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口齿
(1) 口和齿
(2) 指歌唱、说话、读书时的发音吐字
(3) 口头表达能力
(4) 说话的本领技巧
(5) 牲口的年龄
词语解释
口和齿。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马行街北诸医铺》:“两行金紫医官药铺,如:杜金钩家、曹家、独胜元、山水李家,口齿咽喉药。”
指牙齿。
晋 左思 《娇女诗》:“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晳。小字为 紈素 ,口齿自清歷。”
指歌唱、说话、读书时的发音吐字。
《红楼梦》第五四回:“我们的戏自然不能入姨太太和亲家太太姑娘们的眼,不过听我们一个发脱口齿,再听个喉咙罢了。” 清 抟沙拙老 《闲处光阴》卷上:“五岁入学,先以《三字经》调其口齿。” 徐怀中 《西线轶事》一:“女同志嘛!电话上声音绵绵的,口齿又清楚,谁不欢迎。”
口头表达能力。
《红楼梦》第六八回:“你又没才干,又没口齿,锯了嘴子的葫芦,就只会一味瞎小心,应贤良的名儿。” 丁玲 《母亲》一:“我见过的,我们奶奶出嫁,还是她送亲。噎,不错,口齿厉害多了。”
言语;谈吐。
清 李渔 《凰求凤·翻卷》:“此人并无失德,只是平常口齿不谨,最喜谈人闺閫之事。” 沙汀 《困兽记》一:“素以耿介正直获得普遍的尊敬。加之口齿又幽默又锋利,时有警语,因而更加受到一批青年人的爱戴。”
指牲口的年龄。
赵树理 《三里湾》三三:“驴一头,身高三尺四,毛色青灰,口齿六年,售价一百八十万。” 李若彬 《延安地区农业生产合作社租用耕牛的办法》:“按牛的口齿大小、体质强弱、耕作能力……秋后付给报酬。”
引证解释
⒈ 口和齿。
引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马行街北诸医铺》:“两行金紫医官药铺,”
例如:杜金钩家、曹家、独胜元、山水李家,口齿咽喉药。
⒉ 指牙齿。
引晋左思《娇女诗》:“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晳。小字为紈素,口齿自清歷。”
⒊ 指歌唱、说话、读书时的发音吐字。
引《红楼梦》第五四回:“我们的戏自然不能入姨太太和亲家太太姑娘们的眼,不过听我们一个发脱口齿,再听个喉咙罢了。”
清抟沙拙老《闲处光阴》卷上:“五岁入学,先以《三字经》调其口齿。”
徐怀中《西线轶事》一:“女同志嘛!电话上声音绵绵的,口齿又清楚,谁不欢迎。”
⒋ 口头表达能力。
引《红楼梦》第六八回:“你又没才干,又没口齿,锯了嘴子的葫芦,就只会一味瞎小心,应贤良的名儿。”
丁玲《母亲》一:“我见过的,我们奶奶出嫁,还是她送亲。噎,不错,口齿厉害多了。”
⒌ 言语;谈吐。
引清李渔《凰求凤·翻卷》:“此人并无失德,只是平常口齿不谨,最喜谈人闺閫之事。”
沙汀《困兽记》一:“素以耿介正直获得普遍的尊敬。加之口齿又幽默又锋利,时有警语,因而更加受到一批青年人的爱戴。”
⒍ 指牲口的年龄。
引赵树理《三里湾》三三:“驴一头,身高三尺四,毛色青灰,口齿六年,售价一百八十万。”
李若彬《延安地区农业生产合作社租用耕牛的办法》:“按牛的口齿大小、体质强弱、耕作能力……秋后付给报酬。”
口齿的国语词典
口和齿。
如:「口齿不清」。
口齿的网络释义
口齿
口齿 (粤语词汇)
口齿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2)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口,人所以言食也。——《说文》
且夫口三五之门也。——《国语·晋语》
口之为言达也。——《春秋·元命苞》
口者心之门户。——《鬼谷子·捭阖》
勺饮不入口七日。——《左传·定公四年》
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后汉书·张衡传》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白居易《卖炭翁》
(3) 又如:口腹(指饮食);口分(口福);口滑(指吃东西失去控制;说话不谨慎);口辅(面颊。辅:颊);口眼弗闭(放心不下;死不瞑目);口里摆菜碟儿(比喻嘴上说得很好,但无实惠)
(4) 出入通过的地方
山有小口。——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由接官亭至城门口。——《广东军务记》
