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稿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亦作“ 函藳 ”。书信等的草稿或底稿。
清 冯桂芬 《皖水迎师记》:“继荐 太仓 钱主事 鼎铭 ,许之。且以函藳见属,辞,不获,稿成,授 钱君 。” 清 曾纪泽 《复陈中俄议界情形疏》:“除将致 俄 外部函稿译汉咨呈总理衙门查核外,谨将微臣遵旨与 俄国 外部商论界务情形,恭摺復陈。” 清 曾纪泽 《伦敦致刘康侯太守》:“兹将復 丹崖星使 函稿寄弟一閲。”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函藳”。书信等的草稿或底稿。
引清冯桂芬《皖水迎师记》:“继荐太仓钱主事鼎铭,许之。且以函藳见属,辞,不获,稿成,授钱君。”
清曾纪泽《复陈中俄议界情形疏》:“除将致俄外部函稿译汉咨呈总理衙门查核外,谨将微臣遵旨与俄国外部商论界务情形,恭摺復陈。”
清曾纪泽《伦敦致刘康侯太守》:“兹将復丹崖星使函稿寄弟一閲。”
函稿的网络释义
函稿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今隶误作函。本义:舌)
(2) 同本义
圅,舌也。——《说文》
若合而函吾中。——《国语·楚语》。注:“入也。”按,如舌之在口中也。
口上曰臄,口下曰圅。——《通俗文》
噱,圅舌也。——《广雅·释亲》
(3) 盛物的匣子、套子
函封之。——《战国策·燕策》
函封。
买五人之脰而函之。——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4) 又如:剑函;镜函
(5) 传达消息或指示的信件(古代寄信用木函) 。如:函仪(信件礼物);函章(信件公文);函片(信件);函札(书信)
(6) 邮政 。如:函购
(7) 信封
发函伸纸,…。——《文选·吴质·答东阿王书》
(8) 铠甲
函,铠也。——《广雅》
(9) 又如:函人(制造铠甲的工人)
动词
(1) 包含;容纳
席间函丈。——《礼记·曲礼》。注:“容也。”
夫函牛之鼎沸。——《淮南子·诠言》。注:“受一牛之鼎也。”
以函夏之大汉兮。——《汉书·扬雄传》。注:“包容也。”
函之如海。——《汉书·叙传》。注:“读与含同。”
臣蜯函珠。——张衡《南都赋》
(2) 又如:函夏(包函诸夏。意指中国全部);函括(包含,包括);函盖(包含;概括)
(3) 容纳 。如:函牛(谓能容纳一头牛,指大鼎);函受(犹容纳;包容);函育(容纳化育);函席(谓能容一席的小地方)
(4) 用匣子或封套装盛
函梁君臣之首。—— 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5) 又如:函匣(谓置物于匣中);函封(用匣子盛而封之);函首(用匣子装盛人头)
(6) 致函;去信 。如:函请(用书信请求或邀请);函调(通过书信方式进行调动;用书信方式进行调查);函邀(用书信方式进行邀请)
(7) 陷入
若合而函吾中,吾上下必败其左右。——《国语·楚语上》
形容词
(1) 宽阔
伊兹都之函宏。——左思《吴都赋》。注:“宽大也。”
(2) 又如:函弘(广大。弘,或作宏)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ham2 [梅县腔] ham2 [东莞腔] ham2 [客英字典] ham2 [台湾四县腔] ham2 [海陆丰腔] ham2 [宝安腔] ham2 [陆丰腔] ham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含 | 胡男 | 匣 | 覃 | 平聲 | 覃 | 開口一等 | 咸 | 覃 | ɣɒm | ghom/hom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禾,高声。本义:禾秆)
(2) 禾秆,谷类植物的茎杆。也作“稾”
稾,秆也。——《说文》
民惊走持稾。——《汉书·五行志》
又出稾税。——《书·禹贡传》
茭稾。——《汉书·赵安国传》
今又盛寒,马无稿草。——《资治通鉴》
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稾稾为禽兽食。——《史记·萧相国世家》
(皋涂之山)有草焉,其状如稾茇,其叶如葵而赤黄,名曰无条,可以毒鼠。——《山海经·西山经》
(3) 又如:稿本(香草名。一年生,根可入药);稿茇(香草名。即稾本);稿稾(指点燃后供照明用的草、麻);稿荐(用稻草编成的垫褥);稿苗(枯槁的禾苗);稿人(稻草人)
(4) 诗文、图画等草底。亦指写成的文章、著作
怀王使 屈原造为宪令, 屈原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屈原不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文稿(文章、公文的草稿);稿副(底稿);稿案(公文案牍;亦作“文案师爷”。为主官管理文秘事务的慕僚);稿书(草稿、初稿)
(6) 箭杆
特箭稾而茎立兮,独聆风于极危。——汉· 马融《长笛赋》
(7) 又如:稿草(草稿。初写出的文稿);稿定(撰定文稿)
形容词
(8) 通“槁”。干枯
弃其本者,荣其稿矣。——《说苑·建本》
(9) 又如:稿芼(枯干的草茎)
(10) 指已刊行,但作者仍以为未周备,有待修订整理的书籍 。如:中国史稿;稿定(指著作已经完成定案,即可付印)
(11) 样子;模样
我看见哥儿的这个形容身段,言谈举动,怎么就和当儿国公爷一个稿子。——《红楼梦》
动词
(1) 叙说;论辈分。用同“搞”
该咱老爷儿们稿一稿咧!我且问你:你们认得不认得?——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
(2) 通“犒”(
)。以酒肉等饮食慰劳稿人奄八人,女稿每奄二人。——《周礼·地官·叙官》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o3 gau3 [客英字典] gau3 go3 [海陆丰腔] go3 gau3 [梅县腔] gau3 [宝安腔] gau3 [东莞腔] gau3 [客语拼音字汇] gau3 go3
◎ 潮州话:go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暠 | 古老 | 見 | 豪 | 上聲 | 晧 | 開口一等 | 效 | 豪 | kɑu | kaux/k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