: 517
笔画: 8
五笔: DCG
五行:
吉凶:
仓颉: MRNVM
四角: 176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码碯(亦作“玛瑙”。一种似玉而次于玉的宝石)

码,码碯,石次玉也。——《玉篇》

(2) 表示数目的符号 。如:数码,页码;暗码;明码;号码;密码;价码

(3) 计算数目的用具 。如:筹码,砝码;码目(犹数目);码钱(赌博时用以代现金的筹码);码洋(旧时指商品上标的有折扣的定价)

(4) 英制长度单位,美制码等于0.9144米,在英国,则1码等于保存在威斯敏斯特商务部标准局的青铜棒两个金塞子上横线标记之间的距离(在62°F时)

(5) 指垒成的堆。相当于垛 。如:码头(船只停泊处;指交通便利的商业城市;旧指流氓活动霸占的地盘)

量词

(1) 用于事情。如:两码事;这是一码事

(2) 被垒成堆的东西的数量。如:一码柴禾

动词

(1) 〈方〉∶垒起;通常指整齐地堆积或摞起 。如:码砖;码积木

(2) 撂下不管

照市井上外话说,这就叫“把朋友码在那儿”了。——《儿女英雄传》

(3) 又如:码下(撂下;搁在一旁不管)

英文翻译

number, numerals; yard; symbol

方言集汇

◎ 粤语:maa5
◎ 潮州话:bhê2

宋本广韵

suǒ [suo]
部首: 506
笔画: 12
五笔: QIM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OPFBO
四角: 8978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

(2) 置于可启闭的器物上,以钥匙或暗码(如字码机构、时间机构、自动释放开关、磁性螺线管等)打开的扣件

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明· 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锁管(锁簧插入的锁身);锁孔(锁眼);锁梃儿(锁的销子);上锁

(4) 一种用铁环钩连而成的刑具

若见鬼把椎锁绳纆,立守其旁。——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5) 又如:锁靠(束缚手腕的刑具);锁韁(枷锁和韁绳)

(6) 链子

俄有赤龙长千余尺,电目血舌,朱鳞火鬣,项掣全锁,锁牵玉柱,千雷万霆,激绕其身。——唐· 李朝威《柳毅传》

(7) 又如:锁子(锁链);锁甲(锁子铠,锁子错甲,即锁子甲)

(8) 姓

动词

(1) 加锁,用锁锁住

长安布衣淮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唐· 杜甫《秋雨叹》

(2) 又如:锁闭(加锁关闭);锁禁(关锁禁闭);锁锢(关销禁闭);锁院(科举考试时,为防作弊,封锁试场之门,称为“锁院”。宋代有机密则锁闭院门上奏。因又称机密之奏为锁院)

(3) 紧缩而形成皱纹 。如:锁黛(美女锁眉头);双眉紧锁

(4) 缝制 。如:锁边;锁眼

(5) 束缚

僧辩既入,背泉而坐,曰:“ 鲍郎有罪,令旨使我锁卿,卿勿以故意见期。”因出令示 泉,锁之床下。——《梁书·鲍泉传》

(6) 又如:锁缚(用铁链或绳索捆缚);锁索(用铁链系束);锁士(囚禁的士人)

(7) 封闭;封锁 。如:锁印(年终封印停止办公);锁国

英文翻译

lock, padlock; shackles, chains

方言集汇

◎ 粤语:so2
◎ 潮州话:so2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