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养

hán yǎng [ han yang]
繁体 函養
注音 ㄏㄢˊ 一ㄤˇ

词语释义

1.犹覆育。庇护养育。 2.涵养,能控制情绪的修养功夫。

词语解释

  1. 犹覆育。庇护养育。

    《史记·五帝本纪》“其仁如天” 唐 司马贞 索隐:“如天之函养也。”《新唐书·陆贽传》:“自 安 史 之乱,朝廷因循函养,而诸方自擅壤地,未尝会朝。” 宋 苏轼 《八月二十八日入内高班蔡克明传宣取批答宰臣以下贺生获鬼章表·太皇太后》:“国家偃兵息民,函养中外。” 宋 陆游 《泰州报恩光孝禅寺最吉祥殿碑》:“ 乾道 、 淳熙 已来,中外无事,函养滋息,且以国力兴葺之。”

  2. 涵养,能控制情绪的修养功夫。

    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印书小事,而 郑君 乃作如此风度,似少函养。”

引证解释

⒈ 犹覆育。庇护养育。

《史记·五帝本纪》“其仁如天” 唐司马贞索隐:“如天之函养也。”
《新唐书·陆贽传》:“自安史之乱,朝廷因循函养,而诸方自擅壤地,未尝会朝。”
宋苏轼《八月二十八日入内高班蔡克明传宣取批答宰臣以下贺生获鬼章表·太皇太后》:“国家偃兵息民,函养中外。”
宋陆游《泰州报恩光孝禅寺最吉祥殿碑》:“乾道、淳熙已来,中外无事,函养滋息,且以国力兴葺之。”

⒉ 涵养,能控制情绪的修养功夫。

鲁迅《书信集·致台静农》:“印书小事,而郑君乃作如此风度,似少函养。”

函养的网络释义

函养

  • 函养,汉语词汇,释义为涵养。
  • 函养造句

    生活需要一点悠闲的情趣来调节紧张的律动,但情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从生命中函养而出;情趣也不是在斗室里酝酿出来的,而是在天地间自然滋养而成。
    和包容心,或者是函养都没关系。
    自体软骨隆鼻以其高超的整形技术和审美函养,从鼻梁到鼻尖进行整体的精雕细琢,设计出和谐完美的鼻形。
    由于学生来自不同文化、经济和函养的家庭,他们的性格个性亦有很大差异,有些学生由于性格孤僻,不善交往,人际关系自然就差。
    韩式个性化隆鼻以其高超的整形整容技术和审美函养,从鼻梁到鼻尖进行整体的精雕细琢,设计出和谐完美完美的鼻形。
    公园将分别建成苗木花卉产业区,都市菜地、乡土文化区,传统农业区,生态函养修复区四大功能区。
    一夕与数黑犬野合泽畔,乃孕,逾数月产一子,人首犬身,初欲弃之,又恐为人所觉,遂函养暗室。

    汉字详情

    hán [han]
    部首: 219
    笔画: 8
    五笔: BIBK
    五行:
    仓颉: UNE
    四角: 17772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今隶误作函。本义:舌)

    (2) 同本义

    圅,舌也。——《说文》

    若合而函吾中。——《国语·楚语》。注:“入也。”按,如舌之在口中也。

    口上曰臄,口下曰圅。——《通俗文》

    噱,圅舌也。——《广雅·释亲》

    (3) 盛物的匣子、套子

    函封之。——《战国策·燕策》

    函封。

    买五人之脰而函之。——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4) 又如:剑函;镜函

    (5) 传达消息或指示的信件(古代寄信用木函) 。如:函仪(信件礼物);函章(信件公文);函片(信件);函札(书信)

    (6) 邮政 。如:函购

    (7) 信封

    发函伸纸,…。——《文选·吴质·答东阿王书》

    (8) 铠甲

    函,铠也。——《广雅》

    (9) 又如:函人(制造铠甲的工人)

    动词

    (1) 包含;容纳

    席间函丈。——《礼记·曲礼》。注:“容也。”

    夫函牛之鼎沸。——《淮南子·诠言》。注:“受一牛之鼎也。”

    以函夏之大汉兮。——《汉书·扬雄传》。注:“包容也。”

