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凝结
(1) 气体因压力增加或温度降低变成液体
词语解释
气体变为液体或液体变为固体。
《淮南子·原道训》:“所谓后者,非谓其底滞而不发,凝结而不流,贵其周於数而合於时也。” 高诱 注:“凝,如脂凝也。” 五代 齐己 《贺雪》诗:“上清凝结下乾坤,为瑞为祥表致君。”《朱子语类》卷四五:“想初间地未成质之时,只是水,后来渐渐凝结。” 侯金镜 《漫游小五台·峰回路转》:“﹝潭水﹞像一块正在凝结的玉,澄澈而看不见底。”
纠结;集聚。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临凝结而能断,操绳墨而无私者,干人也。” 元 赵孟頫 《赋张秋泉真人所藏研山》诗:“千巖万壑来几上,中有絶涧横天河。粤从混沌元气判,自然凝结非鐫磨。”《再生缘》第五七回:“此刻看来还可救,止不过,忧悲凝结在心胸。” 杨朔 《画水绣水》:“我也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从来却没见过一座山,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
引证解释
⒈ 气体变为液体或液体变为固体。
引《淮南子·原道训》:“所谓后者,非谓其底滞而不发,凝结而不流,贵其周於数而合於时也。”
高诱注:“凝,如脂凝也。”
五代齐己《贺雪》诗:“上清凝结下乾坤,为瑞为祥表致君。”
《朱子语类》卷四五:“想初间地未成质之时,只是水,后来渐渐凝结。”
侯金镜《漫游小五台·峰回路转》:“﹝潭水﹞像一块正在凝结的玉,澄澈而看不见底。”
⒉ 纠结;集聚。
引晋葛洪《抱朴子·行品》:“临凝结而能断,操绳墨而无私者,干人也。”
元赵孟頫《赋张秋泉真人所藏研山》诗:“千巖万壑来几上,中有絶涧横天河。粤从混沌元气判,自然凝结非鐫磨。”
《再生缘》第五七回:“此刻看来还可救,止不过,忧悲凝结在心胸。”
杨朔《画水绣水》:“我也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从来却没见过一座山,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
凝结的国语词典
凝聚、集结。
凝结的网络释义
凝结
凝结,是气体遇冷而变成液体,如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温度越低,凝结速度越快。它的逆过程称作蒸发。凝结属于液化形式中的一种,但不完全等于液化。凝结是一种相变,故在通常情况下发生的凝结,会伴随着物质的一些物理性质如密度、比热、声音在其中的传播速度等发生跃变。液化单位质量的蒸汽为同温度的液体所放出的热量称为该种物质的凝结热。显然,凝结热在数量上等于汽化热。如1千克水蒸气液化为水时的凝结热为539卡=2,253焦。
凝结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古冰字,从水,从疑。疑,止也。疑亦声。本义:结冰)
(2) 同本义
凝,水坚也。——《说文》
凝,定也。——《广雅》
肤如凝脂。——《诗·卫风·硕人》
凝土以为器。——《考工记》
天气严疑之气。——《礼记·乡饮酒义》
霜锷水凝。——枚乘《七命》
幕中草檄(
)砚水凝。—— 唐· 岑参《走马川行》(3) 又如:凝寒(寒冷冻结);凝冰(冰;结冰);凝雨(雪);凝涸(冻结);凝霜(凝结成霜)
(4) 凝聚;积聚
沙石凝积,地势无所宜。——《盐铁论·轻重》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 又如:油还没凝住;水凝成了冰;凝合(聚拢集结);凝情(凝聚愁情);凝图(收聚天下图书);凝尘(积聚的尘土);凝蹇(凝结);凝露(凝结的露珠;凝聚成露;凝结着露珠);凝心(专心;一心一意);凝玩(专心观赏把玩);凝念(沉思;专心思考);凝待(专心等待);凝睛(眼不转睛);凝意(意念专注)
(6) 集中;注目;注视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达生》
凝听翔立。——唐· 李朝威《柳毅传》
(7) 又如:凝盼(注视);凝目(注目;凝视);凝眺(注目远望);凝眼(注目);凝瞳(注目)
(8) 停止;静止
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江淹《别赋》
(9) 又如:凝坐(静坐);凝停(静止;停滞);凝绝(停止;中断);凝族(冕旒静止不动。形容帝王态度肃穆专注);凝澹(静止)
形容词
(1) 稳重;庄重
器量宏大,风度端凝。——清· 徐珂《清稗类钞·容止类》
(2) 又如:凝正(稳重端庄);凝厚(稳重敦厚);凝直(庄重而正直);凝峻(庄重严峻);凝特(庄重严肃,与众不同);凝简(庄重而朴实);凝旷(端庄旷达);凝稳(端庄稳重)
(3) 徐缓
缓歌慢舞凝丝竹。——白居易《长恨歌》
(4) 又如:凝笳(徐缓幽咽的笳声);凝净(平缓明静)
(5) 表示程度很深 。如:凝冬(严冬);凝冽(谓严寒);凝寒(严寒);凝湛(深湛清澈);凝烟(浓密的雾气)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gen5 ken2 ken5 ngian2 [陆丰腔] gnian3 [客语拼音字汇] ken2 ken4 ngin1 [海陆丰腔] ngien2 kien2 [客英字典] ngien2 ngen2 [宝安腔] ngien2 ken2 [东莞腔] ngi2 [台湾四县腔] ngien2 kien2
◎ 潮州话:ngêng5 (ngêng) 「潮州」ngiêng5 「潮阳」nging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凝 | 魚陵 | 疑 | 蒸 | 平聲 | 蒸 | 開口三等 | 曾 | 蒸 | ŋĭəŋ | nging/ngiong |
详细解释
jiē
动词
植物生长果实 。如:结瓜;开花结果
形容词
(1) 坚硬;牢固 。如:地很结
(2) 健壮 。如:结实
(3) 另见
jié
名词
(1) 用绳、线、皮条等绾成的疙瘩 。如:解结;蝴蝶结;装饰结
(2) 旧时向官府承担责任或承认了结的书面的字据 。如:保结;具结;印结;甘结;结状(旧时向官府出具的表示证明、担保或了结的文书)
(3) 关键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管子》
(4) 被联结的状态 。如:生长结;p-n结
(5) 通“髻”。总发,挽发而结之于顶
激楚之结,独秀先些。——《楚辞·招魂》
程郑山东迁虏也,亦治铸,贾魋结民,富埒卓氏。——《汉书·货殖传》
两人皆胡服椎结。——《汉书·李陵传》
形容词
(1) 比喻心情烦闷,心里有结
意有所郁结。——司马迁《报任安书》
(2) 牢固
今疾已结,促去可得与家相见,五日卒。——陈寿《三国志》
(3) 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