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臆

xiōng yì [ xiong yi]
注音 ㄒㄩㄥ 一ˋ

词语释义

胸臆﹐胸怀。

词语解释

  1. 胸臆,胸怀。

    《汉书·循吏传·朱邑》:“直 敞 远守剧郡,驭於绳墨,匈臆约结,固亡奇也。” 汉 蔡琰 《悲愤诗》:“念我出腹子,匈臆为摧败。”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序》:“书生匈臆,每患迂愚,即使考之已详,而议论褒贬,犹恐未当,况其考之未确者哉!”

引证解释

⒈ 胸臆,胸怀。

《汉书·循吏传·朱邑》:“直敞远守剧郡,驭於绳墨,匈臆约结,固亡奇也。”
汉蔡琰《悲愤诗》:“念我出腹子,匈臆为摧败。”
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序》:“书生匈臆,每患迂愚,即使考之已详,而议论褒贬,犹恐未当,况其考之未确者哉!”

匈臆的网络释义

匈臆

  • 匈臆,读音为xiōng yì,汉语词语,意思是胸臆,胸怀。出自《汉书·循吏传·朱邑》。
  • 汉字详情

    xiōng [xiong]
    部首: 202
    笔画: 6
    五笔: QQBK
    五行:
    仓颉: PUK
    四角: 277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勹,凶声。勹( bāo),裹。本义:胸膛)

    (2) “胸”的古字

    匈,膺也。——《说文》。字亦作胷、作胸

    胸满。——《素问·腹中论》

    贯匈国。其为人胸有窍。——《海内南经》

    (3) 心胸;胸怀

    吾素刚急,有匈中气,不可不顺也。——《资治通鉴》

    (4) 又如:匈臆(胸怀)

    (5) 胸部

    项羽大怒,伏弩射中 汉王, 汉王伤匈。——《史记》

    (6) 称匈奴。亦泛称北方少数民族

    又匈虏一败,或当惧而修德,结怨于我,为患不细。——《旧唐书》

    英文翻译

    breast, chest, thorax; clamor; the Hsiung Nu 'Huns'

    方言集汇

    ◎ 粤语:hung1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hiung1 [梅县腔] hiung1 [台湾四县腔] hiung1 [客英字典] hiung1 [宝安腔] hiung1 [海陆丰腔] hiu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三鍾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許容平聲開口三等hyung/xivngxĭwoŋ
    [yi]
    部首: 444
    笔画: 17
    五笔: EUJN
    五行:
    仓颉: BYTP
    四角: 70236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肉,意声。又作“肊”。本义:胸骨)

    (2) 同本义

    臆,胸骨也。——《说文》

    (3) 胸部

    气交愤于胸臆。——王粲《登楼赋》

    臆,匈也。——《广雅》

    仪遗忏以臆对。——《汉书·序传上》

    丹臆兰臆。——潘岳《射雉赋》

    夜寒衣湿披短蓑,臆穿足裂忍痛何?——唐· 王建《水夫谣》

    (4) 又如:抚臆论心

    动词

    (1) 通“意”。意料;推测

    乃知天下之事,不可尽知,而以臆断之,不可任也。——《抱朴子》

    请对以臆。——《史记·贾谊传》

    然而子长少臆中之说。——《论衡·案书》

    (2) 又如:臆辨(只凭推测来辨别)

    副词

    (1) 主观地

    妄以臆度。——清· 刘开《问说》

    (2) 又如:臆中(犹言主观想象);臆出(主观所出);臆见(亦作“肊见”。主观的看法);臆决(主观地决断);臆定(主观地断定);臆算(主观推算);臆改(凭臆测改动文字)

    英文翻译

    chest, breast, bosom; thought

    方言集汇

    ◎ 粤语:jik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ji5 [海陆丰腔] rit8 ri5 [宝安腔] ji5 [台湾四县腔] jit8 ji5 [客语拼音字汇] yi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四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於力職開入聲開口三等qik/iokʔĭə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