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

jí shí [ ji shi]
繁体 及時
注音 ㄐ一ˊ ㄕˊ
词性 形容词

词语释义

及时,及时地 jíshí,jíshíde

(1) 立刻;马上

工作中有问题必须及时解决
及时相遣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in time;at the right moment;be propitiously timed;in good time;forehanded

(2) 迅速地;毫不耽搁地

你应及时地动身回家
forthwith;without delay;promptly

词语解释

  1. 逢时,谓得到有利时机。

    《易·乾》:“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 晋 陶潜 《杂诗》之一:“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唐 孟郊 《长安覊旅行》:“万物皆及时,独余不觉春。”

  2. 适时。

    宋 沉作喆 《寓简》卷十:“吾自高曾世传种花,但栽培及时,无他奇巧。” 清 乔可聘 《苦雨》诗:“雨喜及时好,那堪云不开。”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四段:“这批东西来得很及时,正赶上过年,都分发下去。”

  3. 把握时机,抓紧时间。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王翦 曰:‘为大王将,有功不得封侯……臣亦及时请园池为子孙业耳。’” 明 冯惟敏 《不伏老》第一折:“丈夫功业当及时建立,以垂不朽。” 清 王韬 《淞滨琐话·金玉蟾》:“姬见宦海风波,无端猝起,劝生及时引退。” 毛泽东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八:“批评要是及时的批评,不要老是爱好事后的批评。”

  4. 到时候。

    唐 李复言 《杜子春》:“﹝老人﹞曰:‘明日午时,候于西市 波斯 邸,慎勿后期。’及时, 子春 往,老人果与钱三百万,不告姓名而去。”

  5. 《诗·召南·摽有梅序》:“《摽有梅》,男女及时也。

    召南 之国,被 文王 之化,男女得以及时也。” 孔颖达 疏:“谓 紂 时俗衰政乱,男女丧其配耦,嫁娶多不以时,今被 文王 之化,故男女皆得以及时。”后因以“及时”指男女已到婚嫁之年。《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焦大郎 ﹞内有亲女,美貌及时,未曾许人。”

引证解释

⒈ 逢时,谓得到有利时机。

《易·乾》:“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
晋陶潜《杂诗》之一:“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唐孟郊《长安覊旅行》:“万物皆及时,独余不觉春。”

⒉ 适时。

宋沉作喆《寓简》卷十:“吾自高曾世传种花,但栽培及时,无他奇巧。”
清乔可聘《苦雨》诗:“雨喜及时好,那堪云不开。”
杨朔《三千里江山》第十四段:“这批东西来得很及时,正赶上过年,都分发下去。”

⒊ 把握时机,抓紧时间。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不得封侯……臣亦及时请园池为子孙业耳。’”
明冯惟敏《不伏老》第一折:“丈夫功业当及时建立,以垂不朽。”
清王韬《淞滨琐话·金玉蟾》:“姬见宦海风波,无端猝起,劝生及时引退。”
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八:“批评要是及时的批评,不要老是爱好事后的批评。”

⒋ 到时候。

唐李复言《杜子春》:“﹝老人﹞曰:‘明日午时,候于西市波斯邸,慎勿后期。’及时, 子春往,老人果与钱三百万,不告姓名而去。”

⒌ 《诗·召南·摽有梅序》:“《摽有梅》,男女及时也。

召南之国,被文王之化,男女得以及时也。”
孔颖达疏:“谓紂时俗衰政乱,男女丧其配耦,嫁娶多不以时,今被文王之化,故男女皆得以及时。”
后因以“及时”指男女已到婚嫁之年。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焦大郎﹞内有亲女,美貌及时,未曾许人。”

及时的国语词典

把握时机。

如:「幸好及时赶上飞机。」

及时的网络释义

及时

  • 及时,是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jí shí。意思是即来得及,逢时,谓得到有利时机。如:晋·陶潜 《杂诗》之一:“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及时也可以指的是指男女已到婚嫁之年。
  • 及时造句

    司机手疾眼快,及时刹车,避免了一次事故。
    虽然他迟到有客观的原因,却没有及时请假,况且他迟到的原因也是可以克服的。
    这些药品来得非常及时。
    同学之间产生隔阂应该及时消除,以免影响团结。
    要及时撤换那些不称职的干部。
    同学之间产生矛盾要及时解决,不能互相对立。
    桌子虽然被虫咬了,但只要及时补,就能做到亡羊补牢。
    同学之间产生矛盾要及时解决,以免影响团结。
    学校接受同学们的意见,及时解决了饮水问题。
    任务紧迫,需及时完成。
    一发千钧之时,李明及时赶到了。
    那篇报道有些内容失实,今天报上已经及时更正了。
    公司的财务管理失控,若不及时採取行动,到时噬脐莫及,只有倒闭一途。
    千篇一律之际,小明及时赶到了。
    工作中出了问题应采取措施,及时补偏救弊。
    这些事如果不及时处理,将给机构改革带来累卵之危。
    这场雨下得非常及时。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
    生命像一场春雨,重要的不在于大小,而在于及时。
    只有不断找寻机会的人才会及时把握机会。

