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动静
(1) 指动作或说话发出的声音
(2) 打听或侦察的消息;情况
词语解释
运动与静止;行动与止息。
《易·艮》:“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动静无宜,出处莫可。” 宋 陆游 《雷》诗:“吾闻阴阳有常数,非时动静皆为灾。” 明 黄绾 《明道篇》卷六:“动静者,天地之气质也。”
偏指行动;动作;举止。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中:“﹝ 韩志和 ﹞善彫木,作鸞鹤鵶鹊之状,饮啄动静,与真无累。”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四折:“他那模样动静,好似俺孩儿 春郎 。” 柳青 《铜墙铁壁》第一章:“快动静啊,不要卖呆了!”
动作或说话的声音。
《敦煌变文集·汉将王陵变》:“二将第四队插身 楚 下,并无知觉,唯有 季布 奉 霸王 巡营,营内并无动静。” 元 无名氏 《硃砂担》第一折:“这堝儿里无动静,昏惨惨月半明,莫不要亏图咱性命?” 老舍 《四世同堂》十三:“她分明听见院中有动静,又听到一个女子的声音嘁嘁喳喳的。”
情况;消息。
《六韬·动静》:“先战五日,发我远候往视其动静,审候其来,设伏而待之。”《明史·王崇古传》:“敌情不可得,而军中动静敌輒知。” 吴组缃 《山洪》三四:“这人嫌疑重大,他在各处探听虚实和军队动静。”
特指起居作息。
《隋书·元亨传》:“ 亨 以篤疾,重请还京,上令使者致医药,问动静,相望於道。”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民俗》:“更有提茶瓶之人,每日邻里,互相支茶,相问动静。”《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 史弘肇 认得是他结拜的哥哥,扑翻身便拜。拜毕,相问动静了。”
指动物与植物。
《史记·五帝本纪》:“动静之物,小大之神。” 张守节 正义:“动物谓鸟兽之类,静物谓草木之类。”
引证解释
⒈ 运动与静止;行动与止息。
引《易·艮》:“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晋葛洪《抱朴子·行品》:“动静无宜,出处莫可。”
宋陆游《雷》诗:“吾闻阴阳有常数,非时动静皆为灾。”
明黄绾《明道篇》卷六:“动静者,天地之气质也。”
⒉ 偏指行动;动作;举止。
引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中:“﹝韩志和﹞善彫木,作鸞鹤鵶鹊之状,饮啄动静,与真无累。”
元无名氏《货郎旦》第四折:“他那模样动静,好似俺孩儿春郎。”
柳青《铜墙铁壁》第一章:“快动静啊,不要卖呆了!”
⒊ 动作或说话的声音。
引《敦煌变文集·汉将王陵变》:“二将第四队插身楚下,并无知觉,唯有季布奉霸王巡营,营内并无动静。”
元无名氏《硃砂担》第一折:“这堝儿里无动静,昏惨惨月半明,莫不要亏图咱性命?”
老舍《四世同堂》十三:“她分明听见院中有动静,又听到一个女子的声音嘁嘁喳喳的。”
⒋ 情况;消息。
引《六韬·动静》:“先战五日,发我远候往视其动静,审候其来,设伏而待之。”
《明史·王崇古传》:“敌情不可得,而军中动静敌輒知。”
吴组缃《山洪》三四:“这人嫌疑重大,他在各处探听虚实和军队动静。”
⒌ 特指起居作息。
引《隋书·元亨传》:“亨以篤疾,重请还京,上令使者致医药,问动静,相望於道。”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民俗》:“更有提茶瓶之人,每日邻里,互相支茶,相问动静。”
《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史弘肇认得是他结拜的哥哥,扑翻身便拜。拜毕,相问动静了。”
⒍ 指动物与植物。
引《史记·五帝本纪》:“动静之物,小大之神。”
张守节正义:“动物谓鸟兽之类,静物谓草木之类。”
动静的国语词典
运动与静止。
如:「屋子里静悄悄的,一点动静都没有。」
动静的网络释义
动静 (汉语词语)
动静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2) 同本义
动,作也。——《说文》
动而健。——《易·彖传》。虞注:“震也。”
效天下之动者也。——《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
将终岁勤动。——《孟子》。注:“作也。”
