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及时

bù jí shí [ bu ji shi]
注音 ㄅㄨˋ ㄐ一ˊ ㄕˊ

词语释义

不及时 bù jíshí

(1) 没有赶上时候

如雨下得不及时,它们可能不会开花
unseasonal

词语解释

基本内容

[unseasonal] 没有赶上时候如雨下得不及时,它们可能不会开花

不及时造句

行动不及时是因为痛苦达不到。
你的肺病如果不及时治愈,拖延下去便会后患无穷。
不及时努力学习,年轻力壮时就懒散不堪,生活没什么目标和思想,怠惰的人永远不能发现智慧之路。
如果你不及时做出决定,就会两头落空。
医院表示如果心脏主动脉瓣硬化之后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心脏衰竭或心脏性猝死。
霍乱的潜伏期短,并产生肠毒素,造成大量无痛水泻,如不及时给以治疗,可迅速导致严重脱水和死亡。
足癣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起手癣、甲癣、体癣、股癣等其他部位的癣病,足癣继发细菌感染后还可引起急性淋巴管炎、丹毒等病。
但是如果我们不及时注意和采取坚定的措施加以制止,而任其自由泛滥,就会影响更多的人走上邪路,后果就可能非常严重。
这个问题犹如膏肓之疾,如不及时解决,后果将不堪设想。
也会随粪便排出;但对舍饲的羔羊如果吃毛量过多,则会影响羔羊消化,病情严重、治疗不及时,可导致心脏衰竭死亡,剖检时可见胃内和幽门处有许多羊毛球。
古谚说得好,机会老人先给你送上它的头发,当你没有抓住再后悔时,却只能摸到它的秃头了。或者说它先给你一个可以抓的瓶颈,你不及时抓住,再得到的却是抓不住的瓶身了。弗兰西斯·培根。
如果我们对犯罪分子不及时惩办,就是姑息养奸。
公告称,在救灾款物使用中,少数地方和个别单位存在上缴不及时、挤占挪用救灾资金等违规问题,个别基层干部存在优亲厚友现象。
每人都有一个好运降临的时候,只看他能不能领受;但他若不及时注意,或竟顽强地抛开机遇,那就并非机缘或命运在作弄他,其实惟有归咎于他自己的疏懒和荒唐;我想这样的人只好抱怨自己。
曾听说抢救不及时而死亡的个案,于是,油生出一种绝望的害怕。
采用汗法,体内进一步丧失水分,如果不及时补充,就容易引起抽搐。
这就是所谓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并可以致命,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容易。
他介绍,人的面部是有间隙的,如眶下间隙、颊间隙、颞下间隙等,细菌容易进入发生感染,不及时控制,就会从这些通道进入大脑导致颅内感染。
虫牙是如何发展的?若不及时治疗,后果怎样?
去年,一居民反映,原来的地下管网线路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使用,常常在用水高峰期污水排放不及时,反灌回居民家中。

汉字详情

[bu]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GII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F
四角: 10900

详细解释

副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词

同“否”(fǒu)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词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容词

(1) 通“丕”()。大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英文翻译

no, not; un-; negative prefix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fau2
◎ 客家话:[宝安腔] but7 [梅县腔] but7 [东莞腔] but7 [客英字典] but7 [陆丰腔] but7 [沙头角腔] but7 [台湾四县腔] but7 [海陆丰腔] but7 [客语拼音字汇] bud5
◎ 潮州话:bug4 (puk 旧时:put) houn2(hóu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甫鳩平聲開口三等pĭəupiu/piou
[ji]
部首: 103
笔画: 3
五笔: EY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NHE
四角: 172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人,从手。表示后面的人赶上來用手抓住前面的人。本义:追赶上,抓住)

(2) 同本义

及,逮也。——《说文》

使人追宋义子,及之 齐,杀之。——《史记`项羽本纪》

无庸,将自及。——《左传隐公元年》

(3) 又如:赶不及(来不及);企及(希望赶上);來得及(能够赶上);及面(见面);及时应令(与季节令令相适应)

(4) 至,达到

及,至也。——《广雅》

及期。——《仪礼聘礼》

不及黄泉,无相見也。——《左传隐公元年》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陶潜《桃花源记》

