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只身
(1) 孤单一人
词语解释
独自一人。
宋 真山民 《渡江之越宿萧山县》诗:“隻身千里客,孤枕一灯秋。”《儒林外史》第三六回:“隻身一人,又无弟兄。”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八:“半载不得家书,只身孤影,心灵中无穷奇感。”
引证解释
⒈ 独自一人。
引宋真山民《渡江之越宿萧山县》诗:“隻身千里客,孤枕一灯秋。”
《儒林外史》第三六回:“隻身一人,又无弟兄。”
瞿秋白《赤都心史》二八:“半载不得家书,只身孤影,心灵中无穷奇感。”
只身的国语词典
单身、独自一人。
只身的网络释义
只身
反义词
只身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zhī
名词
(1) (形声。从又,持隹。持一隹曰隻,持二隹曰雙。本义:鸟一只) 同本义
隻,鸟一枚也。——《说文》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悼亡诗三首》
(2) 又如:只翼(一只鸟。比喻孤单)
量词
用于计量鸡、禽、牛、羊、球、手、足等的数目。如:两只手;三只鸡
形容词
(1) 引申为凡物之单者曰只。单一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李益《塞下曲》
匹马只轮无反者。——《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
(2) 又如:只轮不返(就连一只战车轮子都回不去了。比喻大败,全军覆灭);只鸡架酒(比喻祭品虽菲薄简陋,然情意甚重);只手(单手。转喻为独力);只句(单句,零星散句);只字(单字,零星的字迹或文辞);只曲(指北曲中不成套的小令);只眼(独眼。比喻独特的见地)
(3) 孤独 。如:只立(孤立);只凰(无偶的凰鸟。比喻无配偶的男子);只影(孤影。比喻孤单)
(4) 单数;奇数
肃宗而下,咸只日临朝,双日不坐。——《宋史·张洎传》
(5) 又如:只日(单日)
(6) 另见
zhǐ
(1) (指事。小篆字形。上为“口”,下面两点表示气向下。本义:句末语气词)
(2) 用于句末,表示终结或感叹
母也天只, 不谅人只!——《诗·鄘风·柏舟》
(3) 用于句末, 表示限止。相当于“耳”
诸侯归晋之德只, 非归其尸盟也。——《左传》
(4) 用于句中
乐只君子, 福履绥之。——《诗·周南·樛木》
(5) 用于判断句首,对主语起限定和强调作用
只我便是宋江。——《水浒传》
(6) 又如:只这便是
副词
(1) (秖和衹在唐、宋以后多写作只。“祇”简化为“只”)
(2) 另见
(3) 祇另见
(4) 仅;仅仅
只隔数重山。——宋· 洪迈《容斋续笔》
只在花开之数日。——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5) 又
只有霜中败叶。
(6) 又如:只道(只认为;只说);只除(只有;除非);只告诉你;只见过我父亲三次;只有两元钱;只他知道;只此(仅此;就此;唯有这样)
(7) 唯此;无它
别来杨柳街头树,摆弄春风只欲飞。——韩愈《镇州初归》
(8) 又如:只为读完了书的读者;我们在本章只指明该时期的主要特点;只在(就在);只如(就像)
(9) 除…外没任何其他 。如:他只穿单衣
(10) 本,本来
(旦云)妾身早知陛下驾临,只合远接。——《汉宫秋》
(11) 直;一直
鲁智深离了 桃花山,放开脚步,从早晨只走到午后。——《水浒传》
(12) 又如:只到(直到)
代词
(1) 指示代词,相当于“这”
若时乐,乐时苦,只个修行断门户。——一钵和尚《一钵歌》
(2) 又如:只个(这种;如此);只凭(这样);只么(如此);只今(如今;现在)
动词
(1) 作,做
相公到此只甚?——关汉卿《鲁斋郎》
(2) 限定或限制 。如:它只生活在淡水里
助词
(1) 用在句中
乐只君子,邦家之基。——《诗·小雅·南山有台》
(2) 相当于“着”
他前面引尺,我背后把他跟随。——高文秀《黑旋风》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zit7 [宝安腔] zit7 zi3 [海陆丰腔] zhi3 zhit7 [客语拼音字汇] zi3 zid5 [梅县腔] zhit7 [东莞腔] zi3 [客英字典] zhit7 zit7 [台湾四县腔] zih3 tsiit7 [陆丰腔] zhit7
◎ 潮州话:zi2 di2 ziah4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支 | 章移 | 章 | 支A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支A | 止 | cje/tje | tɕĭe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2) 同本义
身,躬也。象人之形。——《说文》。按,身的本义是人的躯干。
必有寝礼,长一身有半。——《论语·乡党》
人自项以下,踵以上,总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王述之《经义述闻》
人百其身。——《诗·秦风·黄鸟》
身也者,亲之枝也。——《礼记·哀公问》
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礼记·祭义》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告子下》
身首离兮心不惩。——《楚辞·九歌·国殇》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 沛公, 庄不得击。——《史记·项羽本纪》
(3) 又如:身边钱(随身带的钱);身品(身材);身伴(身旁);身边人(贴知伺候的奴婢,妾);身首分离(人的头和躯体分开。指被杀);身殃(谓身遭灾殃);身牖(身体的窗子,指耳朵);身无长物(比喻人的穷困)
(4) 物件的主体部分
枞,松叶柏身;桧,柏叶松身。——《尔雅·释木》
亥有二首六身。——《左传·襄公三十年》
(5) 又如:树身;河身
(6) 自己,自身
免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五蠹》
远者数世,近者及身。——清· 黄宗羲《原君》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唐· 韩愈《原毁》
(7) 又如:身己(本身,指属于自己的事);身外(自己以外,自身之外);身愆(己身的过失)
(8) 生命,性命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9) 又如:献身;奋不顾身;舍身救人
(10) 地位或身分
惟恐或后,竞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清· 周容《芋老人传》
(11) 又如:身名俱泰(物质生活优裕,名望亦崇高);身地(出身地位)
(12) 毕生,一辈子
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唐· 韩愈《答李翊书》
(13) 又如:身后萧条(死后景况凄凉,没有遗下产业、钱财或子女)
副词
(1) 亲身,亲自
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碴臿以为民先。——《韩非子·五蠹》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 秦川。——《三国志·诸葛亮传》
(2) 又如:身历(亲身经历)
动词
(1) 怀孕
大任有身,生此文王。——《诗·大雅·大明》。大任:周文王之母
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身已(妇人怀孕);身怀六甲(即怀孕);身瑞(身孕)
(3) 体验
尧、 舜性之也; 汤、 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孟子》
(4) 担当
中有贤子自为家督,遂起而身父母之任焉。——明· 李贽《战国论》
(5) 担任
自奉天入,琯身中军先锋。 ——《新唐书》
量词
用于衣服 。如:一身衣服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hin1 [客英字典] shin1 [沙头角腔] sin1 [宝安腔] sin1 [台湾四县腔] siin1 [陆丰腔] shin1 [东莞腔] sin1 [梅县腔] shin1 [客语拼音字汇] si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申 | 失人 | 書 | 眞A | 平聲 | 眞 | 開口三等 | 臻 | 眞A | ɕĭĕn | sj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