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募
词语释义
招募;募集。
报名应募。
词语解释
招募;募集。
《三国志·吴志·陆抗传》:“又黄门竖宦,开立占募,兵民怨役,逋逃入占。”《南史·贼臣传·留异》:“ 侯景 之乱,﹝ 留异 ﹞还乡里,占募士卒。” 唐 元稹 《大觜鸟》诗:“占募能言鸟,置者许高貲。”
报名应募。
《文选·鲍照<东武吟>》:“始随 张校尉 ,占募到 河源 。” 李善 注:“占,谓自隐度而应募为占募。” 唐 张继 《阊门即事》诗:“耕夫占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占,一本作“ 召 ”。
引证解释
⒈ 招募;募集。
引《三国志·吴志·陆抗传》:“又黄门竖宦,开立占募,兵民怨役,逋逃入占。”
《南史·贼臣传·留异》:“侯景之乱,﹝留异﹞还乡里,占募士卒。”
唐元稹《大觜鸟》诗:“占募能言鸟,置者许高貲。”
⒉ 报名应募。占,一本作“召”。
引《文选·鲍照<东武吟>》:“始随张校尉,占募到河源。”
李善注:“占,谓自隐度而应募为占募。”
唐张继《阊门即事》诗:“耕夫占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
占募的网络释义
占募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zhān
动词
(1) (会意。从卜,从口。以口问卜。本义:推测吉凶,即察看甲骨的裂纹或蓍草排列的情况取兆推测吉凶)
(2) 同本义
占,视兆问也。——《说文》
未占有孚。——《易·萃》
极数知来之谓占。——《易·系辞》
三人占。——《书·洪范》
占者三人。——《仪礼·士丧礼》。注:“三人,掌玉兆、瓦兆、原兆者也。”
占衿兆。——《荀子·王制》
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易·系辞上》
史苏占之,曰:不吉。——《左传·僖公十五年》
(3) 又如:占旺相(占卜时运);占人(掌占卜的官员);占工(占者。占家。专门从事占卜的人);占术(占卜之术);占书(占卜的书)
(4) 窥察 。如:占天(观测天象);占步(观测推算)
天象
(5) 占状(报告观测天象结果的奏状);占视(观察);占气(观云气风色以测吉凶)
(6) 推料,推测
史以天占人,圣人以人占天。——《法言·五百》
(7) 又如:占候(推测气候变化);占射(猜测);占覆(猜度隐藏之物)
(8) 估计;揣度
度食不足,令民各自占家五种石斗数,为其期。——《墨子·号令》
(9) 又如:占费(估量费用);占卖(估价出卖)
名词
(1) 征兆
山崩川竭,国土将亡之占也。——《水经注》
(2) 运数,运气
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史记》
(3) 姓
(4) 另见
zhàn
动词
(1) 占据,拥有。也作“佔”
又改曰占。——宋· 洪迈《容斋续笔》
占一山之胜。——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占百户之田。——清· 洪亮吉《治平篇》
(2) 又如:占护(霸占);霸占土地;独占公家的房子;占固(强占把持);占冒(强占冒领)
动词
(1) 自报数目,估计上报
度食不足,令民各自占家五种石斗数…匿不占,占不悉,令吏卒讏得,皆断。——《墨子》
(2) 又如:占租(自报应纳的租税);占募(报名应募)
(3) 估计、测算
料丁壮以计庸,占商贾以均利。——《新唐书》
(4) 自报户口数而落籍定居 。如:占著(占系。上报家中人数附于册籍,落户定居);占数(上报家中人数,入籍定居);占籍(上报户口,入籍定居)
(5) 口头吟作;口授
一夜无寐,口占几句俚谈,权表谢意。——《西游记》
(6) 又如:占毕(诵读,吟诵);占授(口授);占辞(口述言辞)
(7) 用嘴说 。如:占谢(当面致词道谢);占对(占射。应对,对答)
(8) 处于,处于某种地位或情势 。如:占场儿(在酒宴上居于首席)
(9)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zham1 zham5 [海陆丰腔] zham5 zham1 [客英字典] zham1 zham5 [沙头角腔] zam5 [东莞腔] zam1 zam5 [台湾四县腔] zam5 zam1 [客语拼音字汇] zam1 zam4 [宝安腔] zam5 | zam1 [陆丰腔] zham1
◎ 潮州话:〖ziam1 (chiam)「澄海」ziang1〗 〖ziam3 (chìam)「澄海」ziang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詹 | 職廉 | 章 | 鹽A | 平聲 | 鹽 | 開口三等 | 鹽A | 咸 | cjem/tjem | tɕĭɛm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力,莫声。本义:招募;征召) 同本义
募,广求也。——《说文》
招延募选。——《荀子·议兵》
谨募选阅材货之上。——《荀子·王制》。注:“招也。”
安集吏民,顺俗而教,简募良材,以备不虞。——《吴子》
(2) 又如:募选(从应募的人中选择合适的人);募缘(化缘);募召(招募);募民(征募民众);募格(募人从军,杀敌的赏格)
名词
(1) 假借为“膜”
募原之间,留著于脉。——《灵枢·百病始生》
治之以胆募俞。——《素问·奇病论》。注:“胸腹曰募。”
(2) 又如:募俞(指人体胸腹部的募穴和背脊部的俞穴,皆为脏腑经气结聚输注之处);募原(中医泛指隔间及肠胃之外脂膜的部位)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mu5 [宝安腔] mu5 mok7 [客英字典] mu5 [海陆丰腔] mu5 mok7 [客语拼音字汇] mog5 [台湾四县腔] mu5 mok7 [沙头角腔] mu5 [东莞腔] mu5
◎ 潮州话:mo6 (mõⁿ)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暮 | 莫故 | 明 | 模 | 去聲 | 遇 | 開口一等 | 遇 | 模 | mu | moh/mu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