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汤熨之所及也。——《韩非子喻老》

针石之所及也。

将有及。(还來得及。)

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汉· 贾谊《论积贮疏》

祸且及汝。——明· 魏禧《大铁椎传》

(5) 又如:及瓜(到了出嫁的年龄);及瓜而代(指为官任职期满,由人接代);及事(女子到结婚年龄);及肩(高仅与肩齐,比喻相差甚远)

(6) 待,等到

及日中则如盘盂。——《列子汤问》

及日中如探汤。

及鲁肃过 寻阳。——《资治通鉴汉纪》

及敌枪再击。——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及既上。(等到已经登上。及:等到。既:已经。)——清姚鼐《登泰山記》

(7) 如:及夫(等到)

(8) 遭受

铁铦短者及乎敌。(及乎敌,被敌所伤,极言战争之激烈。)——《韩非子五蠹》

(9) 又如:及难(遭到灾难);及祸(遭灾难);及溺呼船(喻祸到临头,求救无及);及身(亲身受到)

(10) 比得上,能与…相比

徐公何能及君也?——《战囯策齐策》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韩愈《师说》

(11) 又如:我不及他

(12) 连累;关联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梁惠王上》

事如此,此必及我。——《汉书李广苏建传》

(13) 又如:罚不及众;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14) 通“给”。供应

然则大囯内款,小囯用尽,何以及之。——《管子囯蓄》

介词

(1) 趁

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2) 又如:及今(趁現今之时);及蚤(趁早。蚤:通“早”)

(1) 和,与

洄曲及诸道桥梁。——《资治通鉴唐纪》

洄曲及四境。

扣其乡及姓字。——明· 魏禧《大铁椎传》

音乐及诗歌。——蔡元培《图画》

(2) 又如:孔子及门徒

副词

(1) ——表示反问,相当于“岂”

先君之败德,及可数乎?——《左传》

(2) ——表示頻率,相当于“又”

儿宽家贫,当为弟子都养;及时时间行佣赁,以给衣食。——《史记》

(3) ——表示程度,相当于“极”

原是本府六案孔目出身,及好刀笔。——《水浒全传》

英文翻译

extend; reach; come up to; and

方言集汇

◎ 粤语:gap6 kap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kip8 [陆丰腔] kip8 [梅县腔] kip8 [海陆丰腔] kip8 [客英字典] kip8 [台湾四县腔] kip8 [客语拼音字汇] kib6 [宝安腔] kip8 [东莞腔] kip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六緝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其立緝B入聲開口三等侵Bgip/gypgʰĭĕp
shí [shi]
部首: 429
笔画: 7
五笔: JFY
五行:
仓颉: ADI
四角: 640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2) 同本义

时,四时也。——《说文》

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释名》

谓其三时不害。——《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

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孟子·梁惠王上》

时事之征也。——《左传·闵公二年》

时者,所以记岁也。——《管子·山权数》

四时者,天之吏也。——《淮南子·天文》

四时和谓之宝烛。——《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

敬授人时。——《书·尧典》。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左传·桓公六年》

(3) 又如:时气(时令,气候);时若(四时和顺);时食(四季应时的食品);时耕(春耕);时夏(夏季);时暑(夏天的炎热);时景(春景);时禽(随节候而出现的鸟);时享(宗庙四时的祭祀);时序(季节的顺序,时间的先后);时祀(按四季所举行的祭祀);时田(四时田猎。指古代帝王、贵族四时到野外打猎,并行军事训练);时令病(在一定季节流行的疾病);时衣(四时的衣服);时芳(应季节而开放的花)

(4) 时辰 ,计时单位,一昼夜的十二分之一(古时一昼夜分为十二时)

时,时辰也。十二时也。——《韵会》

觯俟时而酌。——《仪礼·既夕记》。注:“朝兮也。”

以时启闭。——《周礼·阍人》

时数辞违。——《太玄·玄数》

一日思亲十二时。——黄庭坚《思亲汝州作》

时已过午,奴辈适至。——《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从已时直杀到未时,周瑜虽得利,只恐寡不敌众,遂下令鸣金收住船只。——《三国演义》

(5) 又如:报时;此日此时;时辰钟(时钟,钟表);晡时(下午四时左右);午时(白天11点至1点);子时(夜间11点至1点)