    函之如海。——《汉书·叙传》。注:“读与含同。”

    臣蜯函珠。——张衡《南都赋》

    (2) 又如:函夏(包函诸夏。意指中国全部);函括(包含,包括);函盖(包含;概括)

    (3) 容纳 。如:函牛(谓能容纳一头牛,指大鼎);函受(犹容纳;包容);函育(容纳化育);函席(谓能容一席的小地方)

    (4) 用匣子或封套装盛

    函梁君臣之首。—— 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5) 又如:函匣(谓置物于匣中);函封(用匣子盛而封之);函首(用匣子装盛人头)

    (6) 致函;去信 。如:函请(用书信请求或邀请);函调(通过书信方式进行调动;用书信方式进行调查);函邀(用书信方式进行邀请)

    (7) 陷入

    若合而函吾中,吾上下必败其左右。——《国语·楚语上》

    形容词

    (1) 宽阔

    伊兹都之函宏。——左思《吴都赋》。注:“宽大也。”

    (2) 又如:函弘(广大。弘,或作宏)

    英文翻译

    correspondence; a case; a box

    方言集汇

    ◎ 粤语:haam4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ham2 [梅县腔] ham2 [东莞腔] ham2 [客英字典] ham2 [台湾四县腔] ham2 [海陆丰腔] ham2 [宝安腔] ham2 [陆丰腔] ham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二覃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胡男平聲開口一等ɣɒmghom/hom
    yǎng [yang]
    部首: 213
    笔画: 9
    五笔: UDY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TOLL
    四角: 80228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食,羊声。本义:饲养)

    (2) 供养,奉养;抚育

    养,供养也。——《说文》。古文从攴,未详。疑厮养作此字。

    凡食养阴气也,凡饮养阳气也。——《礼记·郊特牲》

    殳能生之不能养之。——《荀子·礼论》

    养不亏。——《韩非子·五蠹》

    监门之养。

    不食力而养足。——《韩非子·五蠹》

    养公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供养卒大恩。

    归养。——《史记·魏公子列传》

    以养父母。——宋· 王安石《伤仲永》

    (3) 又如:养娇囡(因父母溺爱而性格骄纵的姑娘);养家人(担负赡养全家生计的人);养济院(孤老院。专收鳏寡孤独老人的慈善机构)

    (4) 饲养

    驯养一虫。——《聊斋志异·促织》

    于盆而养。

    笼养之。

    (5) 又如:养鸡;养狗;养牛;养马

    (6) 生育

    家家养男当门户。——唐·张籍《筑城词》

    (7) 又如:养孩子

    (8) 培养,修养

    立太傅少傅以养之。——《礼记·文王世子》。注:“犹教之。”

    养其旁条。——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9) 又如:养息机(修养身心;修炼);养材儿(正处在教养阶段学习干活的少年);养廉银子(清朝按职务等级,在常俸之外另给官吏的银钱);养士(培养人才)

    (10) 保养

    养其根。——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养其身。——宋· 苏轼《教战守》

    养之太过。

    (11) 又如:养身(保养身体。同养生)

    (12) 治,调养

    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周礼·疾医》

    (13) 又如:养疴(调养疾病)

    (14) 蓄养 。如:养痈贻患(养痈成患);养疥成疮(喻姑息小恶,酿成大患);养女吊妇(勾引妇女乱搞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养婆娘(男子与非婚女人发生私情);养女婿(养汉子。女人与非婚男子发生私情);养奸(使奸邪得以滋长)

    (15) 贮藏 。如:养羞(把食物贮藏起来)

    (16) 隐,隐蔽 。如:养晦(隐居匿藏以等待时机)

    形容词

    (1) 由非亲生父母的人养育的 。如:养娘(指乳母或婢女);养爷(扶养自己长大的男仆)

    (2) 通“痒”。皮肤受刺激,产生欲搔的感觉

    骨体肤理辨寒暑疾痒。——《荀子·荣辱》。杨倞注:“养与痒同。”

    疾、养、凔、热、滑、铍、轻、重,以形体异。——《荀子·正名》

    名词

    英文翻译

    raise, rear, bring up; support

    方言集汇

    ◎ 粤语:joeng5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