度义而后动。——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寨中人蜷伏不少动。——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按兵不动;动着(开始下棋);动止(行动和静止;训练调度);动烦(爆发战乱);动转(行动,活动)
(4) 摇动,震动,移动。与“静”相对
风移影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秋风之动容兮。——《楚辞·抽思》
物莫之能动。——《吕氏春秋·论威》
夜间,大鱼动。——《韩非子·内储说上》
(5) 又如:动耽(动弹);动履(走动);动展(伸展;活动);动息(动静;消息);动惮(动静);动程(动身;起程);风吹草动;别动人家的东西;振动;活动;动起(方言。动不动);动移(移动);动步(迈步前行);动不得;不能动
(6) 动摇;震撼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风雨不动安如山。——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 触动感应;感动
明则动。——《礼记·中庸》。注:“动,动人心也。”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8) 又如:动性(动心);动心(遇事而心志动摇;感动人心)
(9) 萌动
春气动,鲜不疫矣。——清· 方苞《狱中杂记》
(10) 做;操作;劳作
(11) 又如:动作(劳动;耕作);动乖(动不动就违反);动事(兴办事业;日常应用的器具)
(12) 使用 。如:大动干戈;动支(动用支取);动使(动事。用具;器皿);动筷子;动文
(13) 改变 。如:动色(脸色改变);动意(改变意向);动一两个字
(14) 〈方〉∶吃 。如:她向来不动鱼虾;动啖(吃东西)
副词
动不动,常常
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资治通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dong6 (tǒng)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青,争声。本义:彩色分布适当)
(2) 安静;宁静
静言思之。——《诗·邶风·柏舟》
宵静女德,以伏蛊慝。——《国语·晋语》
本朝不静。——《吕氏春秋·音律》
静乃明几。——《吕氏春秋·审分》
莫不静好。——《诗·郑风·女曰鸡鸣》
清和肃穆,莫不静畅。——晋· 支遁《八关斋会诗序》
(3) 又如:静雅(安静);静鞭(帝王仪仗的一种,鞭形,振之作响,令人肃静。也叫“鸣鞭”);静办处(安静的地方)
(4) 静止,物体不运动(跟“动”相反)
怒则动,动则手足不静。——《淮南子·本经》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韩诗外传》
(5) 又如:静物(静止不动的物体);静美(静止形态的美);静风(空气无显著的运动);静海(平静的海);静流(死水)
(6) 没有声响;寂静
茅檐人静。——陆游《夜闻杜鹃》
静间按些。——《楚辞·招魂》
(7) 又如:静巉巉(静碜碜,静沉沉。形容沉静、静悄悄);静荡荡(寂静空旷的样子);静室(静舍。清静的居室。寺院)
(8) 沉着,冷静 。如:静言(沉静地思考);静钝(沉着冷静,不露锋芒);静处(冷静地立身处世)
(9) 贞洁,不轻佻 。如:静女(贞静、不轻佻的女子);静专(贞静专一)
(10) 同“净”。干净,纯净
其告维何,边豆静嘉。——《诗·大雅·既醉》
静洁足以享上帝,礼鬼神。——《淮南子·本经》
(11) 又如:静扫(打扫干净);静青(纯青);静嘉(洁净美好)
(12) 恬淡;平和 。如:静退(恬淡谦逊);静意(静心,不动心意);静好(安定美好)
(13) 善
东门之栗,有静家室。——《艺文类聚》引《韩诗》
(14) 倦怠
其静也,日减其所有,而损其所成。——《太玄》
动词
(1) 清理;使干净
(2) 又如:静狱(清理牢中的囚犯);静室(清扫居室)
(3) 使安定
大匡用惠,施舍静众。——《逸周书·大匡》
(4) 又如:静心(使心灵安定);静民(安定民心);静边(安定边境)
(5) 通“诤”。直言相劝,止人之失
陈言而伏,静而正之。——《礼记·儒行》
名词
(1) 古州名
(2) 唐置。在今四川省松潘县西南
(3) 辽置。在今辽宁省境
(4) 通“情”。真情
中静不留,裕德无求。——《管子·势》
乐由中出,故静;礼自外作,故文。——《礼记·乐记》
义而顺,文而静,宽而有辨。——《礼记·表记》
饰貌者不情。——《大戴礼·文王官人》
(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