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读

jù dòu [ju dou]
繁体 句讀
注音 ㄐㄨˋ ㄉㄡˋ

词语释义

句读,句逗 jùdòu,jùdòu

(1) 中国古代文章中没有标点符号,诵读时称文句中停顿的地方,语气已经完的叫“句”,没有完的叫“读”,由读者用圈(句号)和点(逗号)来标记

句读之不知。
periods and commas

(2) 连称句读时,句是语意完整的一小段,读是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的更小的段落

sentences and phrases

词语解释

  1. 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书面上用圈(“。”)、点(“、”)来标志。

    汉 何休 《<春秋公羊传解诂>序》:“援引他经,失其句读。” 唐 韩愈 《师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仙人岛》:“我言君不通,今益验矣。句读尚不知邪?” 鲁迅 《花边文学·点句的难》:“常买旧书的人,有时会遇到一部书,开首加过句读,夹些破句,中途却停了笔:他点不下去了。”

引证解释

⒈ 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书面上用圈(“。”)、点(“、”)来标志。

汉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序》:“援引他经,失其句读。”
唐韩愈《师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仙人岛》:“我言君不通,今益验矣。句读尚不知邪?”
鲁迅《花边文学·点句的难》:“常买旧书的人,有时会遇到一部书,开首加过句读,夹些破句,中途却停了笔:他点不下去了。”

句读的国语词典

古人指文章休止和停顿处。文中语意完足的称为「句」,语意未完而可稍停顿的称为「读」。书面上用圈和点来标记。唐.韩愈〈师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聊斋志异.卷七.仙人岛》:「我言君不通,今益验矣。句读尚不知邪?」也作「句度」。

句读的网络释义

句读

  • 句读是进入文言文体系的方式,俗称‘断句’,拼音为jù dòu,也称为句逗。文言文辞休止、行气与停顿的特定呈现方式,不仅是现行白话文中的句号与逗号的统称。韩愈《师说》中“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三字经》中“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等均有记录。
  • 句读造句

    少年读起来颇为费力,句读之分,也不甚明朗,句意更是一知半解。
    在‘句读’上做文章,来让同考官们好生阅卷,这主意简直变态到极点了。
    深情即是一桩悲剧必得以死来句读你真是一个令人欢喜的人,你的杯不应该为我而空。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不知这位考官是不懂句读,还是有意和考生过不去,搭截成“广大草”。
    深情于某人某事或某物,注定是一桩心力交瘁也无法句读的悲剧,执着过就好,何苦固执?
    而何年开始,我们沦落至这般的自私而不信,即便给予,也要在千般地确认能够不被辜负之后。爱着他人,只是为了证明别人能够爱自己。深情若是一桩悲剧,必定以死来句读。
    程远飞驰马名画要如诗句读阳春有脚舒柳叶。
    为充分保留古籍书原有的特色,何老在抄写中文字字形、句读、双行夹批、眉批时,均注意与原版本雷同。
    为了研究书画,他也读过一些古文,知道该怎么进行研读,好在刘备已经在简策上做了句读,倒也省了他一些功夫。
    夫人,你看,周儿年满六岁了,是不是该找个先生来教他念书识字明句读了?
    深情若是一桩悲剧,必将以死来句读,小雨点对王禹深沉的爱,至死不渝,也许从未减弱,就算生死相隔……
    差不多吧!套用一句读书人的话,‘春兰秋菊各擅胜场’。
    深情即是一桩伤害。必得以真相来句读。
    绿水青山都是情,没有短信真不行。文字清风吹燥热,驱散焦灼心欢乐。句读之间清爽藏,细细品味惬意长。真情细雨润心田,伴你幸福过夏天。愿你大暑时节天天好心情。
    啥破成语词典,有关我们的没一句读着舒服的!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课文中的句读突出了孔子对人的关爱,表现了他“仁者爱人”的思想,而陆德明的句读则旨在表现孔子既关爱“人”也关心“马”,可谓“人马并重”。
    深情即是一桩悲剧,必得以死来句读。
    点书这一节,如果学生年龄大,会句读了,就会是自己点好给夫子修改。

    汉字详情

    部首: 202
    笔画: 5
    五笔: QKD

    英文翻译

    sentence
    dú,dòu [du,dou]
    部首: 226
    笔画: 10
    五笔: YFN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VJNK
    四角: 34784

    详细解释

    dòu

    名词

    (1) 语句中的停顿。古代诵读文章,分句和读,极短的停顿叫读,稍长的停顿叫句,今以逗号标志。也作“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唐· 韩愈《师说》

    援引他经,失其句读,以无为有,其可闵笑也,不可胜记也。——晋· 何休《春秋公羊注疏序》

    (2) 另见

    动词

    (1) (形声。从言,卖声。本义:读书)

    (2) 籀书,抽释理解书的意义

    读,诵书也。——《说文》

    主人习其读而问其传。——《公羊传·定公元年》

    读其书。——《孟子》

    相随观读,讽述以谈。——《论衡·谈天》

    (3) 又如:读法(诵读法令);读祝(祭祀时宣读祈祷文);读鞫(审判时,宣读起诉理由)

    (4) 阅读

    好读书,不求甚解。——晋· 陶潜《五柳先生传》

    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楚人贫居,读《淮南方》。—— 邯郸淳《笑林》

    (5) 又如:读报;默读(不出声地读书);朗读;读律(学习法律);读画(用心鉴赏绘画的意境,风格);读过(读毕);读杂志;审读(审查阅读)

    (6) 说

    读,说也。——《广雅·释诂二》

    号而读之也。——《庄子·则阳》

    (7) 上学 。如:读大学;走读;半工半读

    名词

    (1) 文体名。属于题跋一类。用以记心得于书后,以备遗忘

    题读始于唐,跋书起于 宋。—— 徐师曾《文体明辨》

    (2) 姓

    (3) 另见 dòu

    英文翻译

    read, study; pronounce

    方言集汇

    ◎ 粤语:duk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