    汉字详情

    [ji]
    部首: 103
    笔画: 3
    五笔: EY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NHE
    四角: 172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人,从手。表示后面的人赶上來用手抓住前面的人。本义:追赶上,抓住)

    (2) 同本义

    及,逮也。——《说文》

    使人追宋义子,及之 齐,杀之。——《史记`项羽本纪》

    无庸,将自及。——《左传隐公元年》

    (3) 又如:赶不及(来不及);企及(希望赶上);來得及(能够赶上);及面(见面);及时应令(与季节令令相适应)

    (4) 至,达到

    及,至也。——《广雅》

    及期。——《仪礼聘礼》

    不及黄泉,无相見也。——《左传隐公元年》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陶潜《桃花源记》

    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汤熨之所及也。——《韩非子喻老》

    针石之所及也。

    将有及。(还來得及。)

    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汉· 贾谊《论积贮疏》

    祸且及汝。——明· 魏禧《大铁椎传》

    (5) 又如:及瓜(到了出嫁的年龄);及瓜而代(指为官任职期满,由人接代);及事(女子到结婚年龄);及肩(高仅与肩齐,比喻相差甚远)

    (6) 待,等到

    及日中则如盘盂。——《列子汤问》

    及日中如探汤。

    及鲁肃过 寻阳。——《资治通鉴汉纪》

    及敌枪再击。——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及既上。(等到已经登上。及:等到。既:已经。)——清姚鼐《登泰山記》

    (7) 如:及夫(等到)

    (8) 遭受

    铁铦短者及乎敌。(及乎敌,被敌所伤,极言战争之激烈。)——《韩非子五蠹》

    (9) 又如:及难(遭到灾难);及祸(遭灾难);及溺呼船(喻祸到临头,求救无及);及身(亲身受到)

    (10) 比得上,能与…相比

    徐公何能及君也?——《战囯策齐策》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韩愈《师说》

    (11) 又如:我不及他

    (12) 连累;关联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梁惠王上》

    事如此,此必及我。——《汉书李广苏建传》

    (13) 又如:罚不及众;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14) 通“给”。供应

    然则大囯内款,小囯用尽,何以及之。——《管子囯蓄》

    介词

    (1) 趁

    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2) 又如:及今(趁現今之时);及蚤(趁早。蚤:通“早”)

    (1) 和,与

    洄曲及诸道桥梁。——《资治通鉴唐纪》

    洄曲及四境。

    扣其乡及姓字。——明· 魏禧《大铁椎传》

    音乐及诗歌。——蔡元培《图画》

    (2) 又如:孔子及门徒

    副词

    (1) ——表示反问,相当于“岂”

    先君之败德,及可数乎?——《左传》

    (2) ——表示頻率,相当于“又”

    儿宽家贫,当为弟子都养;及时时间行佣赁,以给衣食。——《史记》

    (3) ——表示程度,相当于“极”

    原是本府六案孔目出身,及好刀笔。——《水浒全传》

    英文翻译

    extend; reach; come up to; and

    方言集汇

    ◎ 粤语:gap6 kap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kip8 [陆丰腔] kip8 [梅县腔] kip8 [海陆丰腔] kip8 [客英字典] kip8 [台湾四县腔] kip8 [客语拼音字汇] kib6 [宝安腔] kip8 [东莞腔] kip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六緝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其立緝B入聲開口三等侵Bgip/gypgʰĭĕp
    shí [shi]
    部首: 429
    笔画: 7
    五笔: JFY
    五行:
    仓颉: ADI
    四角: 640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2) 同本义

    时,四时也。——《说文》

    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释名》

    谓其三时不害。——《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

    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孟子·梁惠王上》

    时事之征也。——《左传·闵公二年》

    时者,所以记岁也。——《管子·山权数》

    四时者,天之吏也。——《淮南子·天文》

    四时和谓之宝烛。——《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

    敬授人时。——《书·尧典》。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左传·桓公六年》

    (3) 又如:时气(时令,气候);时若(四时和顺);时食(四季应时的食品);时耕(春耕);时夏(夏季);时暑(夏天的炎热);时景(春景);时禽(随节候而出现的鸟);时享(宗庙四时的祭祀);时序(季节的顺序,时间的先后);时祀(按四季所举行的祭祀);时田(四时田猎。指古代帝王、贵族四时到野外打猎,并行军事训练);时令病(在一定季节流行的疾病);时衣(四时的衣服);时芳(应季节而开放的花)

    (4) 时辰 ,计时单位,一昼夜的十二分之一(古时一昼夜分为十二时)

