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唐已老

féng táng yǐ lǎo [ feng tang yi lao]
繁体 馮唐已老
注音 ㄈㄥˊ ㄊㄤˊ 一ˇ ㄌㄠˇ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汉冯唐身历三朝,至武帝时,举为贤良﹐但唐已九十馀岁,不能再做官了。见《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后因以"冯唐已老"慨叹生不逢时或表示年寿老迈。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唐 王维《重酬苑郎中》诗:“扬子《解嘲》徒自遣,冯唐已老复何论。”

成语用法

冯唐已老作宾语、定语;用于感慨人生。

引证解释

⒈ 同“冯唐易老”。

汉字详情

féng,píng [feng,ping]
部首: 204
笔画: 5
五笔: UCG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IMNVM
四角: 37127

详细解释

féng

名词

(1) 古地名

郑于是乎伐 冯、 滑、 胥靡, 负黍、 狐人、 阙外。——《左传·定公六年》

(2) 姓

(3) 另见 píng

píng

形容词

(1) (形声。从马,冫声。冫,古冰字的楷书写法。本义:马跑得快)

(2) 同本义

冯,马行疾也。——《说文》

(3) 又如:冯冯(马行疾速的样子)

(4) 大,盛

今君奋焉震电冯怒。——《左传·昭公五年》

冯弱犯寡。——《周礼·大司马》

帝冯怒。——《列子·汤问》

(5) 又如:冯戎(富盛);冯怒(盛怒,震怒);冯隆(高大的样子)

动词

(1) 徒步过水

不敢暴虎,不敢冯河。——《诗·小雅·小旻》

(2) 又如:冯河(徒步渡过河水)

(3) 扶持,服膺

有冯有翼。——《诗·大雅·卷阿》

(4) 又如:冯翼(辅佐;另有虚无的样子之意)

(5) 通“凭”。依仗,倚托

不冯其子,灵公夺而里之。——《庄子·则阳》

神所冯依,将在德矣。——《左传·僖公十五年》

伯陵之后, 逢公之所冯神也。——《国语·周语下》

冯太一。——《淮南子·精神》

冯恃其众。——《左传·哀公七年》

(6) 又如:冯尸(葬礼仪式中的一种,死者入殓时,生者对死者有冯尸、托尸、拘尸、执尸等仪式,依其与死者之血缘、尊卑关系而定丧礼之等差);冯资(依赖,凭依);冯神(依仗神的力量)

(7) 另见 féng

英文翻译

surname; gallop; by dint of

方言集汇

◎ 粤语:fung4

宋本广韵

táng [tang]
部首: 319
笔画: 10
五笔: YVH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ILR
四角: 00265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小篆作字形。从口,庚声。本义:大话)

(2) 〈方〉∶同本义

唐,大言也。——《说文》

荒唐之言。——《庄子·天下》

唐之为言荡荡也。——王充《论衡》

(3) 广大

平原唐其坛曼兮。——扬雄《甘泉赋》

(4) 又如:唐唐(广大;浩荡);唐皇(气势宏伟盛大)

(5) 在温室中生长的,人工培育的 。如:唐花;唐窖

(6) 空;徒然 。如:唐捐(虚耗;废弃;落空);唐劳(白白地劳动);唐丧(徒劳)

名词

(1) 朝代名。唐朝

唐人尚未盛为之。—— 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刻唐贤今人诗赋。——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自唐显庆以来。—— 清· 姚鼐

登泰山记》

备于唐。—— 蔡元培《图画》

(2) 公元 617年,隋太原留守李渊起兵,次年隋亡,李渊在关中称帝,国号唐,都长安。 907年为后梁朱温所灭。共历二十帝,二百九十年。如:唐巾(唐代皇帝所戴的一种便帽,后土人亦常戴此种帽子);唐体(唐诗的体式风格);唐环(唐玄宗的贵妃杨玉环);唐明皇(即唐玄宗);唐帽(唐巾。唐代帝王的一种便帽。后来士人多用);唐三藏(唐代玄奘法师的俗称);唐家(唐朝)

