剡楮
注音
ㄕㄢˋ ㄔㄨˇ
词语释义
1.即剡纸。
词语解释
即 剡 纸。
宋 梅尧臣 《永叔寄澄心堂纸二幅》诗:“ 蜀 牋蠹脆不禁久, 剡 楮薄慢还可咍。”
引证解释
⒈ 即剡纸。
引宋梅尧臣《永叔寄澄心堂纸二幅》诗:“蜀牋蠹脆不禁久, 剡楮薄慢还可咍。”
剡楮的网络释义
剡楮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shàn
名词
(1) 古县名 。西汉置,在今浙江嵊县西南。如:剡中(剡县一带);剡客(指东晋戴逵。后泛指隐士);剡楮,剡纸(因用剡地所产藤、竹制造,故名)
(2) 水名,即 剡溪。在浙江省曹娥江上游
明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
(3) 另见
yǎn
动词
(1) (形声。从刀,炎声。本义:削)
(2) 削;削尖
剡,锐利也。——《说文》
古者剡耜而耕。——《淮南子·泛论》
曾枝剡棘。——《楚辞·橘颂》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易·系辞下》
(3) 又如:剡章(削牍写成奏章。泛指写奏章);剡麻(缀缉麻缕)
(4) 举,举起
视可,司间,案欲剡其胫而以蹈秦之腹也。——《荀子》
(5) 举荐 。如:剡荐(上书举荐)
形容词
(1) 锐利
曾枝剡棘,圆果搏兮。——《楚辞》
(2) 又如:剡利(锐利);剡耜(锋利的耒耜);剡剡(锐利貌);剡锋(锐利的锋刀);剡注(古代五射之一)
(3) 另见
英文翻译
sharp, sharp-pointed; sharpen
方言集汇
◎ 粤语:jim5 sim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am3 [客英字典] jam3 [宝安腔] jam3 [梅县腔] jam3 [台湾四县腔] jam3 [客语拼音字汇] yam2
◎ 潮州话:奄2(掩)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am3 [客英字典] jam3 [宝安腔] jam3 [梅县腔] jam3 [台湾四县腔] jam3 [客语拼音字汇] yam2
◎ 潮州话:奄2(掩)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五十琰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琰 | 以冉 | 以 | 鹽A | 上聲 | 琰 | 開口三等 | 咸 | 鹽A | jĭɛm | jemx/jeem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者声。本义:楮树,叶似桑,皮可以造纸)
(2) 同本义 。可制纸
(3) 又如:楮叶(楮树的叶);楮鸡(楮树上所寄生的木耳)
(4) 纸的代称
即连楮为巨幅,广二丈,大书一“屈”字。——高启《书博鸡者事》
(5) 又如:楮知白(纸的别名);楮先生(纸的别名);楮墨(纸与墨。也是诗文和书画的代称);楮生(纸的别名)
(6) 纸钱 。宋、金、元时发行的纸币,多用楮皮纸制成,故名。如:楮帛(纸钱锡箔等焚化物);楮券(纸币,钞票)
英文翻译
mulberry; paper
方言集汇
◎ 粤语:cyu2 cyu5
◎ 客家话:[客英字典] du3 [宝安腔] cu3 du3 [梅县腔] chu3 shu3 [台湾四县腔] du3 [海陆丰腔] du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du3 [宝安腔] cu3 du3 [梅县腔] chu3 shu3 [台湾四县腔] du3 [海陆丰腔] d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八語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楮 | 丑吕 | 徹 | 魚 | 上聲 | 語 | 開口三等 | 魚 | 遇 | thriox/thivv | ţʰĭ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