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齿

kòu chǐ [ kou chi]
繁体 叩齒
注音 ㄎㄡˋ ㄔˇ

词语释义

1.牙齿上下相碰击。古代的一种养生之法。 2.道家所行的祝告仪式之一。叩左齿为鸣天鼓,叩右齿为击天磬,驱祟降妖用之。当门上下八齿相叩,为鸣法鼓,通真、朝奏用之。

词语解释

  1. 牙齿上下相碰击。古代的一种养生之法。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养生》:“吾尝患齿,摇动欲落,饮食热冷皆苦疼痛。见《抱朴子》有牢齿之法,早朝叩齿三百下为良,行之数日,即便平愈。” 唐 白居易 《晚起闲行》诗:“皤然一老子,拥裘仍隐几。坐稳夜忘眠,卧安朝不起。起来无可作,闭目时叩齿。”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胎息》:“每日以子时后,披衣坐,面东或南,盘足坐,叩齿三十六通。” 清 曹寅 《惠山纳凉歌》:“临风叩齿漱寒泉,今夜移舟 太湖 尾。”

  2. 道家所行的祝告仪式之一。叩左齿为鸣天鼓,叩右齿为击天磬,驱祟降妖用之。当门上下八齿相叩,为鸣法鼓,通真、朝奏用之。

    宋 无名氏 《灯下闲谈·坠井得道》:“道士乃临楹秉简,叩齿焚香。”《水浒传》第七回:“众人有叩齿的,齐道:‘赤口上天,白舌入地。’”《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 韩夫人 叩齿礼拜。”

引证解释

⒈ 牙齿上下相碰击。古代的一种养生之法。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养生》:“吾尝患齿,摇动欲落,饮食热冷皆苦疼痛。见《抱朴子》有牢齿之法,早朝叩齿三百下为良,行之数日,即便平愈。”
唐白居易《晚起闲行》诗:“皤然一老子,拥裘仍隐几。坐稳夜忘眠,卧安朝不起。起来无可作,闭目时叩齿。”
宋周密《癸辛杂识前集·胎息》:“每日以子时后,披衣坐,面东或南,盘足坐,叩齿三十六通。”
清曹寅《惠山纳凉歌》:“临风叩齿漱寒泉,今夜移舟太湖尾。”

⒉ 道家所行的祝告仪式之一。叩左齿为鸣天鼓,叩右齿为击天磬,驱祟降妖用之。当门上下八齿相叩,为鸣法鼓,通真、朝奏用之。

宋无名氏《灯下闲谈·坠井得道》:“道士乃临楹秉简,叩齿焚香。”
《水浒传》第七回:“众人有叩齿的,齐道:‘赤口上天,白舌入地。’”
《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韩夫人叩齿礼拜。”

叩齿的网络释义

叩齿

  • 叩齿就是空口咬牙,是一种较常见的牙齿保健方法,现代医学认为这样可增加牙齿的自洁作用,发挥咀嚼运动所形成的刺激,增强牙体本身的抵抗力。以往的养生论述各有出入,总之,叩齿每日早晚各作一次,每次叩齿数目多少不拘,可因人而异。叩齿的力量也不求一律,可根据牙齿的健康程度,量力而行。但必须持之以恒,从不间断,方可见成效,主要目的是健齿、固齿,属于保健性质,是轻微的力量,叩齿震动牙根周围的组织,有利于提高牙根抵抗疾病的能力。
  • 叩齿造句

    目的:研究紧咬、叩齿运动中松动牙牙合力的动态变化特征。
    牢齿之法,晨起叩齿三百下为良。
    夜卧及乎旦,叩齿三十六通,呼肝神名,使神情炁爽。
    常叩齿常叩齿,叩出满口好牙齿。
    于是将玉玺恭恭敬敬地奉于御案之上,三鞠躬,九叩齿,然后念念有词地祝道“玉玺,玉玺,肤今有礼,听旨莫傲,珍贵无比!”。
    头为精明之府,日梳三遍百病除;脚称第二心脏,常搓常揉保健康;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人之肾气通于耳,扯拉搓揉健全身。
    牙膏对牙刷说,哥们,该上班了,咱俩练练吧,上牙对下牙说,兄弟,该醒醒了,来签个到吧。定时刷牙,按时叩齿。全国爱牙日,祝你牙齿长命百岁。
    林员外一下呆住了,赤裸的七姨太一头扎到林员外的怀里,瑟瑟发抖,隐约还听到七姨太轻轻的叩齿声。
    漱津、叩齿、按摩牙龈和定期口腔体检以预防该病的发生。
    叩金梁,容易理解,即叩齿,齿乃骨之余,叩齿震骨,巫有德几年前早已达到,全身筋骨一经颤动,宛如擂鼓之音。
    牢齿之法,早朝叩齿三百下为良。
    当叩齿三十六通,思五帝直符吏各一人,衣随方色,有五色之光流焕杖上,五帝玉女各一人合共卫杖左右。
    过量的喝酒吃肉,容易晚上睡不好,早上总有痰。每日睡前行叩齿三十六次,漱咽三次,以腹式呼吸行三十六次。有健运脾胃之功,不留积痰。很简单的道家养生法,即便没有吃多,也可以试试做哦!
    叩齿卷舌一分钟:轻叩牙齿和卷舌,可使牙根和牙龈活血并健齿。卷舌可使舌活动自如且增加其灵敏度。
    五指梳头,生发乌发眼睛明;揉捏耳廓,治病防病还强身;搓面鼓腮,面部防皱美容颜;叩齿运舌,增进食欲提精神;旋转眼球,促进血液循环把目明。全民健身日,运动也轻松,快乐锻炼乐。
    又叩齿五通,念天蓬安神咒,咽津五过。
    早晨一碗粥,晚餐莫吃足。黎明既起身,叩齿三十六。坐卧莫当风,频于暖处沐。饭后走千步,常以手旋腹。深秋已来到,短信送祝福。
    单琳盘膝趺坐,双手叠放腹前,先是睫毛微动,接着叩齿吞津,磨腹搓手,揉面鸣天鼓。
    用朱笔黄纸书写,书时叩齿三次,含一口净水向东方喷出。

