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凭吊
(1) 面对遗迹、坟墓等怀念古人或旧事
词语解释
亦作“ 凭吊 ”。谓对着遗迹遗物感慨往古的人或事。
清 徐夜 《富春山中吊谢皋羽》诗:“疑向 西臺 犹慟哭,思当 南宋 合酸辛。我来凭弔荒山曲,朱鸟魂归若有神。” 清 李渔 《玉搔头·讯玉》:“手泽犹存,音容何在?好教我空对遗簪凭弔。”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三章五:“我凭吊过 黄兴 墓、 蔡锷 墓,也凭吊过 屈子 庙、 贾太傅 祠。”
见“ 凭弔 ”。
亦作“ 凭弔 ”。对着遗迹等悼念古人或感慨往事。
清 佟国器 《酷相思·石头城怀古》词:“百尺高臺临鹤渚,凭弔悲今古。” 清 陈梦雷 《易水怀古》诗:“河流呜咽增凴弔,策蹇城西日欲昏。”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凭吊”。谓对着遗迹遗物感慨往古的人或事。
引清徐夜《富春山中吊谢皋羽》诗:“疑向西臺犹慟哭,思当南宋合酸辛。我来凭弔荒山曲,朱鸟魂归若有神。”
清李渔《玉搔头·讯玉》:“手泽犹存,音容何在?好教我空对遗簪凭弔。”
郭沫若《洪波曲》第三章五:“我凭吊过黄兴墓、 蔡锷墓,也凭吊过屈子庙、 贾太傅祠。”
见“凭弔”。亦作“凭弔”。对着遗迹等悼念古人或感慨往事。 清佟国器《酷相思·石头城怀古》词:“百尺高臺临鹤渚,凭弔悲今古。”
清陈梦雷《易水怀古》诗:“河流呜咽增凴弔,策蹇城西日欲昏。”
凭吊的国语词典
对著遗迹追念古人或旧事。
如:「他站在山上,凭吊那座古庙。」
凭吊的网络释义
凭吊
凭吊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几,从任。几,矮而小的桌子。任,凭借。本义:倚靠)
(2) 同本义
恁,依也。——《小尔雅》
某自幼与周郎同窗交契,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说此人来降。——《三国演义》
或凭几学书。——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李煜《浪淘沙》
(3) 又如:凭几(凭靠几案);凭肩(以手靠在别人肩上);凭脉(搭脉)
(4) 依托;仰仗
不凭其子,灵公夺而里之。——《庄子·则阳》
凭恃其众。——《左传·哀公七年》
(5) 又如:凭附(依附;依靠);凭妖(依托妖言);凭狐(喻依仗他人权势的人);凭城(据城以守);凭系(依托维系);凭负(依恃);凭托(依仗,依托);凭高(登临高处);凭虚(凌空)
(6) 根据 。如:凭按(据以查验);凭限(官员赴任文凭上规定的期限);凭说(辩白的证据);凭臆(凭主观推测立说);凭应(依据瑞应);凭断(据以判断);凭龟(以龟卜为据)
名词
证书 。如:凭票(凭据);凭验(凭证,凭据);凭文(用作凭证的官方文书);凭引(证明身分的凭据);凭由(官府发给的凭证);凭限(写明有效期限的证书)
(1) 不论;不管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 又如:凭你跑得多快,我也赶得上
(3) 如此
原来凭地可恶,把我轻薄也罢,如何触伤我父亲。——《石点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bêng5(pêng) [澄海、饶平]pêng5(phê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凭 | 扶冰 | 並 | 蒸 | 平聲 | 蒸 | 開口三等 | 曾 | 蒸 | bʰĭəŋ | bing/biong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吊为弔的俗字。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人持弋射矰(
)缴之形。古人死而不葬,只是放在荒野里用柴薪盖着,但怕禽兽要来吃,连送丧的亲友都带着弓箭前来帮助驱除。本义:悼念死者)(2) 同本义
弔,问终也。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从人持弓,会敺禽。——《说文》
知生者弔,古弔辞曰,如何不淑。——《礼记·曲礼》
敬吊先生。——贾谊《吊屈原赋》
(3) 又如:吊纸(在死者灵前烧纸吊祭);吊问(吊念死者,慰问生者);吊死(吊慰死者;自缢而死);吊祠(吊唁祭祀)
(4) 引申为慰问
人皆吊之。——《淮南子·人间训》
有君不弔。——《左传·襄公十四年》。注:“恤也。”
肃请得奉命吊 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资治通鉴》
(5) 又如:吊民(慰问遭受不幸的人);吊伐(吊民伐罪。慰问穷苦的人);吊恤(安慰抚恤);吊水(慰问水灾的受害者);吊临(灵前哭吊,吊唁)
(6) 凭吊;伤怀往事 。如:吊悼(凭吊、悼惜);吊古
(7) 悬挂 。如:吊闼(可以吊起的窗扇或门扇。闼:小门);吊挂(一种悬挂起来供欣赏的陈列品);吊猴(耍滑,捣蛋)
(8) 在牌戏中 迫使对手方出牌 。如:接连吊三圈主牌。如:吊主
(9) 求取 。如:吊名
(10) 提取
即于狱中吊出秋公,立时释放。——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11) 又如:吊案(提取案卷);吊卷(提取文卷);吊查(提取查阅)
(12) 通“掉”。落下
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吊在地上都听得见响!——《老残游记》
(13) 又如:吊了稍(吊稍。指没了钱,银子用完了);吊下(掉下);吊谎(掉谎。说谎)
形容词
(1) 哀伤,悲悯
中心吊兮。——《诗·桧风·匪风》
(2) 又如:吊影(独居无伴,对影自怜)
(3) 善;良好
无敢不吊。——《书·费誓》
不吊昊天。——《诗·小雅·节南山》
昊天不吊。——《左传·哀公十六年》
帅群不吊之人,以行乱于王室。——《左传·昭公二六年》
量词
中国过去的小铜钱单位,中间有一方孔,正常地可由中央或各省政府发行 。如:一千文为一吊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diau4 [海陆丰腔] diau5 [梅县腔] diau5 [宝安腔] diau5 [客英字典] diau5 [陆丰腔] diau5 [沙头角腔] diau5 [东莞腔] diau5 [台湾四县腔] diau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弔 | 多嘯 | 端 | 蕭 | 去聲 | 嘯 | 開口四等 | 蕭 | 效 | teuh/tew | tie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