    时,时辰也。十二时也。——《韵会》

    觯俟时而酌。——《仪礼·既夕记》。注:“朝兮也。”

    以时启闭。——《周礼·阍人》

    时数辞违。——《太玄·玄数》

    一日思亲十二时。——黄庭坚《思亲汝州作》

    时已过午,奴辈适至。——《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从已时直杀到未时,周瑜虽得利,只恐寡不敌众,遂下令鸣金收住船只。——《三国演义》

    (5) 又如:报时;此日此时;时辰钟(时钟,钟表);晡时(下午四时左右);午时(白天11点至1点);子时(夜间11点至1点)

    (6) 时间;时候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庄子·养生主》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心屈。——汉· 贾谊《论积贮疏》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女时昔作儿,生小出野里。——《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7) 又如:费时(耗费时间);多时(很长时间);时晌(时饷。时间);时子(时候);时目(时下的眼光);时出(得其时而出)

    (8) 时尚,时俗

    李氏子 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唐· 韩愈《师说》

    (9) 时运;命运

    死之短长,时也。——《左传》

    杀身有地初非惜,报国无时未免愁。——宋· 陆游《登慧照寺小阁》

    (10) 又如:时衰(时运衰落);时道(时运;机会);时蹇(时运不佳)

    (11) 时机;机会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 李白《行路难》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孟子·梁惠王上》

    (12) 又如:失时;时乖运蹇

    (13) 动词的时态 。如:过去时;将来时

    (14) 钟点 。如:三时三十分十五秒

    (15) 片刻,一会儿或瞬间 。如:一时找不到;时暂(短暂时间);时霎(片刻,很短的时间);时复间(一时间,暂时)

    (16) 岁月,光阴

    时不久留。——《吕氏春秋》

    (17) 指时势或时局

    救时应仗出群才。——秋瑾《黄海舟中》

    (18) 又如:时化(时势的变化);时艰(时局的艰难困苦)

    (19) 代,朝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吕氏春秋·察今》

    变法者因时而他。——《吕氏春秋·察今》

    (20) 又如:时世(时代,时局);时年(时代)

    (21) 气候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清· 方苞《狱中杂记》

    (22) 姓

    形容词

    (1) 合时宜的,适时的

    时雨降矣。——《庄子》

    (2) 又如:时豪(穿着入时;时髦);时谚;时文;时服(当时通行的服装;时兴的服装)

    (3) 当时的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4) 又如:时忌(当时的忌讳);时辈(当时的名流、贤达);时彦(当时的英才);时人(当时的人);时势;时语(当时的口语);时豪(当时的豪强);时俊(当代或当时的贤俊)

    (5) 通“是”。善,好

    尔酒既旨,尔殽既时。——《诗·小雅·怡弁》

    副词

    (1) 相当于“常常”、“经常”

    时与出游猎。——《史记·吕太后本纪》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陶潜《归去来兮辞》

    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2) 又如:时闻(常常聆听);时常(常常;经常);时形(经常出现)

    (3) 相当于“有时”、“偶尔”

    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明· 徐宏祖《游黄山记》

    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明史·海瑞传》

    (4) 按时,到时候

    谨食之,时而献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5) 叠用,表示时而这样,时而那样;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 。如:时冷时热

    (6) 当时,这时,那时

    时秦昭王与楚婚。——《史记》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后汉书·张衡传》

    时大风雪。——《资治通鉴》

    代词

    表示近指,相当于“此”、这”

    时,是也。——《尔雅》

    黎民于变时雍。——《书·尧典》。传:“是也。”

    孝友时格。——《仪礼·士冠礼》

    率时农夫,播厥百谷。——《诗·周颂·噫嘻》

    匪上帝不时,殷不用旧。——《荀子·非十二子》

    奉时辰牡,辰牡孔硕。——《诗·秦风·驷》

    时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望。——《资治通鉴·唐纪》

    动词

    (1) 适时;合于时宜

    风雨之不时。——《荀子》

    (2) 又如:时菊(应时开的菊);时雪(应时的雪);时味(应时的美味);时果(应时的水果);时物(应时的作物);时花(应时开的花);时鸟(应时而鸣的鸟);时材(应时的才能);时风(应时的风);时馐(应时的美味);时稼(应时的作物)

    (3) 通“伺”。伺候;等待

    孔子时其亡无而往拜之。——《论语·阳货》

    时其饥饱,达其怒心。——《庄子·人间世》

    来丹遂执剑从黑卵,时黑卵之醉偃于牖下,自颈至腰三斩之。——《列子·汤问》

    (4) 又如:时行(等待时机而行;及时而作);少时(稍等)

    (5) 处,处于

    宜于时通,利以处穷。——《荀子》

    (6) 承,承受

    纳于百揆,百揆时叙。——《书·舜典》

    英文翻译

    time, season; era, age, period

    方言集汇

    ◎ 粤语:si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hi2
    ◎ 潮州话:si5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