    汉字详情

    kòu [kou]
    部首: 319
    笔画: 5
    五笔: KBH
    五行:
    仓颉: RSL
    四角: 67020

    详细解释

    动词

    (1) (《说文》无“叩”字,只有“敂”字。《说文》:“敂,击也。从攴,句声。读若扣。”从“攴”( ),表示与击打有关。本义:击,敲打)

    (2) 同本义

    叩石垦壤。——《列子·汤问》

    凡四方之宾客,敂关则为之告。——《周礼·地官·司关》

    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荀子·法行》

    以杖叩其胫。——《论语·宪问》

    眾者叩舟。——《淮南子·说林》

    以杖叩狼。——马中锡《中山狼传》

    娘以指叩门扉。——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3) 又如:叩胫(以杖棍击胫骨。是惩罚的一种方式);叩门扉(敲打门扉);叩心(捶胸。表示悔恨交加的样子);叩门(敲门)

    (4) 叩头、拜

    皆叩头,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史记·滑稽列传》

    (5) 又如:叩恳(叩头请求);叩奠(叩拜祭奠);叩赏(磕头谢赏);叩请(恭敬而诚恳地请求)

    (6) 举发;询问

    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明· 魏禧《大铁椎传》

    余叩所以。——方苞《狱中杂记》

    (7) 又如:叩咨;叩问;叩询

    (8) 攻打

    引兵叩城。——唐· 韩愈《刘公墓志铭》

    (9) 通“扣”。拉住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史记·伯夷列传》

    (10) 又如:叩马(拉住马缰绳,不使前进)

    形容词

    诚恳 。如:叩诚(诚恳);叩请(诚恳地请求);叩叩(诚恳)

    英文翻译

    knock, ask; kowtow, bow

    方言集汇

    ◎ 粤语:kau3
    ◎ 客家话:[梅县腔] keu5 [台湾四县腔] kieu5 [客英字典] keu5 [海陆丰腔] kieu5 [客语拼音字汇] keu4 [东莞腔] keu5 [沙头角腔] kieu5 [宝安腔] kiu5 [陆丰腔] keu5
    ◎ 潮州话:kao3(khàu) ka3(khà)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五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苦后上聲開口一等kʰəukhux/qov
    chǐ [chi]
    部首: 803
    笔画: 8
    五笔: HWBJ
    五行:
    仓颉: YMUO
    四角: 21772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象嘴里的牙齿,象形字。战国文字在上面加了个声符“止”,成为形声字。小篆同。本义:牙)

    (2) 同本义

    男以八月而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大戴礼记·易本命》

    发堕齿槁。——《素问·上古天真论》。注:“齿为骨余。”

    (3) 又如:齿吻(齿及唇);齿颊(牙齿与脸颊)

    (4) 排列如齿状的物品

    齿革羽毛。——《书·禹贡》。传:“象牙也。”

    (5) 又如:锯齿;梳齿;羊齿(一种植物)

    (6) 指年龄

    齿路马有诛。——《礼记·曲礼》。注:“数年也。”

    古者谓年龄,齿亦龄也。——《礼记·文王世子》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柳宗元《捕蛇者说》

    (7) 又如:齿序(年龄的大小顺序);齿力(年龄和体力)

    动词

    (1) 并列,次列

    不敢与诸任齿。——《左传·隐公十一年》。注:“列也。”

    百官以此相齿。——《庄子·天下》

    (2) 又如:齿列(与人同等并列);齿遇(以同等相对待);齿班(并列)

    (3) 谈说,重视 。如:齿及(说及,挂齿);齿牙余论(言词之力;口舌之劳)

    (4) 录用,收纳

    终身不齿。——《礼记·王制》。注:“犹录也。”按,齿有行列者。

    (5) 又如:齿召(予以录用征召);齿用(录用);齿旧(录用旧臣)

    (6) 挡,触

    吾谋适合意,几亦齿奸锋。——宋· 王安石文

    (7) 又如:齿战(上下齿连连相击)

    英文翻译

    teeth; gears, cogs; age; simplified form of the KangXi radical number 211

    方言集汇

    ◎ 粤语:ci2
    ◎ 潮州话:戈衣2(起)徐丸2(耻),ki2 cin2(khí chhíⁿ)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