(3) 传说中古帝尧政权的称号

唐虞之世。——清· 黄宗羲《原君》

(4) 又如:唐年(唐尧时代。借称太平盛世);唐风(唐尧的遗风);唐许(唐尧许由的并称);唐尧(古帝名。帝喾之子。初封于陶,号陶唐氏)

(5) 五代之一。公元 923年,李存勖继后梁称帝,国号唐,史称后唐,也简称唐,历四帝,十三年, 936年禅位后晋

(6) 五代时十国之一。公元 937年李升于金陵称帝,国号唐,史称南唐。共历三帝,三十九年。 975年,为宋所灭

(7) 古国名

(8) 相传为祁姓,尧的后代,在今山丁翼城西

(9) 周所建,姬姓,在今湖北省隋县镇,公元前505年为楚所灭

(10) 中国 。唐盛时,声誉播及边疆与海外,故后世少数民族地区沿称中原为唐,国外则径称中国为唐。如:唐人(中国人;唐代人);唐人街(外国有些城市中,华侨聚居的街或区域称为“唐人街”)

(11) 古代庙堂前或宗庙内的大路

庙中路谓之唐。——《尔雅·释宫》

中唐有甓。——《诗·陈风·防有鹊巢》

(12) 场地,园地 。如:唐园;唐圃

(13) 姓

英文翻译

Tang dynasty; Chinese

方言集汇

◎ 粤语:tong4
◎ 客家话:[梅县腔] tong2 [沙头角腔] tong2 [客英字典] tong2 [海陆丰腔] tong2 [客语拼音字汇] tong2 [台湾四县腔] tong2 [东莞腔] tong2 [陆丰腔] tong3 [宝安腔] tong2
◎ 潮州话:tang5(thâng5) <姓>deng5(t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一唐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郎唐開平聲開口一等dangdʰɑŋ
[yi]
部首: 315
笔画: 3
五笔: NNNN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SU
四角: 17717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象蛇形。一说原与“子”同字。本义:停止)

(2) 同本义

鸡鸣不已。——《诗·郑风·风雨》。传:“已,止也。”

德音不已。——《诗·小雅·南山有台》。传:“已,止也。”

以故事得已。——《史记·项羽本纪》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是亦不可以已乎?——《孟子·告子上》

累寸不已,遂成丈匹。——《后汉书·列女传》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3) 又如:不已

(4) 完成,完毕

已,成也。——《广雅》

已事遄往。——《易·损》。注:“竟也。”

且曰吾已。——《左传·昭公十三年》。注:’犹决竟也。”

有司已于事而竣。——《国语·齐语》。注:“毕也。”

(5) 又如:已矣(完了,逝去)

(6) 治愈

已大风、挛踠、瘘疠治愈大风、挛踠、瘘、疠(等重病)。大风,麻风病。挛踠,手脚弯曲不能伸展。瘘,脖子肿。疠,恶疮]。——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副词

(1) 已经 ——表示动作变化达到的程度

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如:已装不卸(喻已成定局,无法改变)

(3) 以前 。如:已先(从前;先前);已事(往事)

(4) 罢了,算了 。如:已乎(算了)

(5) 太 ——表示程度

无已大康,职思其居。——《诗·唐风》

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6) 又 ——表示行为的频率

周子居常云:“吾时月不见 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世说新语》

(7) 最终,终归

其所以贯理焉,虽亿万已不足以浃万物之变。——《荀子》

(8) 已而,然后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英文翻译

already; finished; stop

方言集汇

◎ 粤语:ji5
◎ 客家话:[客英字典] ji3 [宝安腔] gi5 | ji1 [梅县腔] j3 [海陆丰腔] ri3 [i1] [客语拼音字汇] yi3 yi4 [东莞腔] ji3 cu5 [台湾四县腔] ji3 [i5] [陆丰腔] g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羊己上聲開口三等jix/jiiojĭə
部首: 334
笔画: 6
五笔: FTXB

英文翻译

old, aged; experienced

冯唐已老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