俱会大通口。——《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彭蠡之口有 石钟山焉。—— 宋· 苏轼《石钟山记》
(5) 又如:井口;矿井口;火山口
(6) 人口,人口数量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梁惠王上》
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清· 洪亮吉《治平篇》
(7) 又
视高曾祖时口已不下五六十倍。
(8) 又
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
(9) 又如:口赋(古时按人口征收的赋税);口合不敷(口粮不够,难以度日);口井(计口分田,实行井田制)
(10) 言语 。如:口声(议论;舆论;口实;话柄);口重(言语太重,使人难以接受)
(11) 口才
王有女陵,慧有口。——《汉书·淮南王刘安传》
(12) 又如:口沸(说话滔滔不绝,如水之沸腾);口困(说破了嘴);口稳(说话谨慎);口拙(不善言语);口卞(口才;能言善辩)口坠天花(比喻说话有声有色,非常动听)
(13) 指牲口的年龄 。如:口小(牲口年龄小);口硬(指牲口年龄较小,较壮的)
(14) 关口。指长城的关口 。如:口外(长城以北的地区。亦指关外);口内(泛指长城以内的地区)
(15) ∶性质相同或相近单位的管理系统 。如:归口;农林口;丝毛织品的生产单位应归轻纺口儿管理
(16) 通商码头,港口 。如:五口通商;口澳(港口)
(17) 刃,武器或器具上刀片的切割边
刀口不捲。——《水浒传》
(18) 边、沿、圈,物的外缘或边界、常成弯形或圆形 。如:碗口;杯口
形容词
口头的。嘴说的,说话的,非书写的 。如:口词(案件中原告或被告的口供);口谈(口头禅;冠冕堂皇的话);口论(口头论说);口对(口头回答)
量词
(1) 用于某些物品、家畜及人等
发炮数口。——《广东军务记》
(2) 又如:三口之家;一口井;二口猪;一口钢刀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kieu3 heu3 [宝安腔] kiu3 hiu3 [客语拼音字汇] heu3 keu3 [东莞腔] keu3 [梅县腔] heu5 keu3 [陆丰腔] keu3 [客英字典] keu3 heu3 [台湾四县腔] kieu3 heu3 [海陆丰腔] kieu3 heu3
◎ 潮州话:ka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口 | 苦后 | 溪 | 侯 | 上聲 | 有 | 開口一等 | 流 | 侯 | kʰəu | khux/qov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象嘴里的牙齿,象形字。战国文字在上面加了个声符“止”,成为形声字。小篆同。本义:牙)
(2) 同本义
男以八月而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大戴礼记·易本命》
发堕齿槁。——《素问·上古天真论》。注:“齿为骨余。”
(3) 又如:齿吻(齿及唇);齿颊(牙齿与脸颊)
(4) 排列如齿状的物品
齿革羽毛。——《书·禹贡》。传:“象牙也。”
(5) 又如:锯齿;梳齿;羊齿(一种植物)
(6) 指年龄
齿路马有诛。——《礼记·曲礼》。注:“数年也。”
古者谓年龄,齿亦龄也。——《礼记·文王世子》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柳宗元《捕蛇者说》
(7) 又如:齿序(年龄的大小顺序);齿力(年龄和体力)
动词
(1) 并列,次列
不敢与诸任齿。——《左传·隐公十一年》。注:“列也。”
百官以此相齿。——《庄子·天下》
(2) 又如:齿列(与人同等并列);齿遇(以同等相对待);齿班(并列)
(3) 谈说,重视 。如:齿及(说及,挂齿);齿牙余论(言词之力;口舌之劳)
(4) 录用,收纳
终身不齿。——《礼记·王制》。注:“犹录也。”按,齿有行列者。
(5) 又如:齿召(予以录用征召);齿用(录用);齿旧(录用旧臣)
(6) 挡,触
吾谋适合意,几亦齿奸锋。——宋· 王安石文
(7) 又如:齿战(上下齿连连相击)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戈衣2(起)徐丸2(耻),ki2 cin2(khí chhí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