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铤
词语释义
亦作“兽挺”。
谓兽疾走。
泛指急迫行动。
词语解释
亦作“ 兽挺 ”。谓兽疾走。
唐 李华 《吊古战场文》:“鸟飞不下,兽鋌亡羣。” 明 朱鼎 《玉镜台记·新亭流涕》:“豺狼载道,鸟飞不下,兽挺亡羣。”
泛指急迫行动。
清 吴樾 《意见书》:“诚为 满 人计,决不可使 汉 人雄飞兽挺以成尾大不掉之势。”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兽挺”。
⒉ 谓兽疾走。
引唐李华《吊古战场文》:“鸟飞不下,兽鋌亡羣。”
明朱鼎《玉镜台记·新亭流涕》:“豺狼载道,鸟飞不下,兽挺亡羣。”
⒊ 泛指急迫行动。
引清吴樾《意见书》:“诚为满人计,决不可使汉人雄飞兽挺以成尾大不掉之势。”
兽铤的网络释义
兽铤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上象耳,中象头,下象足踩地。兽本是禽兽的总称。古另有“獸”字,指捕捉禽兽的活动。二字通用。本义:禽兽的总称)
(2) 四足的哺乳动物,多指野兽
兽,守备者。——《说文》
四足而毛谓之兽。——《尔雅·释鸟》
兽毛虫总号。——《释兽释文》。按,兽中可畜养者则曰兽。
兽,狐狼之属。——《周礼·庭氏》注
大兽公之。——《周礼·兽人》
搏兽于敖。——《诗·小雅·车攻》
猛兽步高岗。——曹操《却东西门行》
兽同足者而俱行。——《战国策·齐策》
山有猛兽。——《淮南子·说山训》
山深而兽往之。——《史记·货殖列传序》
(3) 又如:兽目(野兽的眼睛);兽工(殷制天子六工之一。即治皮革的工匠);兽人(居心险恶、有如禽兽之人);兽骇(兽类受惊时狂奔乱窜);兽吻(门环上的装饰物;虎口);兽臣(古官名。掌管山泽、田猎之事);兽头大门(豪门显贵、宫殿寺观之正门上的门环,一般用铜制或鎏金的兽头铺首,故称);兽铤(兽疾走)
(4) 干肉
实兽于其上,东首。——《仪礼》
(5) 唐人因避唐高祖李渊祖李虎讳,往往把虎字改作“兽” 。如:兽口(虎口);兽吻(虎口);兽君(虎的别称)
形容词
(1) 比喻野蛮、残忍
外内乱,鸟兽行,则灭之。——《周礼·夏官·大司马》
(2) 又如:兽心;兽欲;兽行(比喻极端野蛮残忍、丧失人性的行为)
(3) 兽形的 。如:兽材(雕绘兽形的柱子);兽面(兽形的面具);兽侯(画有兽形的射靶);兽铠(饰有兽首之形的铠甲);兽舰(船体雕饰兽形的战舰);兽炉(兽形的香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dìng
名词
(1) 铜铁矿石
铤,铜铁朴也。——《说文》
(2) 铜铁质的坯料
金铤,许叔重注《淮南子》云:“铤者,金银铜等未成器,铸作片,名曰铤。”——《一切经音义》
(3) 熔铸成条块等固定形状的金银,其重数两至数十两不等
旧例银每铤五十两,其直百贯。——《金史》
(4) 锭子,纺车或纺纱机上绕纱的机件
摇车转铤,而纺于竹管之上。——《天工开物》
(5) 另见
tǐng
形容词
(1) (形声。从金,廷声。本义:未经冶铸的铜铁。读
)(2) 快跑的样子。
(3) 如:铤走(快跑);铤鹿(疾奔之鹿)
(4) 空;尽
铤,尽也。物空尽者曰铤。——《方言》
(5) 另见