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罚

xíng fá [ xing fa]
繁体 刑罰
注音 ㄒ一ㄥˊ ㄈㄚˊ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刑罚 xíngfá

(1) 刑,指肉刑、死刑;罚,指以金钱赎罪。后泛指依照法律对违法者实行的强制处分

penalty,punishment;torture;corporal punishment

词语解释

  1. 刑指肉刑、死刑;罚指以金钱赎罪。后泛指依照法律对违法者实行的强制处分。

    《书·吕刑》:“刑罚世轻世重,惟齐非齐,有伦有要。”《史记·吕太后本纪》:“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旧唐书·韦凑传》:“善善者,悬爵赏以劝之也;恶恶者,设刑罚以惩之也。”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写于深夜里》:“我叫不出这刑罚的名目。”

引证解释

⒈ 刑指肉刑、死刑;罚指以金钱赎罪。后泛指依照法律对违法者实行的强制处分。

《书·吕刑》:“刑罚世轻世重,惟齐非齐,有伦有要。”
《史记·吕太后本纪》:“刑罚罕用,罪人是希。”
《旧唐书·韦凑传》:“善善者,悬爵赏以劝之也;恶恶者,设刑罚以惩之也。”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写于深夜里》:“我叫不出这刑罚的名目。”

刑罚的国语词典

国家依照法律对犯罪者所实行的法律制裁。

如:「这城市的交通已拥塞到寸步难行,出门简直是受刑罚哪!」

刑罚的网络释义

刑罚

  • 刑指肉刑、死刑;罚指以金钱赎罪。后泛指依照法律对违法者实行的强制处分。语出《书·吕刑》:“刑罚世轻世重,惟齐非齐,有伦有要。”
  • 刑罚造句

    刑罚的目的是惩前毖后,而非赶尽杀绝。
    古代历史中可看到用火灼瞎人的眼睛的残酷刑罚。
    这个谅解书不代表不会判刑,这个东西有可能判也有可能不判,因为这个东西只是说你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态度良好可以减除一些刑罚。判不判法官说了算,这个才是关键。
    无论敌人对他施加什么刑罚,他始终坚强不屈。
    法官用严厉的刑罚来惩处他擢发难数的罪行。
    那时巴比伦已经是一个强权国家,但真正使她兴起去刑罚人的,还是上帝自己。
    “布莱卫,”庭长说,“您受过一种不名誉的刑罚,您不应当宣誓……”。
    你如果要避免永远的刑罚,就必须走正直而狭窄的路。
    缓刑、假释及监外执行是非监禁化的刑罚执行方式。
    对犯罪人判处刑罚,这是罪犯因其危害社会和侵犯他人的行为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也是其罪有应得和报应。
    在我国监狱法中,刑罚的执行被定位在与狱政管理、教育改造等并列的层次上。
    鉴于中俄两国刑法特殊的历史渊源,从行刑社会化的视角审视俄罗斯自由刑的变革,去芜存菁,将对我国刑法中刑罚的完善和执行产生重要的借鉴意义。
    “对于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第七十五条对未成年犯执行刑罚应当以教育改造为主。
    这是因为,主客观统一的责任制的确立,一方面使犯罪人所受的是依法应受的惩罚,从而赋予了刑罚以公正性,使罪有应得真正成为了一种法律理念,避免了刑罚因被滥用而导致的不公正。
    刑名是一个法学基本概念,亦即刑罚的名称。
    既然犯罪是必然的,几乎是不可救药的,那么犯罪的对策也不应该是单一的惩罚性的刑罚,而应以犯罪的危险状态为根据,针对犯罪的不同情况,采取救治措施。
    行劫是严重罪行,违例者一经定罪,可被判最高刑罚终身监禁。
    小子,看来你还真是不到黄河心不死啊!居然还想要骗老子,来人,继续刑罚侍候!
    但是,主客观事实所涉及的同质构成要件无刑罚差别时,成立现实发生事实的故意犯罪。

    汉字详情

    xíng [xing]
    部首: 208
    笔画: 6
    五笔: GAJH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MTLN
    四角: 124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同本义

    利用刑人。——《易·蒙》。注:“兑折为刑。”

    刑人之父子也。——《吕氏春秋·顺说》。注:“杀也。”

    杀戮之谓刑。——《韩非子·二柄》

    阴为刑。——《易·本命》

    阴将始刑。——《吕氏春秋·音律》。注:“杀也。”

    刑人如恐不胜。——《史记·项羽本纪》

    刑马作誓。——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膑至,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史记》

