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口臭
(1) 一种口腔疾病,症状为口里发出难闻的气味。主要由龋齿、齿槽化脓,慢性口炎引起
词语解释
嘴里发出难闻的气味。龋齿、齿槽化脓、慢性口炎、消化不良等都能发生此症状。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 越王 从尝粪恶之后,遂病口臭。”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十:“ 齐高祖 云:‘三日不读 谢朓 诗,便觉口臭。’”
引证解释
⒈ 嘴里发出难闻的气味。龋齿、齿槽化脓、慢性口炎、消化不良等都能发生此症状。
引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越王从尝粪恶之后,遂病口臭。”
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十:“齐高祖云:‘三日不读谢朓诗,便觉口臭。’”
口臭的国语词典
从口中散发出来的难闻气味。由龋齿、齿槽化脓、慢性口炎、消化不良等所引起。
口臭的网络释义
口臭
口气是指从口腔或其他充满空气的空腔中如鼻、鼻窦、咽,所散发出的臭气,它严重影响人们的社会交往和心理健康,WHO已将口臭作为一种疾病来进行报道。调查显示,中国口臭患病率为27.5%。而在西方国家,则为50%。全球约有10%~65%的人曾患有口臭。口臭的翻译
口臭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2)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口,人所以言食也。——《说文》
且夫口三五之门也。——《国语·晋语》
口之为言达也。——《春秋·元命苞》
口者心之门户。——《鬼谷子·捭阖》
勺饮不入口七日。——《左传·定公四年》
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后汉书·张衡传》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白居易《卖炭翁》
(3) 又如:口腹(指饮食);口分(口福);口滑(指吃东西失去控制;说话不谨慎);口辅(面颊。辅:颊);口眼弗闭(放心不下;死不瞑目);口里摆菜碟儿(比喻嘴上说得很好,但无实惠)
(4) 出入通过的地方
山有小口。——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由接官亭至城门口。——《广东军务记》
俱会大通口。——《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彭蠡之口有 石钟山焉。—— 宋· 苏轼《石钟山记》
(5) 又如:井口;矿井口;火山口
(6) 人口,人口数量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梁惠王上》
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清· 洪亮吉《治平篇》
(7) 又
视高曾祖时口已不下五六十倍。
(8) 又
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
(9) 又如:口赋(古时按人口征收的赋税);口合不敷(口粮不够,难以度日);口井(计口分田,实行井田制)
(10) 言语 。如:口声(议论;舆论;口实;话柄);口重(言语太重,使人难以接受)
(11) 口才
王有女陵,慧有口。——《汉书·淮南王刘安传》
(12) 又如:口沸(说话滔滔不绝,如水之沸腾);口困(说破了嘴);口稳(说话谨慎);口拙(不善言语);口卞(口才;能言善辩)口坠天花(比喻说话有声有色,非常动听)
(13) 指牲口的年龄 。如:口小(牲口年龄小);口硬(指牲口年龄较小,较壮的)
(14) 关口。指长城的关口 。如:口外(长城以北的地区。亦指关外);口内(泛指长城以内的地区)
(15) ∶性质相同或相近单位的管理系统 。如:归口;农林口;丝毛织品的生产单位应归轻纺口儿管理
(16) 通商码头,港口 。如:五口通商;口澳(港口)
(17) 刃,武器或器具上刀片的切割边
刀口不捲。——《水浒传》
(18) 边、沿、圈,物的外缘或边界、常成弯形或圆形 。如:碗口;杯口
形容词
口头的。嘴说的,说话的,非书写的 。如:口词(案件中原告或被告的口供);口谈(口头禅;冠冕堂皇的话);口论(口头论说);口对(口头回答)
量词
(1) 用于某些物品、家畜及人等
发炮数口。——《广东军务记》
(2) 又如:三口之家;一口井;二口猪;一口钢刀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kieu3 heu3 [宝安腔] kiu3 hiu3 [客语拼音字汇] heu3 keu3 [东莞腔] keu3 [梅县腔] heu5 keu3 [陆丰腔] keu3 [客英字典] keu3 heu3 [台湾四县腔] kieu3 heu3 [海陆丰腔] kieu3 heu3
◎ 潮州话:ka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口 | 苦后 | 溪 | 侯 | 上聲 | 有 | 開口一等 | 流 | 侯 | kʰəu | khux/qov |
详细解释
chòu
名词
(1) (会意。从犬,从自(鼻)。狗鼻特别灵敏,故从二字会意。(
)本义:闻气味)(2) 气味之总名
臭,禽走臭而知其迹者,犬也。——《说文》
无起秽以自臭。——《书·盘庚》。疏:“古者香气秽气皆名之臭。”
其臭如兰。——《易·系辞传》
巽为臭。——《易·说卦》
鼻欲綦臭。——《荀子·王霸》。注:“臭,气也。”
香臭芬郁腥臊洒酸奇臭以鼻异。——《荀子·正名》
(3) 难闻的气味
惠公改葬 申生,臭彻于外。——《国语·晋语》
(4) 又如:臭不 可当(极言其臭);臭短臊长(各种污言秽语);臭皮囊(肉体;躯壳)
(5) 香气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易·系辞上》
形容词
(1) 惹人厌恶 。如:臭幺(臭架子);臭老鼠(惹厌的人)
(2) 腐败
若乘舟,汝弗济,臭厥载。——《书·盘庚中》
动词
〈方〉∶失效 。如:打了一枪,没想到子弹“臭”了,没有过火
副词
(1) 表示程度很深 。如:臭打一顿;臭骂一通
(2) 另见
xiù
名词
(1) 气味的总称
人通于鼻者谓之臭。臭者,气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无起秽以自臭。——《书·盘庚》。疏:“古者,香气、秽气皆名为臭。”
薋葹妒其臭,茞芟兰竟被芟。——《红楼梦》
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诗·大雅·文王》。郑玄笺:“耳不闻声音,鼻不闻香臭。”
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孟子》
(2) 又如:乳臭;臭味(气味;比喻志趣;比喻同类);臭败(气味败坏)
动词
(1) “嗅”的古字。用鼻子辨别气味
彼臭之而无嗛于鼻。——《荀子·荣辱》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cu5 [宝安腔] cu5 ciu5 [海陆丰腔] chiu5 [客英字典] chiu5 [台湾四县腔] cu5 [陆丰腔] chiu5 [东莞腔] ciu5 [客语拼音字汇] ceu4 cu4 [梅县腔] chu5 chiu5
◎ 潮州话:cau3 hiuⁿ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臭 | 尺救 | 昌 | 尤 | 去聲 | 宥 | 開口三等 | 流 | 尤 | tɕʰĭəu | chjuh/tc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