(6) 时间;时候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庄子·养生主》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心屈。——汉· 贾谊《论积贮疏》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女时昔作儿,生小出野里。——《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7) 又如:费时(耗费时间);多时(很长时间);时晌(时饷。时间);时子(时候);时目(时下的眼光);时出(得其时而出)

(8) 时尚,时俗

李氏子 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唐· 韩愈《师说》

(9) 时运;命运

死之短长,时也。——《左传》

杀身有地初非惜,报国无时未免愁。——宋· 陆游《登慧照寺小阁》

(10) 又如:时衰(时运衰落);时道(时运;机会);时蹇(时运不佳)

(11) 时机;机会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 李白《行路难》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孟子·梁惠王上》

(12) 又如:失时;时乖运蹇

(13) 动词的时态 。如:过去时;将来时

(14) 钟点 。如:三时三十分十五秒

(15) 片刻,一会儿或瞬间 。如:一时找不到;时暂(短暂时间);时霎(片刻,很短的时间);时复间(一时间,暂时)

(16) 岁月,光阴

时不久留。——《吕氏春秋》

(17) 指时势或时局

救时应仗出群才。——秋瑾《黄海舟中》

(18) 又如:时化(时势的变化);时艰(时局的艰难困苦)

(19) 代,朝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吕氏春秋·察今》

变法者因时而他。——《吕氏春秋·察今》

(20) 又如:时世(时代,时局);时年(时代)

(21) 气候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清· 方苞《狱中杂记》

(22) 姓

形容词

(1) 合时宜的,适时的

时雨降矣。——《庄子》

(2) 又如:时豪(穿着入时;时髦);时谚;时文;时服(当时通行的服装;时兴的服装)

(3) 当时的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4) 又如:时忌(当时的忌讳);时辈(当时的名流、贤达);时彦(当时的英才);时人(当时的人);时势;时语(当时的口语);时豪(当时的豪强);时俊(当代或当时的贤俊)

(5) 通“是”。善,好

尔酒既旨,尔殽既时。——《诗·小雅·怡弁》

副词

(1) 相当于“常常”、“经常”

时与出游猎。——《史记·吕太后本纪》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陶潜《归去来兮辞》

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2) 又如:时闻(常常聆听);时常(常常;经常);时形(经常出现)

(3) 相当于“有时”、“偶尔”

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明· 徐宏祖《游黄山记》

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明史·海瑞传》

(4) 按时,到时候

谨食之,时而献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5) 叠用,表示时而这样,时而那样;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 。如:时冷时热

(6) 当时,这时,那时

时秦昭王与楚婚。——《史记》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后汉书·张衡传》

时大风雪。——《资治通鉴》

代词

表示近指,相当于“此”、这”

时,是也。——《尔雅》

黎民于变时雍。——《书·尧典》。传:“是也。”

孝友时格。——《仪礼·士冠礼》

率时农夫,播厥百谷。——《诗·周颂·噫嘻》

匪上帝不时,殷不用旧。——《荀子·非十二子》

奉时辰牡,辰牡孔硕。——《诗·秦风·驷》

时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望。——《资治通鉴·唐纪》

动词

(1) 适时;合于时宜

风雨之不时。——《荀子》

(2) 又如:时菊(应时开的菊);时雪(应时的雪);时味(应时的美味);时果(应时的水果);时物(应时的作物);时花(应时开的花);时鸟(应时而鸣的鸟);时材(应时的才能);时风(应时的风);时馐(应时的美味);时稼(应时的作物)

(3) 通“伺”。伺候;等待

孔子时其亡无而往拜之。——《论语·阳货》

时其饥饱,达其怒心。——《庄子·人间世》

来丹遂执剑从黑卵,时黑卵之醉偃于牖下,自颈至腰三斩之。——《列子·汤问》

(4) 又如:时行(等待时机而行;及时而作);少时(稍等)

(5) 处,处于

宜于时通,利以处穷。——《荀子》

(6) 承,承受

纳于百揆,百揆时叙。——《书·舜典》

英文翻译

time, season; era, age, period

方言集汇

◎ 粤语:si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hi2
◎ 潮州话:si5

宋本广韵

不及时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