    (2) 又如:刑牛(古代盟誓时作牺牲用的牛);刑牲(古时为了祭祀或盟约而杀牲畜);刑马(古代结盟要杀马歃血,立誓为信,称“刑马”)

    (3) 惩罚

    刑其长吏。——《史记·陈涉世家》

    五人之当刑。——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彼于刑者。——清· 方苞《狱中杂记》

    从而刑之。——《孟子·梁惠王上》

    (4) 又如:刑吏(行刑的吏卒);刑民(受刑之民);刑臣(古时指受过宫刑的阉人。即后来的宦官,太监)

    (5) 征讨 。如:刑殄(征讨消灭)

    名词

    以五刑纠万民。——《周礼·大司寇》

    刑者,恶之末也。——《管子·心术》

    五刑者,五常之鞭策也。——《白虎通》

    刑者,惩恶而禁后者也。——《说苑·政理》

    严断刑罚。——《左传·昭公六年》。疏:“对文则加罪为刑,收赎为罚。散则刑罚通也。”

    论其刑赏。——诸葛亮《出师表》

    怒而滥用刑。——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因摸地上刑械。——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 又如:死刑;徒刑;刑均(受到同样的刑罚);刑劫(滥用刑罚。刑,刑罚;劫,挟持);刑杖(刑具,行刑用的棍棒)

    (2) 通“形”。形容,形体

    死生因天地之刑。——《国语·越语》

    夫諒彊之国,必先争谋、争刑、争权。——《管子·霸言》

    凡乱者刑名不当也。——《吕氏春秋·正名》

    (3) 通“型”。法式,典范,榜样

    刑于寡妻。——《孟子·梁惠王上》

    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诗·周颂·我将》

    贱有实,敬无用,则人可刑也。——《管子·侈靡》

    (4) 星相术语 。如:刑克(刑妨,刑蹇。谓三刑,五行相克);刑害(三刑六害的合称);刑冲(指地支中相妨害的两类情况)

    (5) 刑具 。如:动刑;上刑;大刑

    (6) 姓

    英文翻译

    punishment, penalty; law

    方言集汇

    ◎ 粤语:jing4
    ◎ 客家话:[梅县腔] hin2 [客语拼音字汇] hin2 [客英字典] hin2 [台湾四县腔] hin2 [海陆丰腔] hin2 [东莞腔] hin2 [沙头角腔] hin2 [宝安腔] hin2 [陆丰腔] hin3
    ◎ 潮州话:hêng5 (hê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五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戸經青開平聲開口四等ɣieŋgheng/heng
    [fa]
    部首: 520
    笔画: 9
    五笔: LYJJ
    五行:
    仓颉: WLIVN
    四角: 6072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从刀,从詈( ,骂人)。“刀”指刑法。本义:处罚,惩办)

    (2) 同本义

    罰,罪之小者。从刀、从詈,会意。未以刀有所贼,但持刀骂詈则应罚。——《说文》

    罚上报下之罪也。——《墨子经》

    三让而罚。——《周礼·司救》。注:“挞击之也。”

    小刑宪罚。——《周礼·司市》。注:“播其肆也。”

    忠所罪以遇罚兮。——《楚辞·惜诵》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皆不应重罚。——清· 方苞《狱中杂记》

    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3) 又如:罚规(处罚的规章);罚约(输者受罚的约定);罚弗及嗣(惩罚罪犯,但不延及子孙)

    (4) 对有过失、错误的处分

    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5) 又如:罚爵(宴饮时,罚失礼者喝酒的酒器)

    (6) 讨伐;杀

    致天之罚。——《书·汤誓》

    (7) 又如:罚极(因有罪而加以诛杀);罚罪(讨伐或惩处有罪者);罚恶(惩治恶人);罚蔽(罚罪断狱)

    (8) 出钱赎罪

    五刑不筒,正于五罚——《书·五刑》

    (9) 又如:罚锾(纳金赎罪);罚铜(纳铜罚罪);罚赎(出钱赎罪);罚俸(官吏因犯罪而停发薪俸)

    (10) 发誓

    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 元· 关汉卿《窦娥冤》

    名词

    (1) 刑罚

    掌受士之金罚,货罚。——《周礼·职金》。注:“罚,罚赎也。”

    则好赏恶罚之人,释公行,行私求,比周以相为也。——《韩非子·有度》

    (2) 又如:罚作(汉代刑罚之一。处轻罪犯以一年苦役);罚神(传说主管刑罚之神)

    英文翻译

    penalty, fine; punish, penalize

    方言集汇

    ◎ 粤语:fat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